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涧》教学设计之二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了解诗歌点染的写法。


2、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3、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4、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2、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前面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唐代大诗人的作品,他们都各具风格。比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以“高雅闲淡”著称的诗人韦应物的传世佳作《滁州西涧》,一起来品味他的高雅闲淡!


二、师范读《滁州西涧》请学生朗读,再齐读。


三、这是一首山水诗,那我们可以用欣赏山水国画的方法来欣赏它。


国画中有一种技法称为:点染法,和我们文学中讲的“文眼”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首诗歌中,每一句都有一个文眼。


1、比如说第一句诗,讲的是?(草)那么这个草是什么样的草呢?(幽草)这里的“幽草”即是第一句的文眼,用“幽”来点染“草”。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沉静、安闲)那么,这个“幽”字在这里就赋予了“草”独特色彩和意味!作者就独怜(爱)这幽草。


2、那么请同学们自己来找其余三句诗中的文眼。(鸟鸣、潮急、舟横)急、


3、分别对各个文眼进行分析。


鸟鸣——大家还知道哪些诗歌中出现了黄鹂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笔下的黄鹂活泼可爱,生机勃勃,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情怀。那么韦应物笔下的黄鹂鸣叫也是这样的含义吗?


高高在上的深树林中的黄鹂传来清脆的鸣叫,作者对它是什么态度呢?这就要从第一句诗中去寻找答案了,是什么?(毫不在意,因为他“独怜”幽草)至于他为什么不在意呢我们呆会儿再来分析。接着来看第三句的文眼——潮急。


这里首先要提到一个自然现象,在春天桃花盛开的时节,往往会出现多雨的天气,称之为桃花汛。这时候山涧里河水暴涨,形成了“潮急”的景象。那么这里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还有别的含义吗?作者来这里享受清幽的环境,到晚上了,没想到春雨不断竟涨起了春潮。此时,作者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急于归航)于是,他慌忙地去找他的舟——舟在河中是什么样的呢?(舟自横)为什么会横着呢?(水的力度很大)进一步突出了当时这春潮的急!


四、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这首诗的内容,概括出来就是——春涧寻幽


五、进入诗歌的意境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赏析图景来想象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卷呢?请发言。


六、体会作者的情感


1、怜——喜爱,怜惜。开篇将幽草、黄鹂并提,用“独怜”的字眼,很明显地表露了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


2、舟自横——这里需要联系着作者的身世来理解它的深意了!


韦应物出生官宦家庭,享受着世袭特权,早年是唐玄宗的皇家卫队中的一员,过着骄奢腐化的生活。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他深受震撼,发奋读书,27岁中进士,走上了仕途。做过滁州、江州、苏州等地的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诗中的“舟自横”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以及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


七、请同学们评论此诗,谈谈自己的收获。


八、背诵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