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86-1135,字子苍,仙井监(今四川长寿)人。徽宗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因被指为苏轼之党谪降,后复召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宣和五年(1123)除秘书少监,六年,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高宗立,知江州。绍兴五年(1135)卒。有《陵阳集》四卷,今存。他是宋代江西诗派的首领,写诗讲究韵律,锤字炼句,追求来历典故。写有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佳作。
韩驹(?~一一三五)字子苍,四川仙井监人,有“陵阳先生诗”。他早年学苏轼,蒙苏辙赏识说:“恍然重见储光羲”,就此得名,然后由徐俯介绍,认识黄庭坚,受了些影响,列入江西派;晚年对苏黄都不满意,认为“学古人尚恐不至,况学今人哉!”所以有人说他“非坡非谷自一家”。至于苏辙那句品评,我们实在不懂;看来苏辙动不动把人比储光羲,也许这是一顶照例的高帽子,并非量了韩驹的脑瓜的尺寸定做的。
韩驹十分讲究“字字有来历”,据说他的草稿上都详细注明字句的出处。所以他跟其他江西派作家一样,都注重怎样把故典成语点化运用,只是他比较高明,知道每首诗的意思应当通体贯串,每句诗的语气应当承上启下,故典可用则用,不应当把意思去迁就故典。他的作品也就不很给人以堆砌的印象。他的同派仿佛只把砖头石块横七竖八的叠成一堵墙,他不但叠得整整齐齐,还抹上一层灰泥,看来光洁、顺溜、打成一片,不像他们那样的杂凑。
--钱钟书<宋诗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