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电脑操作系统其它系统 > 正文
freebsd 分区的相关知识总结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收藏此页】    【字号    】    【打印】    【关闭

分区的术语 

FreeBSD将硬盘分成最多四个slice(片段),FreeBSD的开机区必须在这些slice其中之一。每一个slice上又可以分成最多8个partition(分区),分别称为a,b,c,d,e,f,g,h,传统上a,b,c,d分区有特殊的意义,a表示root分区,b表示swap分区,c表示整个slice,d表示整个硬盘。

分区的顺序

从FreeBSD-2.0.5开始,FreeBSD发展了新的slice概念,只有c内定位整个slice,其他都可自由使用,但一般还是遵循传统观念,即a:root,b:swap,efgh:其他使用。

root和/usr分区通常是读得比较频繁,写得比较少,需放在靠近外磁道的地方,可以把比较大的分区如/usr放在内磁道上。而/var和/var/tmp则读写都比较频繁。

按..

其它资源
来源声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所发布的文章仅供技术交流参考,本站不主张将其做为决策的依据,浏览者可自愿选择采信与否,本站不对因采信这些信息所产生的任何问题负责。
2、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其版权为原权利人所有。由于来源之故,有的文章未能获得作者姓名,署“未知”或“佚名”。对于这些文章,有知悉作者姓名的请告知本站,以便及时署名。如果作者要求删除,我们将予以删除。除此之外本站不再承担其它责任。
3、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本站原创,本站拥有所有权利。
4、如对本站发布的信息有异议,请联系我们,经本站确认后,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做出修改或删除处理。
请参阅权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