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管 - 市场营销
工业品营销:七大乱象招致名存实亡?
来源:网络   作者:叶敦明       更新时间:2010-09-26
收藏此页】    【字号    】    【打印】    【关闭

    建国60年以来,国内经历了几次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投资热潮。由于工业企业大多属于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所以这两年的经济刺激方案也把工业投资(第二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包括央企在内的工业品企业是投资的主体。

    然而,工业品营销一直像风中的浮萍,飘忽不定、难以琢磨。仔细梳理一下,就可以在看似没有规律的历程中发现一些有规律的轨迹。简单归纳一下,工业品行业几十年来依次走过了:计划生产型、政策补贴型、低价加工型、圈地运动型和高科技幌子型。

    工业品企业在惊险的市场一跳时,没有像很多消费品一样裸奔,而是裹挟着很多体制资源同行,梦想着赚不到市场赚政策的双保险局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工业品绑架了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则利用了工业品投资的表面兴旺。

    同样是企业,工业品企业更像是亲生的大儿子,而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逐步放开的消费品企业,则更像是庶子。抢尽风头的大儿子,落得个大树底下好乘凉,战略和营销的苦功夫自然下的少,多半是做做官样文章了罢了。不公平的廉价甚至免费资源、一边倒的政策扶持、一窝蜂的工业圈地运动,扭曲了工业品营销的本来面目。

    工业品营销,本来处在先发的优势地位,又有外部资源和政策环境的支持,但其理论水平和实战效力却远远落后于原本弱小的消费品企业。工业品营销还叫工业品营销,但许多工业品企业的营销都已经变了味道,工业品营销似乎面临着名存实亡的危险。本文从本质上剖析工业品营销的落后现状,揭开被扭曲的工业品营销面纱,为的就是警醒工业企业,帮助其找到健康发展的可行性正招。

    1、战略制定,山寨版技术研发报告

    可能是高层管理大多技术出身的缘故,工业品企业特别重视技术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我曾就职于一家企业,它的总经理最喜欢别人叫他工程师。他的办公室也总是堆满了技术图纸、元器件和各种仪器。他很少说话,只有遇到让他看得起的工程师,才会笑开金口。

    在召开战略会议或者营销会议时,他像一个旁观者,对市场预测和竞争策略之类的报告,显得心烦。在他眼里,只要自己的技术比对手好,就会充分赢得客户的心,就会把对远远地抛在后面。

    可以想象,战略会议最终变成了技术开发会议,各种技术研发的投资和打击力,成为了战略和营销的核心驱动要素,技术骨干们狂欢了,市场营销人员闭嘴了。结果呢,这个拥有当时世界最领先的视频解码技术的一流企业,不得不廉价地卖给了一家广东企业。我们这位工程师总经理,也似乎清醒了,现在经营着一家规模不大、完全高技术导向的研发型企业,据说经营得还可以。

    2、组织管理,放大版的车间管理

    工业品企业规模一般较大,也最早进入到流水线生产。TQM全面质量管理、5S管理、ISO系列管理、6个西格玛、JIT及时生产等先进管理理念,都是从生产实践中摸索出来,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效率,也为三种战略的成本领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生产管理讲求规律,讲求循序渐进,讲求可控性,这些都给企业管理带来了稳定性和规律性。在生产导向和技术导向的竞争环境下,生产型管理文化明显占优。但在创新型文化主导的今天,企业必须要在弹性的、不可控的环境下生存,同时,企业的很多生产都实行外包政策,而外包管理则不像内部生产那样便于控制。

    再说,高深莫测的市场,可不像车间那样一眼可以望穿的。生产性管理文化没有动态管理的活力,把企业变成了一部大机器,在竞争对手多变的舞步面前,往往显得笨拙,市场机会也就只好拱手让给别人了。

    3、企业文化,领导人的狂想曲

    有三种类型的企业领导最喜欢讲企业文化。一种是政府部门下派的锻炼型干部,他们把企业当成了一个政府部门,官僚文化的劣根性促使他们干一些光说不练、光打雷不下雨的粉饰作业;一种是文化水平低的草根型创业者,成功之后最忌讳别人看不起他们没有文化,所以常常跻身于各大名牌学校读MBA,跟社会名流亲切留影,赞助各种自己都不明白的文化事业,企业文化也是请笔杆子代为捉刀而已;还有一种是书读的太多的文化人,他们视理念为生命,实业救国、科技兴国的宏大抱负一直深深地扎根于内心,等他们自己做了老板,就会将这种文化情结毫无保留地倾倒出来。

    我前一段时间翻了翻稻盛和夫的《活法》,惊讶于他的经营哲学的简单和直接。在他看来,治大国若烹小鲜,正确地用力,才能水到渠成。做企业跟做人一样,修身齐家,然后才能平天下。而我们的企业文化呢,很凶猛,很抱负,不惜一切代价先做大做强,忘却了内心的召唤。本来,企业就是众人组成的,是社会最重要的组成单位,若是企业没有了理想,社会又怎么不会昏天黑地呢?

    放松点,在塑造企业文化之前,先塑造一下自己的心灵,聆听内心的召唤,问一问自己:做企业,除了个人的利益,还有多少值得为之付出的东西?从身外之物开始思考,才能找到经营企业的真实理由,企业文化也就呼之欲出了。否则,只能是弄一些冠冕堂皇的美丽辞藻,愚弄了自己,娱乐了员工,敷衍了社会。

    4、品牌推广,各类展会空卖吆喝

    有些工业品营销书籍,还在喋喋不休地提出玩转“两会”的营销概念。所谓两会,就是技术报告会和展览展示会,其好处是直接面对行业人士和潜在客户,拥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和空间,有条不紊地展示自己的优点,引起别人的关注。

分页显示: 1    2 
其它资源
来源声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所发布的文章仅供技术交流参考,本站不主张将其做为决策的依据,浏览者可自愿选择采信与否,本站不对因采信这些信息所产生的任何问题负责。
2、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其版权为原权利人所有。由于来源之故,有的文章未能获得作者姓名,署“未知”或“佚名”。对于这些文章,有知悉作者姓名的请告知本站,以便及时署名。如果作者要求删除,我们将予以删除。除此之外本站不再承担其它责任。
3、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本站原创,本站拥有所有权利。
4、如对本站发布的信息有异议,请联系我们,经本站确认后,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做出修改或删除处理。
请参阅权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