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教学实录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凡卡悲惨遭遇。


2、有感情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领悟文章以信写人、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俄国沙皇统治时期的“社会黑暗”,体会凡卡的悲惨遭遇,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了解信中凡卡悲惨的遭遇,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领悟以信写人、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教法与学法:如果在阅读教学中只侧重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却忽视甚至无视承载内容的形式,那么语文教学就会出现“半身不遂”的现象。因此,在《凡卡》教学中,我把内容的理解和表达方式的感悟结合起来,运用情境教学法、思路导读教学法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索,合作探究,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紧密结合,使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写作技能相辅相成,均衡发展。


教学流程:


(课前三分钟)


师:同学们好,上节课老师布置大家查找有关契诃夫的资料,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看看谁对契诃夫的了解最多。


生:契诃夫是使俄国的短篇小说登上世界文学高峰的第一位作家。


生:契诃夫是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生:契诃夫生于十九世纪末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与丑恶。


生:契诃夫的爷爷是一位赎身的奴隶,他的父亲是一个小商人,契诃夫小时候生活困苦,他曾经说:“作为一个孩子,我没有童年!”


生:契诃夫一生创作了470多篇小说,还写了很多剧本。


生: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有《第六病室》《变色龙》《套中人》等。


生:《樱桃园》是契诃夫戏剧创作的代表。


……


师:大家知道得真多,让老师受益非浅。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到作品中感受文学大师那独特的艺术魅力!(师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回答老师一个问题―――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主要写凡卡给爷爷写信,求爷爷带他回家的事。


师:老师有一个想法——如果作者直接写凡卡挨打、挨饿、挨冻的事实,而不用信的形式表现,可不可以?


生:可以,也能写出这件事的前因后果。


生:我觉得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不知道,就是觉得不好。


师:你给远方亲人写过信吗?


生:写过。


师:是什么内容?


生:那次,妈妈出差去北京,走了两个多月,我太想妈妈了,就给她写了一封信,妈妈说她读了以后都哭了!


师:那妈妈给你回信了吗?


生:回了,妈妈说她也想我,让我好好学习!哦,老师,我知道了!用信的形式好,它能写出凡卡的心声,读起来更真实,更感人!


[点评:“信”既是小说的情节,又是小说的形式,教师围绕重点开篇设疑,感悟形式。][]


师:你说的真好,下面我们就来认真读读凡卡的信。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130页看第一段。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这一段,可以出声读,也可以默默读,还可以小组内互读,看看凡卡过着怎样的生活。


(自由练读后)


生:凡卡过着悲惨的生活。


生:凡卡过着痛苦的生活。


生:凡卡每天挨打、挨饿、睡不好。


师:谁来读描写凡卡挨打的句子?


(一生读后)


师:你一定很喜欢挨打?


生笑:不喜欢。


师:那你怎么读得这么高兴?


(生不好意思地笑)


师:你能再试试吗?


(生点头后再读)


师: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


生:不太好,没读出凡卡挨打后的委屈和难过。


师:哦,你说的比读的好!是个小评论家,你坐下再练练好吗?下面请大家试着用这种委屈而又难过的语气来读凡卡挨打的句子。


(王明忽然站起质疑)


生:老师,我认为老板娘拿鱼嘴戳凡卡不应该算打。


师:你能把这个动作演示一下吗?


(生动作缓慢地演示后)


师:你这叫抚摸不叫戳,再来一次好吗?


(生再次迅速而凶狠地演示)


师:大家再想想,老板娘在戳他脸时可能会骂些什么?


生:笨蛋。


生:蠢猪。


生:傻瓜。


生:蠢货。


(师指一名学生边怒骂边演示)


师:凡卡该不该被戳?


生:凡卡不该被戳,我都12岁了,还不会收拾鱼,何况9岁的凡卡呢?


(王明站起)


生:老师,我知道了,句子中虽然没有打的字眼儿,但比打还狠,是在羞辱他,不把他当人看。


[点评: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没有直接加以肯定或否定,而是使纸面上的静态内容跃出教材,转化为符合儿童个性特点的动态表演,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师:你能有感情/读这句话吗?


