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电脑 - 信息安全 - 病毒防治
“冲击波”改变传统病毒的三方面
来源:网络   作者:   更新时间:2010-05-01
收藏此页】    【字号    】    【打印】    【关闭

  最近的“冲击波”病毒在全球闹得沸沸扬扬,其在全球爆发范围之广、影响之深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公安部亲自出面,一反往日病毒命名的“诸侯割据”局面,一举统一了病毒名,其目的还是为了能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从而共同抵御病毒。

  该病毒就像今年的“非典”一样,不但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影响到人们的内心,成为一个很难在短时间内淡去的阴影。通过对“冲击波”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到该病毒在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改变。

  改变病毒的编写逻辑

  传统病毒是以发散性的感染为病毒编写的逻辑。过去的病毒以文件型与内存型为主,如CIH病毒在运行时会进入系统的内存,然后控制住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文件读写权。控制了内存和文件的读写,就等于控制住了计算机的全部资源,就可以为所欲为。所以,传统的病毒编写逻辑就是首先控制内存,取得运行权,然后再将病毒代码注入到系统文件体内,并对这些系统文件进行修改,于是病毒就寄生在这些文件的体内,随着用户之间的文件交换,而进行传播,从而形成发射状感染模式。这类病毒只能对用户计算机产生影响而无法影响网络。

  现今的病毒是以网络性的感染为病毒编写的逻辑。越来越多的病毒开始具有网络性,因此就形成了网络状的感染模式。它是以整个网络为寄生的环境,以网络上每个节点计算机为一个基本的感染单位,通过网络设计的缺陷,达到占用整个网络资源的目的,从而给整个网络空间带来巨大的灾难。像早期的莫里斯蠕虫,是利用了Unix系统的执行缺陷;像求职信病毒,是利用了邮件执行的缺陷;像蠕虫王则是利用了SQL Server 2000的远程服务的缺陷。这些病毒虽然特性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只攻击网络中的节点计算机,在不连网的情况下,并不会对用户的计算机造成影响。

其它资源
来源声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所发布的文章仅供技术交流参考,本站不主张将其做为决策的依据,浏览者可自愿选择采信与否,本站不对因采信这些信息所产生的任何问题负责。
2、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其版权为原权利人所有。由于来源之故,有的文章未能获得作者姓名,署“未知”或“佚名”。对于这些文章,有知悉作者姓名的请告知本站,以便及时署名。如果作者要求删除,我们将予以删除。除此之外本站不再承担其它责任。
3、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本站原创,本站拥有所有权利。
4、如对本站发布的信息有异议,请联系我们,经本站确认后,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做出修改或删除处理。
请参阅权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