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哲学中所讲的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部分的一个基础性概念,也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尤其是高考政治学科复习备考的一个重要的考点和难点。文中从几个方面就这一考点的复习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哲学 物质 解读
一、哲学中所讲的物质概念解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做物质,指明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人教版试用修订本必修二年级上册第13页)
1.“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就是指物质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无论人们是否喜欢,是否承认,是否认识,它都一直存在着。无论是人类出现以前还是人类出现以后,它都以自己的方式客观存在着。
2.“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是指物质是可以被人认识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能认识的事物,即物质具有可知性。
3.“客观实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抽象概括出来的整个物质世界的共性,也是唯一的能把物质和意识区分开来的特性。
二、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解读
从内涵方面来说,客观实在是不管人们是否喜欢、是否承认、是否认识,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是对客观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的高度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而言它是第一性的东西,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它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强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客观存在是实实在在的事物或现象,它相对于主观臆造的东西而言,具有真实性。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或意识。
1.外延不同。客观实在的外延包括自然界或人类社会,即客观物质世界。客观存在就不同了,它不仅包括物质现象,还包括意识现象;不仅指向客观世界,还指向主观世界。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想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例如我们个人的思想、主张、情感等,应当说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不能说是一种客观实在。否则就混淆了物质世界与意识现象之间的界限,也就无法正确地说明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谁决定谁的问题。
2.物质具有多种属性,如客观实在性、运动的属性、矛盾性、可知性、客观存在性等。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共同具有的唯一特性,是意识以外的客观存在具有的最抽象、最概括、最一般的特点,是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客观存在性,则是具体存在的事物或现象部分具有的特点,是相对的、多变的易逝的。简单地说,客观实在只是指客观物质世界,客观存在既指客观物质现象,还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三、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解读
1.两者的区别。物质是各种物质的具体形态共同具有的特性的高度概括与抽象,客观实在性是其唯一特性,而物质的具体形态除了具有这一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之外,还有自己其他的特点,是暂时的,可以消灭的,也应当是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认知的。2.两者之间的联系。物质是从万事万物即各种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如果离开了各种物质的具体形态,也就谈不上什么物质了。故而物质“存在于(即寓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是看不见摸不着不能直接感知的,只有通过人所特有的抽象思维去把握。而万事万物即物质的具体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总之,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之间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物质的唯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是抽象概括出来的所有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共性,也是唯一能把物质和意识区分开来的特性。物质的可知性,也就是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具体形态、现象,还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我们不能用物质来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态,否则就抹杀了个性,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我们同样不能用物质的具体形态来代替物质,否则又抹杀了世界的物质性。物质世界是永恒的、绝对的,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是暂时的、相对的。就像我们常用的粉笔,它不是物质,而应当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四、物质的唯一特性与物质的根本属性解读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没有物质的运动和没有运动的物质都同样是不可想象的。指明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离开物质谈运动陷入唯心主义,而离开运动谈物质则会陷入形而上学。
2.特性即独有的性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把物质与意识相比较而言,只有物质才是客观实在的,这是物质区分于意识的唯一特征,也可以说客观实在性是所有的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唯一共性。客观实在性是从总体上泛指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是物质的绝对的、不变的特性。
3.属性即事物所具有的一般性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运动是物质自身固有的性质,而不是外部强加给物质的。除了运动这一属性之外,物质还有可知性、无限性、矛盾性、永恒性等众多的属性。运动属性是物质的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对其他的属性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是物质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所以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对哲学中所讲的物质的全方位解读欲了解,是正确解读“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基础。从考情方面来说,尽管近年来高考对此考点的考查多见于选择题部分(如08年全国Ⅰ文综卷29题; 08年四川文综卷30题;08年海南单科20题等),表面上看权重不高,然而对哲学中所讲的物质进行全面、正确、准确、透彻的理解,切实夯实这一考点,加强该考点知识储备,是高三哲学常识复习备考和能力提升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同样也是学习和把握整个哲学常识知识体系的“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