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设计
目标一:认识本课生字“尔、基、妻、栽、姹、紫、嫣、霞、庞”9生字。积累
“休养、探望、假期、姹紫嫣红”等8个词语。书写“尔、基、妻、霞、
庞”5个汉字。
本课生字教学可以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让学生自学,老师有所侧重地适当进行点拨,提高识字效率。比如“妻、嫣”两字比较容易写错,引导学生进行书空。“基”字通过找朋友,积累学生的词语;“栽”读准前鼻音,与形近字“载”做比较;另外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休养、探望”词语的意思。
目标二: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背诵课文第4、
5小节。
读好课文的基础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让学生读好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就先要引导学生去揣摩父亲与儿子之间的“爱”。通过理解关键词语“顾不上、一直”的意思,把握儿子对父亲浓浓的爱意。为深入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作好准备。
目标三:能了解课文内容;联系课文有关内容读懂课文最后一句话,初步感受
“奉献”比“获取”愉快的道理。
本文是本单元“读课文理解词句”的课文,要求学生碰到不认识的词句能够运用各种方法,通过联系上下文、换词法等理解意思。通过老师的范例,让学生了解学习的好方法。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
环节一:图片引入,导入新课
高尔基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通过图片让学生能有初步的印象,同时揭示他是本课的主人公之一,结合课文中描写高尔基的句子,加深对高尔基的认识,更进一步通过简单的介绍使学生能有清晰的概念。然后补全课题后跟学生一齐板书课题,再创设情景过渡到课文的学习非常自然。
环节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让他们静心读读课文,围绕课文的字词和内
容认真思考,然后大胆回答问题。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即时解决,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适当板书。在生字教学中有侧重点,切忌面面俱到。根据生字的“音、形、义”的侧重点开展教学。
环节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在这一环节中,从两方面入手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一方面是让学生经过反复朗读,用心揣摩儿子位父亲所作的事,并抓课文中描写美景的字词、句子,帮助学生积累运用。另一方面是学生能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第4、5小节,能当堂背诵。
环节四:表达训练,拓展延伸。
在学完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说话以及情景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将丰富的语言积累与灵活运用语言结合起来,迁移运用起来,同时也把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与表现自我的独特见解、发展性思维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更加完整,锻炼并展示学生的语言素养和表现力。
教学设计
学校
申莘小学
班级
二4
人数
32
日期
11.3.31
学科
语文
课题
17、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师
乔佳
一)教材分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讲述了苏联伟大的作家高尔基的儿子有一年去探望在意大利养病的父亲时,一直忙着在岛上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春天到了,高尔基在院子里欣赏儿子中的花,心里高兴极了。他给儿子写信,告诉儿子如果他能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他的生活一定会很愉快。
本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成3部分:第一部分第1—3节,简要介绍了高尔基儿子在岛上栽种各种花草;第2部分是课文的第4、5节,介绍了第二年春天,儿子种的花全开了;第3部分是课文的第6—8节,主要写高尔基给儿子写信。文章条理清楚,语言很朴素,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较深刻,揭示了本文要告诉人的道理——生活中“奉献”比“获取”愉快。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下的学生能通过各种方法自己学习生字、词语,对记住生字的字音、字形并不生疏。但作为教师仍然要有侧重地进行点拨。对于学生理解上可能存在困难的词语,我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启发学生去理解。
本单元的目标是要让学生读课文理解词句,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课文索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但是,由于学生年龄问题,朗读课文时读破句,不流利,又没有感情,所以得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能背诵课文的第4、5小节。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尔、基、妻、栽、姹、紫、嫣、霞、庞”9生字。积累 “休养、探望、假期、姹紫嫣红”等8个词语。书写“尔、基、妻、霞、庞”5个汉字。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背诵课文第4、5小节。
3、能了解课文内容;联系课文有关内容读懂课文最后一句话,初步感受“奉献”
比“获取”愉快的道理。
四)教学目标确立依据
目标一:二年级的字词教学在课堂中占重要的地位,内容依据课后的生字表、写字表和词语表。
目标二:读懂课文中“要是你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二年级的基本要求。
目标三:本单元教学目标——读课文理解词句,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
五)教学重点
1、积累词语8个,背诵课文第4、5节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六)教学难点
知道在生活中能留给人们美好东西是愉快的。
七)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图片引入,导入新课
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
师:同学们,猜猜他是谁?告诉你们,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尔基。
2、学习生字“尔、基”。(板书:高尔基)
3、高尔基是谁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课文是这么介绍他的——出示: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
4、师生配合读句子。
5、出示高尔基简介。
6、揭示课题。
(1) 我们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
小主人公,他是谁?
(板书:他的儿子)
(2)老师还没有将文题写完整呢?同学们看还差一个什么字?
