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张艳芳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娘”。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感受到法布尔对生物的好奇心,产生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4、认识问号,知道它表示的意思。能读出疑问句的语气。


教学重点:能感受到法布尔对生物的好奇心,产生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难点:感受人物的想法,产生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教 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你们中谁曾经见到过虫子?你们中都谁捉过虫子?那你们中有谁用大部分时间来观察、研究虫子,并为虫子写过十本书?有一个人就能做到,他就是法布尔!


2、这篇课文就是讲他小时候的故事,大家打开书65页,看清拼音,认真读。


二、新授。


(一)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了,老师就要来检查你们的生字掌握得怎么样了?谁来读一读这些字?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1、课件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饥饿”,这两个字中都有我们要学习的新偏旁——“食字旁”,表示和食物有关的字,当我们肚子里没有了食物,就会感觉到饥饿。)


(通过图,理解“纵横”的意思,认读“纵横”二字,出示“小溪纵横”先读读,再说说意思)


(二)那法布尔就出生在一个小溪纵横的山村,让我们走近法布尔的家乡去看一看,请同学们读读第一自然段。


1、小山村里都有什么?


谁能用你的朗读展现出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


2、请学生说说法布尔看到这些小动物后会怎么想呢?引导学生理解“好奇心”。


3、指导朗读:


1)“小山村这么美、这么富有生机,谁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啊”?指名读。


2)教师配乐范读。让学生说说师、生读的有什么不同?


(三)一天傍晚,一种奇怪的声音吸引了法布尔。到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按提示在书上画一画,画后同桌说一说。


提示:发现了什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1、他听见了什么?


一阵阵低微的嘎吱嘎吱声,从丛林中传来。(学习“传”字,认识新笔画——横折撇)


这个声音很低微,说明声音大吗?那这么小的声音为什么法布尔能够听见啊?


2、法布尔听到这声音后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这是什么声音呢?是饥饿的小鸟在巢中呼唤?还是小虫在鸣叫?


3、他不知道什么在叫,应该怎么读呢?


4、法布尔在问谁?请你自言自语的问一问吧。


学生朗读,从中认识问号,体会问号的作用。


5、嘎吱嘎吱,这到底是什么声音呢?我得去看看。哎呀,不知不觉天已经这么黑了——法布尔该怎么办呢?(鼓起勇气,不顾天黑,一个人到丛林里去) 体会法布尔的勇敢。


6、那法布尔是就仅仅去了一次吗?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明白法布尔去了好多次,体会的他的好奇心真强。


让学生明白法布尔的恒心。


7、“法布尔一连去了好多次,可还是没弄清楚到底是什么在叫。这时,他有没有放弃呢?他是怎么做的?


读第三自然段,说一两句话简单介绍法布尔,要用上“不灰心”。


8、结果怎样呢?


出示:“他终于获得了胜利,逮住了那个/会唱歌的小家伙。原来/那不是鸟儿,而是一只/颜色嫩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指明读,注意长句的停顿。教师出示有关“纺织娘”的图片资料,简单介绍它的生活习性。


学生:想——读。指导读出“胜利的喜悦”。


这只纺织娘对法布尔的吸引力可真大啊!它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谁来读一读?


应该怎样读好这一段呢?


我们一起来读这一自然段(齐读第三自然段)


法布尔就是这样对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不仅仅是纺织娘,各种各样的小昆虫都深深吸引着他,也正是这样的执着与痴迷,他长大后才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回顾课文内容,想:


法布尔是个( )的孩子。


法布尔的“好奇”不只是想一想就算了,他“一定要弄个明白”!法布尔的一次次好奇、一次次明白,都是他细心观察,不灰心、坚持的结果,这就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恒心!你有什么想法?


这种恒心,最终决定了他日后的成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指导书写“事”


1、“事”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2、“事”字什么笔画特别多?写时应怎样?


3、对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学生书写,教师个别指导。


三、小结。


学完这篇课文,你想对法布尔说些什么吗?


四、作业:收集一些有关名人小时候的故事,将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12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


法布尔是个( 好奇心强 )的孩子。


不灰心


有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