(生试读后,同学评议)


生:他读出了凡卡被羞辱时的委屈和痛苦。


生:“捞起”和“直戳”这两个词强调得好,表现了老板娘凶狠的样子。


师:请同学们试读另外两处描写凡卡挨打的句子。


(生练读后再指名读,并评价)


生:我觉得王宵读得不好,他没把凡卡挨打时一连串的动词强调出来了。


师:你能试试吗?


(生点头试读,效果很好。)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练读描写凡卡挨饿和睡不好的句子,一会我们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读得最好!


(生练读后,指名试读,再共同评议)


生:我觉得王兆峰的“一点儿”读得好,使我明白了那点面包少得可怜。


生:我觉得他那个“又”字读得不好,因为“又”字说明晚上还是一点面包,应该强调出来。


师:那我们请王兆峰重读一遍好吗?


(生再读后,效果很好)


师:你读的比刚才好多了,是一个小配音演员,谁还想读?


(再指名读后评议)


生:我觉得杨家榉把“小崽子”这个词读得好,读出了对老板全家的痛恨。[]


生:老师,“挨打”那部分里的“小崽子”也应该这样读,对吗?


师:你说得对,又有一位小评论家产生了!请大家在课后多练习,争取产生更多的配音演员和小评论家!


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过什么节日?


生:“六一”儿童节。


生:八月十五仲秋节。


生:春节。


… …。


师:在这些美好的节日里,大家都在做什么?


生:吃好吃的,穿新衣服。


生:打电子游戏。


生:放鞭炮。


生:看春节联欢晚会。


… …。


师:大家真幸福,可是,在圣诞前夜,只有九岁的凡卡实在受不了这非人的折磨,便偷偷地给爷爷写信,苦苦哀求。


(师饱含激情地范读凡卡求爷爷带他回家的部分)


师:凡卡太可怜了,老师忍不住替他向爷爷苦苦哀求,你们想这样做吗?


生:想!


[点评:刘娟老师催人泪下的朗读,既起到了示范作用,又以声传声,以情激情,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的同时,达成情感共鸣。]


师:文中还有两处凡卡苦苦哀求的段落,请同学们从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来读。


(生练读后再指名读,并积极评议)


生:我觉得王心彤读得好!好象凡卡就在我的眼前,苦苦地哀求,我都忍不住要流泪了。老师,我们一齐替凡卡乞求好吗?


师:好,让我们一齐来读这部分。


(生饱含激情的朗读后)


师眼含热泪:我相信,如果爷爷能听见的话,一定会来接凡卡的!


[点评:教师以读代讲,在引导学生互评互赏中既加深了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师自言自语:真不可思议,凡卡一个人在城里过着连狗都不如的生活,爷爷却在乡下享福。


(生纷纷反驳)


生:不对,爷爷在乡下也很苦。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觉得爷爷不会一个人享福。因为我爷爷最疼我了,总是把我喜欢吃的东西留给我,我想凡卡的爷爷也一定疼凡卡,如果乡下幸福,怎么会把凡卡送到城里遭罪呢?


师:哦,你是从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推断出的!不错,请同学们再


到“回忆”部分查找证据,来推翻老师的观点!


(几分钟后,生踊跃发言)


生:我认为爷爷在乡下很苦,因为129页第三段中说“他一定在


跺着……他的……他冻得缩成一团”说明乡下很苦。


生:我也认为爷爷很苦,因为132页第三段中说“爷爷冷得吭吭


地咳”


师:既然乡下那么苦,他还回去干什么?


生:不对,乡下也有幸福,因为那里有他的亲人——爷爷。


生:那里有凡卡的朋友——阿辽娜、艾果尔、马车夫……


生:他可以和爷爷一起去砍圣诞树。


师:你能把“砍圣诞树”那段读一下吗?


(生读后师出示“乡村冬夜”的课件)


师:这是凡卡家乡美好的冬夜,谁能为它配上一段文字说明?


(一生配乐朗读129页第四段)[]


师:谁能用四个字来概括凡卡在乡下的生活?


生:虽苦犹甜。


生:苦中有乐!


[点评:教师看似无心,实则有意的话语,巧妙地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在民主轻松的气氛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展示,并在师生互辩和生生互辩中品味成功的喜悦。]


师:好!“今天,老师带来了凡卡在城里和乡下的两张照片,可惜


在冲洗时底片跑光,只好请大家用简笔画的形式,为凡卡设计表情。请大家先在小组里试试,再派代表在黑板上画,看哪组设计得最好!


