第十四讲:作文讲评的心理问题

  来源:网络    时间:     
[关键词]小学作文指导  

    分页导航:前言
 这里用[@max($key + 1 , 0)]的意思是让$key+1后和0比较取较大的值显示,目的就是显示$key+1 -->1:前言2:第十四讲:作文讲评的心理问题(2)   甲:讲评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是根据作文教学的要求,对综合批改中发现的学生作文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评论。在讲评中,要使学生知道好在哪里,错在哪里;为什么好,为什么错;怎样改进,如何提高,从中明确进一步提高作文水平的目标。在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讲评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是前一次作文的总结,又是后一次作文的指导。广大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一般都很重视讲评。为了进行深人的探讨,今天,我们集中讨论一下——作文讲评的一些心理问题。
(一)从学习动机品质看作文讲评
甲:作文讲评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多种心理因素参与的复杂的过程。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
从学习动机品质来说,讲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作文动机品质的过程。
乙: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所关心。所研究的课题。在前些时候,我们已作了专题讨论。袁老师,今天我们是不是联系作文讲评再来具体谈谈。
甲:好啊!
先说说什么是动机。动机是激励人们行动的原因。它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变量,是一个很有效能的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校情境中,促使学生把自己的行为指向学习的需要和动机,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也就是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乙:所谓认知内驱力,实质上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
甲:学生通过作文讲评,对于作文,他不断获得新的知识,不断获得成功的经验。当然,有时也会遇到失败的教训。而这种新的认识、新的经验和教训则又会使他期望在下一次的作文中获得进一步的满足。显然,这种期望,这种满足感就成了他们写好作文的一种重要的、稳定的推动力。
乙:心理学指出,这种动机是极为可贵的。它的可贵之处,是因为它指向作文本身。为了写好作文,获得满足的这种动机,是由作文本身提供的。所以,这种动机又称为内部动机。
甲:当前教育心理学家们越来越重视这种内部动机的作用,越来越强调这种以“了解和理解”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动机的价值。
联系到作文教学来说,我们在作文讲评时,应该重视和强调对学生作文的评析,激发学生进一步写好作文的动机,让学生不断对作文活动本身产生兴趣,让作文本身的兴趣成为学生写好作文的“最好的老师”。
乙:袁老师,你刚才提到了“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什么是“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呢?我们再就这个问题谈谈吧。
甲:好。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就其实质邓担是指个体的那种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BR/]联系作文讲评来说,学生通过对自己和同学们作文的评析,不断地理解作文的意义,逐步懂得作文对于自己今后学习以至今后从事工作的意义。因而对于作文,就会产生一种动力,这种动力就会不断地推动着他去努力写好每一次作文。
在这里,教师恰当的肯定,鼓励,善于巧妙地帮助儿童发现自己作文中的成功和进步,都能满足学生这种成就动机中自我提高的需要。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成绩的取得,乃是学生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和求知兴趣的源泉。随着成绩的不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就越来越高,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因此,无论学生对学习多么冷淡,甚至毫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总是让他们以取得成绩入手,开始取得小成绩,然后取得大成绩,让他们逐步发现自己的成绩,从而逐步培养、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乙:袁老师,你刚才还谈到“附属内驱力”,心理学指出,那是指一个人为了获得或保持长者们——譬如家长。老师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那种把工作做好的需要。是这个意思吧?
甲:是的。尤其是我们教师,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是权威的评论家,学生动笔作文时就对教师有所期待,期望能得到教师的肯定性的评价。如果,我们的作文评讲能使学生不断地得到老师以至于同学的热情洋溢的赞许,这种赞许也会成为他们写好作文的需要。
我记得,有一位文学期刊的编辑,在谈自己是怎样爱上写作,走上文学创作道路时,他非常感谢小学老师对他的教育。他说:“一次老师在讲评作文时,表扬了我的作文。文章怎样开的头,如何结的尾,我已记不清了。但是真切地留在记忆深处的是老师的声音。正是老师的声音,饱含着激情,充满着希望,把我的心打动了。”
乙:我听过蔡燕老师执教的一堂作文讲评课。在那节课上,我感到蔡老师就能注意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着力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
教学片断一
乙:在这节课上,蔡燕老师以饱含激情的语言,从不同角度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学生从老师的讲析中,不但因获得赞许而受到鼓舞,而且会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作文所产生的感人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使老师为之感动、为之欣喜,从而真切地领悟到作文的作用与意义。这样的讲评也就必然使他们对作文产生兴趣,期望在下次作文中获得新的成功和进一步的满足。
甲:蔡燕老师能注意抓住三种内驱力成分,努力激发学生写好作文的动机,这样的课确能给人以启发。
在作文讲评课上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面向全班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去努力发现作文写得差的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热情地表扬他们。要知道,作文差的学生,也非常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可是,我们有些教师,却很少这样做,因此,造成这些学生对讲评表扬的失望。这是挫伤这部分学生作文积极性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成就动机中表现出来的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与附属内驱力这三个组成部分的比重,常常随着年龄和学习因素而变化。我们应努力掌握这种变化规律,通过作文讲评课,不断提高学生作文动机品质。
(二)从认知心理过程看作文讲评
甲:作文讲评过程,从认识的心理过程说,是一个不断提高作文思维能力的过程。让我们以林力平老师执教的一节作文讲评课为例,具体剖析一下讲评作文的过程吧。
教学片断二
乙:从林老师这节课上,我们不难看出,讲评作文的过程,正如学生动笔写作和自改作文的过程一样:除了感知、回忆以外,还得进行分析和综合。也就是在了解文章整体内容的基础上,把文章分解成各个部分,进而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严密,再把文章各个部分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进而检验文章的中心是否明确。
甲:从林老师的这节课上还可以看到,讲评作文,学生就得进行比较:可能作纵向比较,即拿自己写的作文与自己过去写的作文进行比较;也可能作横向比较,也就是拿自己的作文与同学的作文进行比较,拿自己的作文与课本中学过的文章、课外阅读中读过的文章进行比较。
在讲评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还要进行抽象概括:学生在同类作文作比较的过程中,同时贯穿着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比如,要分析同一类作文是否表现了事物的外部特征或本质特点。在一些高年级的讲评课上,还往往要用同一个中心思想去分析同一类作文。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进行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
乙:拿这一节课来说,林力平老师先以一篇作文为典型,通过评析,抽象概括出“表现事物特点”的写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接着引导学生以这个规律和方法去分析其他具体文章,而后再修改自己的文章。这就使学生在抽象概括以后又经历了一个具体化的过程。
甲:不错。所谓具体化,就是指把从客观事物中抽象概括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具体对象或个别场合的思维过程。林力平老师引导学生经历的这个具体化的过程,就是学生把学得的知识与自己的写作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文章搜索
本类热门
本站所列资源部分收集自网上,本站与内容的出处无关,内容版权皆属原作者所有,如果你认为侵犯了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