7、他的儿子又有什么与众不同呢?课文是这么写的——
出示: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个儿不高。(学生齐读)
观看画像
交流识字好方法
指名读句子
齐读课题
从学生喜欢的图片出发,让学生能直接的认识高尔基。
二、初步感知课文。
三、深入学习课文,感受父子情。
四、表达训练,拓展延伸。
1、你能否也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是一个怎样的男孩。(板书:年幼)2、那么,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位伟大的作家对儿子的爱的呢?他的爱与众不同,他的爱方式独特——那份爱都包含在一封—— (指名交流)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交流难记的生字字形,用各种识字方法识记。
3)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分别做了什么事?
集中学习生字。
书空:“妻”
读音:“栽、姹、庞”
换部首:“霞”
1、学习第2、3小节。
1)理解“休养、探望”。
2)来到岛上后,他的儿子是怎样栽花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抓住“顾不上、一直”体会儿子对父亲的爱。)
3)儿子只有10岁,这样小小的年龄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板书:爱)
4)同学们与文中的“儿子”年龄相仿,你们有没有向你的家人表达自己的爱呢?
5)指名读第3小节,完成填空:
高尔基的儿子忙得( ),但他丝毫不觉得( ),因为他心里一直想:( )。
过渡:儿子再次远离亲爱的父亲,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苏联。
2、指名读信,师:高尔基在信中提到的美好的东西是什么?
两处美好的东西都是指鲜花吗?先看第一处
3学习第4、5小节。
4、感受鲜花的美好。
5、这一段话很美,同学们和老师一定有同感,那具体美在哪呢?
(预设:色:姹紫嫣红;味:阵阵芳香,引来了蝴蝶)
1)观看姹紫嫣红的鲜花图片
2)理解:姹紫嫣红
3)找找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
6、这么美的花,这么美的景,我们一定要读好它。
1)高尔基看着美丽的鲜花,他心情怎么样呢?完成填空。
高尔基坐在院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因为______________。
7齐读第4、5小节并背诵。
1、师引读节6。于是他写信……
那么,你觉得这美好的东西还会指什么?
2、体会美好的东西除了鲜花,还有关爱,帮助,奉献等。
3、小节:
“给”永远比“拿”愉快。
幸福越与人共享,他们的价值越增加。
4、说一说
什么情况下你感到很愉快?联系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说一说。
5、原来,高尔基是就是要通过这
件事告诉自己的儿子一个做人的道理。
6、同学们已<读过这位伟大作家的信,就让我们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再次读一读这封信,仔细的地聆听他的谆谆教导。
7、总结全文
8、作业设计:
1)搜集关于“给”永远比“拿”愉快方面的名言。
2)把这种行为带到学校、家庭、社会做一件使自己快乐别人也受益的事。
自读课文
指名交流
指名交流学习生字。
齐读
齐读
指名交流
指名交流
齐读第3小节
齐读第4小节。
指名回答
指名交流。
齐读。
指名交流。
指名交流
全班齐读。
在老师的引导下理清课文脉络,渗透篇章意识。
生字教学有侧重点,切忌面面俱到。根据生字的“音、形、义”的侧重点开展教学。
课堂上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读好书,重视语言积累。通过朗读、默契、诵读,让学生在语言的海洋里畅游、品味。多媒体恰到好处。通过媒体播放鲜花片,使词语教学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同时让学生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的眼睛、耳朵等多种器官一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把花儿艳丽、蜜蜂采蜜的美景再现在学生的眼前,使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理解本文的最后一句话是难点。通过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再举例说说生活中给别人美好东西的具体事例,这种移情体验能帮助学生感受当你给别人美好东西的时候,双方都会感到很快乐的情感,从而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
附:板书设计
17 高尔基 和 他的儿子
高尔基 爱 他的儿子
一位伟大的作家 一个年幼的男孩
写信 种花
教做人的道理 留美好的东西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课文通过苏联文学巨匠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
我抓住了课文的第4,第5小节进行教学。通过学生们的朗读,观看鲜花的图片,让学生们更深地体会到那些花的美,感受到它们的确是美好的东西,深深地体会到高尔基为什么会因此而感到说不出的高兴,为什么会从远方给儿子写去那饱含深情的一封信——那么美的景色、看到美景想到了儿子,于是促使他写了这封信。
高尔基将这种亲子之爱扩大了,变得更广博、宽泛。指导学生学习信的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提出疑难处,大家一起来解决。信中最重要的一句话升华成:“给”,永远比拿更愉快。一些学生举了班级、学校、家庭、社会上的有关“爱的奉献”的事例,说了自己的体会。但是班级中还有学生并没有真正留心体会自己给予他人美好东西时的快乐,只说到了自己在玩耍时愉快地兴趣。由于时间关系,我在这一块的引导有所欠缺,导致学生不能理解第二次出现的“美好的东西”指的是什么。当今社会,每家都是独生子,致使学生自私、贪婪。让他们学会无私,仅凭一两句说教的大道理,想必作用不会太大,比较空洞。只有在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实际感受,使境界得到升华,这样才能真正理解 “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含义。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自己在教学生字的时候所花时间太长,以至于到最后没有在35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最后配乐再次朗读父亲写的信这一环节没有落实,情感得不到升华。我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提出问题,再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读中思悟,再以悟促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