(生小组内画后,师指两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并分别请两名同学说说设计的依据,生叙述时由老师在两张面孔上分别贴上写有“挨打、挨饿、挨冻、睡不好”和“亲人、朋友、童趣”的纸条。)


师:好,感谢两位同学精彩的设计。这一苦一乐使内容和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乡下的乐反衬出城里的苦,城里的苦又反衬出乡下的乐。(板书:反衬)这也是本文一个独特的表达方式——反衬。


[点评:这一“哭”一“笑”两副面孔的设计,既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又感悟了表达方式——反衬,使教学难点化难为易。]


师:可怜的凡卡到底能不能得到幸福?


生:不能,因为信封上没有写清地址。


生:莫斯科有很多乡下,爷爷收不到信,就不能来接凡卡,所以凡卡得不到幸福!


师:你的意思是说,如果凡卡写清地址,就能得到幸福了,是吗?


(生点头后,孙志蓬忽然站起)


生:我认为凡卡能得到幸福,因为我要重新为《凡卡》设计一个结尾,让凡卡过上幸福的生活!


师:你真是一个善良的孩子,老师一定给你这个机会。大家同情凡卡悲惨的遭遇,希望凡卡得到幸福。那么,是契诃夫心很狠才设计了这样的结尾吗?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讨论这个问题。


[点评:面对新生成的课程资源,教师及时抓住契机,为深化主题推波助澜。]


(生讨论后,纷纷举手发言)


生:我认为不是契诃夫心狠,因为在收集资料的时候我知道,契诃夫生活在十九世纪末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不是契诃夫造成凡卡的痛苦,是那个黑暗的社会造成的。


生:契诃夫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要用凡卡这个形象,控诉那个吃人的社会!


(那个说“地址不详”的同学站起)


生:老师,我知道了,只要有这个制度存在,凡卡就永远得不到幸福!


[点评:外国文学作品与学生有一定的差距,而课前资料收集的妙处,此时一览无余。]


师:说得好,那么结尾那段是不是有些多余呢?


(生沉默一会后,踊跃发言)


生:这个结尾不多余。因为用“美梦”结尾,更说明凡卡得不到幸福!


生:用“美梦”结尾,说明凡卡美好的愿望只能在梦中实现![]


生:梦的美好,更突出了凡卡结局的悲惨。


师:是的,文学大师笔下塑造了一个在苦海中挣扎的凡卡的形象,再加上一个凄美的结尾——美梦,就暗示着凡卡美好的愿望只能在梦中实现。这也是文章又一个独特的表达方式——暗示!


师:刚才孙志蓬同学要重新为文章设计一个结尾,好,老师满足他的心愿,请大家试想一下,凡卡醒后,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生跃跃欲试)


生:凡卡醒后,见老板一家都没回来,就偷了一双鞋跑了出去,结果被一位好心人救回了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生:老板一家人在向牧师忏悔的时候,说出了虐待凡卡的事,牧师劝他行善,他回家以后,对凡卡好多了,还定期送凡卡回乡下看爷爷!


师:哦,你让大灰狼变善良了,再也不吃小白免了!


(生点点头)


生:凡卡像睡美人那样睡了很多很多年,等推翻了沙皇统治,凡卡就醒过来了,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师:你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让凡卡大睡一觉,睁开眼睛就改天换地了,是吗?


(生笑)


… …


[点评:教师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兴趣,并给他们自由想象的空间,使学生思维得以拓展,能力得以提高,一举多得。]


师:大家说得真好,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因为你们已经具备了成为一个作家所应有的条件——丰富的想象力!但是,老师建议大家课下多读读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套中人》、《变色龙》……,深入领悟文学大师作品中那独特的表达方式,使大家的写作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老师相信,只要我们勤学苦练,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中间一定会出现更多的契诃夫!同学们你们相信自己吗?


生:相信!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板书设计:


对比


反衬


城里 乡下


教学反思:


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到学校里来上课,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他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在记忆上,而应当用在思考上。”课堂上我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会思、常思、乐思,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智慧的火花。


在理解主要内容过程中,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在强化朗读中我力求做到:读有重点——读有层次——读有评价——读有效果。让学生的情感随着声情并茂的研读与作者情感达成共鸣,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相辅相成,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