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示例源代码或素材下载
在本系列(共三篇文章)的 第 1 部分 和 第 2 部分 中,我介绍了监控 Java 应用程序的技巧和模式,在这两部分中我把重点放在了 JVM 和应用程序类上。在这最后一期中,我将介绍从应用程序的依赖项(诸如底层操作系统、网络或者应用程序的后端数据库)收集性能与可用性数据的技巧。在文章结尾我将论述管理收集数据的模式以及报告和可视化数据的方法。
基于 Spring 的收集器
在 第 2 部分 中,我实现了一个用于管理监控服务的基本的基于 Spring 的组件模型。该模型的基本原理及益处有:
使用基于 XML 的配置,使得管理大量用于配置更复杂性能数据收集器的参数集变得更加容易。
采用关注点分离 的结构,这样就可以使用更简单的组件,这些组件之间的相互交互可以通过注入 Spring 的依赖项来实现。
Spring 给简单的收集 bean 提供了一个生命周期,该周期由初始化、启动 和停止 操作组成,还提供了将 Java 管理扩展(Java Management Extension,JMX)管理接口公开给 bean 的选项,这样就可以在运行时进行控制、监控和故障排除。
下面我将在本文的每个小节中介绍有关基于 Spring 的收集器的更多细节。
监控主机和操作系统
Java 应用程序总是运行于底层硬件和支持 JVM 的操作系统之上。一个全面的监控基础设施中最关键的组成就是从硬件和 OS — 通常是通过 OS 收集 — 那里收集性能、健康状况和可用性指标的能力。本节就涵盖了一些通过在 第 1 部分 中介绍的 ITracer 类获取这类数据并一直跟踪到应用程序性能管理系统(applicati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APM)的技巧。
典型的 OS 性能指标
下面这份摘要列出了典型指标,这些指标跨域操作系统的多个部分相关。虽然数据收集的细节迥异,而且数据的解释也必须在给定的 OS 上下文中进行,但是这些指标在大多数标准主机上基本都是等效的: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所发布的文章仅供技术交流参考,本站不主张将其做为决策的依据,浏览者可自愿选择采信与否,本站不对因采信这些信息所产生的任何问题负责。
2、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其版权为原权利人所有。由于来源之故,有的文章未能获得作者姓名,署“未知”或“佚名”。对于这些文章,有知悉作者姓名的请告知本站,以便及时署名。如果作者要求删除,我们将予以删除。除此之外本站不再承担其它责任。
3、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本站原创,本站拥有所有权利。
4、如对本站发布的信息有异议,请联系我们,经本站确认后,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做出修改或删除处理。
请参阅权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