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因素探析

  来源:网络    时间:     
[关键词]音乐  

      论文关键词:音乐学教育心理学  心理基础因素  心理动力因素  心理状态因素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音乐教育心理学的原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分析在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产生的心理因素.利用其规律,优化普通高校音乐欣赏的课堂教学,实现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音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的学科。它是音乐教育学与音乐心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相互渗透的产物,它既汲取了与音乐学相关的诸学科的丰硕研究成果,又受到教育学与心理学深入发展的影响,并在学科的构建中确立了自己的研究对象、范围与目的。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互相作用的动态过程。在普通高校音乐欣赏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运用一种适合普通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分为六个步骤,如图所示:
  
  在这个结构中,学生根据起点和终点的设定,自行探索到达的途径,自始自终是参与教学过程,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而学生怎样成为主体,引导课程的进行,关键在于学生将原有的知识积累和获取的新信息进行重新编码,生成全新的知识序列。而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对象是来自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由于各自专业的学科特点,学生的知、情、意、行截然不同通过音乐课堂这个平台,完成知识的积累和更新,这种方法的学习效果大大优于传统的死记硬背式的被动学习方式。与此同时,既达到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多学科交叉的教学目标,也提升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包括思维、行为、表达、逻辑、团队协作等隐性指标评价参数。
  根据音乐教育心理学分析音乐欣赏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心理结构,大体上由三种心理因素构成:心理基础因素;心理动力因素;心理状态因素。
  一、心理基础因素
  心理基础因素,指的是学生或教师在教学过程开始之前原有的心理背景或基础。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作为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是音乐欣赏者的性格类型差异、音乐在不同个体上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效果和氛围上的差异、反复欣赏与达到精通的效果、音乐对听觉及其它身体各器官所产生的效果。现在的大学生从生理来讲,正处于智力水平扩展阶段,接受大量的知,对他们来说并非难事。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急于了解、掌握他们所未知的事物。教师应该在欣赏作品的选择上由浅入深,利用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所接受的音乐教育的经验,在“泛听”的基础上着重进行经典作品的“精听”。强化学生的音乐体验和对音乐作品风格的把握。
  另外,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能力水平(计划能力、组织能力、适应能力、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的原有水平)知识基础、气质类型、性格特征以及近期的情绪生活等,也都影响着教学。有人讲“优秀的教学是四分之一的准备加上四分之三的戏剧”,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与人主体间的灵与肉的交流活动”而不是“理智知识和认知的堆积”。在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堂中,师生平等的,其差距只是表现在对知识理解的多寡与深浅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改变角色,向下看,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应扮演好学生学习中的三个角色:指导者、创建者、帮助者(不能代替学生来学习)。应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观察每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以及行为特点,成为观察者;帮助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智能倾向、了解学生的情趣爱好、学习强项,成为协助者;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成为学习情景的提供者等等。这都要求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教学技能、良好的口才、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还要有与人交往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很强的协调组织能力、具备广博的知识等重要素质。
  二、心理动力因素
  心理动力因素指的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开始之前和进行之中的心理动力,其中包括师生双方教和学的目的、动机、理想、兴趣、求知欲、责任感等的特点和水平。
  动机对学习的影响,一般来说并非直接卷入认知的过程中,而是通过强调、努力集中注意力和对学习良好的准备状态去影响学习过程。打个比方来说,动机好比是一种促进学习的“催化剂”,而不是能够直接作用于学习效果的“特效药”。不同类型的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作用是不相同的,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将提高欣赏水平,培养创新能力作为学习目标。
  课堂上我们可以采用“模拟活动”,通过模拟真实世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进行实践的能力,利用小品编排教学内容,通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来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利用“展示与陈述”模式,通过演讲、讲座、也可以是文字性的展示等形式,向他人传递信息;也可以将学生分小组学习,可以建立(1)阅读l写作中心(2)图例视觉表达中心(3)音乐中心(4)制作和绘画中心(5)表演中心等,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还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光、形、色、声的特点,把各种多媒体信息及控制实时动态地引入教学过程,色彩丰富的画面和良牡娜嘶交互界面,使人仿佛进入真实的境地,有身临其境之感。
  三、心理状态因素
  心理状态因素指的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心理状态是否积极,其中包括信心、热情、精力、心境、健康、睡眠等。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因素是心理基础因素和心理动力因素得以发挥最大效能的保证,是在课堂教学范围内获得最佳效果的决定因素。
  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师生双方的心理状态,积极的心理状态是使整个音乐教育过程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而对音乐欣赏教学,教师感到最困难的问题是学生的心理状态问题。例如,当教师以饱满的态度出现在课堂上,带着激情为学生讲解作品时,而学生本身却不受音乐的魅力所影响,该是什么样还是什么样。这对教师来说,真是一个莫大的烦恼。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从深层挖掘其原因。从学生心理来看,大学阶段是他们的审美初步定型阶段,他们需要美好的事情来陶冶心灵。而对于一些传统的音乐作品,他们常常感到太古老了,没有活力,这时就需要教师以积极的态度去引导他,,让学生分层次、分步骤地发现音乐美的品质,在情感上得到音乐美的陶冶,在精神上得到升华。首先从“感受”音乐开始,凭借感官从形式上去感受音乐美;其次“在体验上”,对音乐进行理解和品味,从中获得音乐的美感,并通过想象与联想,领悟音乐内在的意蕴;最后“从评价上”,通过分析、判断、评估等方法,从各个学科角度对音乐作品做出多维度的价值判断。
  音乐欣赏教学离不开音乐教育心理学,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灵活、适时、合理地运用各种奇妙的心理效应让学生自由活动、自主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提升,必然会激发他们的潜能,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文章搜索
本类热门
本站所列资源部分收集自网上,本站与内容的出处无关,内容版权皆属原作者所有,如果你认为侵犯了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