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冰上》教学设计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教材分析】


本文人文气息浓郁、扣人心弦、是一篇感人至深的、闪烁着人性光辉的优秀作品,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人性的一种探索。文章通过在死亡线上挣扎的诺尼,想杀死自己的爱犬充饥而最终没有下手,并在奄奄一息中得救的故事,成功塑造了一个心地善良的小男孩的形象,赞颂了爱是不可战胜的力量,爱可以创造奇迹。


【教学理念】


让学生了解人性爱的光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幸运的是我们接触的是一部生动的文学作品,由故事本身说话,让学生能够听到作者的声音,让学生能够深入到作品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在整个过程中,不要让学生觉得,老师在告诉他们什么,否则他们只能作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忘记了自己思考与感悟的能力。教师应通过引导与启发,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文本,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只要它们能言之有理,都能被认可。所以上这节课,感受文本,体验文本是我为本文的学习定下的总目标。


作为小说,它在人物、情节、环境的表现上是相辅相成,较为成功的,情节上富于变换,引人入胜;人物形象刻画得极为形象生动,富有个性;环境描写恰到好处,这些都为这篇文章的成功注入了鲜活的血液。所以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把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特定情景下的心理矛盾作为主要抓手,让学生与作品中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力图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深入把握文章主旨,达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学会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与文本对话,理解关键语句,反复诵读、鉴赏、品评、积累语言;抓住文章的两条线索,分析诺尼和尼玛可的心理,感受作者所要塑造的形象和要表达的感情;进行读写迁移;在自读自悟中培养关爱他人、关爱生灵的优良品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与心灵对话:感悟爱的力量,人性的良善;懂得热爱生命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通过人物神态动作描写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诺尼与雪橇犬尼玛克之间超越生死的爱。


二、学会“移情”,懂得即使没有面对生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同样需要关爱他人,善待身边的人和物。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观看一段视频,了解在茫茫冰雪世界里人与狗的关系非同一般,揭示本课。


二、学习生字词,扫清文字障碍。


三、整体感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四、与文本对话(感受、分析):


1、结合文本,初谈体会,把握人物情感。


(PPT出示句子):“爱是真真实实的——就像这又冷又饿的夜晚和他伤腿上的阵痛一样真实。”[]


2、品味文字,挖掘文本。


①为什么说“又冷又饿的夜晚”这样真实?


②为什么说“伤腿上的阵痛也是那么真实?”


3、 “爱”与“又冷又饿”与“阵痛”没有必然的联系,为什么要这样写?


五、铺设情境,设置悬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


生:我知道了诺尼是很爱他的爱犬尼玛克的。


生:我知道,他们被困在冰山上已经三天三夜了,又冷又饿,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生:我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诺尼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PPT出示句子,齐读:“诺尼对尼玛克的爱是真真实实的——就像这又冷又饿的夜晚和他伤腿上的阵痛一样真实。”


师:是啊,面临死亡的绝境,如果想要生存,要么是诺尼杀掉他的爱犬,要么是尼玛克吃掉他的主人,别无选择。诺尼和尼玛克的命运紧紧牵动着我们的心。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诺尼和尼玛克的内心世界,看看他们会做出怎样的抉择。


(开课抛出这样一个扣人心弦的两难选择题,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内心涌动着马上想找寻答案,迫切想走进文本,与文本交融的渴望。)


二、探究学习,分析诺尼和尼玛克复杂的心理过程。


1、师 :赶紧打开书,认真读读7-18自然段,把能够反映诺尼和尼玛克内心变化的重点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2、四人一小组,交流一下彼此读书的感受。(教师巡视,参与学生学习交流)


3、全班讨论交流:


师:诺尼做出了怎样的决定?内心有什么样的变化?


生:诺尼在磨刀子,他决定要杀掉尼玛克,但是他的内心里却不想这样做。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这句话知道的:诺尼依然磨着铁片,尽量不去想磨铁片是为了什么。他已经决定要杀尼玛克,但是在磨铁片的时候,却不愿意去想这是为什么,这说明其实诺尼并不想杀它。


蠵PT出示句子:诺尼依然磨着铁片,尽量不去想磨铁片是为了什么。)


师:你真会读书。还有谁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我觉得,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诺尼手上虽然在磨铁片,心里却是不愿意去想磨铁片是要去杀尼玛克的。


师:理解得真透彻,还从哪里看出诺尼是不愿意,不忍心杀尼玛克的?


生:从这里也能看出来:“诺尼硬起心肠来。“来,尼玛克。”他轻声叫着。”硬起心肠说明,他这时非杀尼玛克不可了,可是,你听他叫尼玛克的声音,他轻声叫着。


(PPT出示句子:诺尼硬起心肠来。“来,尼玛克。”他轻声叫着。)


师:你读读看。(生读)


师:你们听出了什么?


生:我听出了诺尼对尼玛克很温柔。[]


生:可以知道,诺尼是不想杀尼玛克的,他是爱它的。


师:在硬起心肠的时候,却呼唤得如此温柔,如此不舍。手上在磨刀,心里却是极不愿意去这样做,这是真正的表里不如一啊。他是多么不忍!(板书:不忍)听到主人的呼唤,尼玛克有什么反映?它心里在想什么?


生:诺尼迟疑地看着他。他在怀疑主人叫它的用意,是想和它亲近还是想叫它过去杀了它呢。它现在还不知道主人叫它的意思。(板书:迟疑)


PPT出示句子:尼玛克走上前来。诺尼从那畜生盯着自己的眼神里看到了恐惧,从它的喘气声中和缩头缩脑的样子感觉到了饥饿和痛苦。他的心在流泪。他痛恨自己,又竭力压制这种感情。


师:用心读读这个句子,你能读懂什么?


生:我知道,此时的尼玛克内心十分恐惧,你看,我们能够从它的眼神里,看到恐惧,它害怕,他的主人会杀了它。


生:这里这样写道:从它的喘气声中和缩头缩脑的样子感觉到了饥饿和痛苦。可以想象得到,这是的尼玛克同样也是饥饿和痛苦的。你看它的喘气声和缩头缩脑的样子,他也饿,他也想吃掉主人活下去,但是,它毕竟也是爱它的主人的,他不想为了保全自己而去做伤害主人的事。所以,内心也是痛苦的。


生:我读懂了,诺尼现在很痛恨自己。


师:诺尼为什么痛恨自己?


生:因为他看到了尼玛克的恐惧,尼玛克的饥饿和痛苦。


生:是啊,诺尼想活下来,尼玛克同样也想活下来啊。但是这个时候,他又不得不听它的主人的话。


生:诺尼从尼玛克的眼神里看到了恐惧,从它的喘气声中和缩头缩脑的样子感觉到了饥饿和痛苦。这些都让他感觉到了自己的自私,为了自己活下去而要去做伤害自己心爱的朋友,虽然尼玛克只是一条狗,但是,他们也是最好最好的朋友。他不禁对自己做出这样的决定痛恨不已。所以说,他的心在流泪。


生:我想到了我自己。我们家原来养了也一只很可爱的小狗,我太喜欢它了,总是和它一起玩。它带给我很多快乐。有一次我们在玩的时候,小狗不小心咬了我一口,妈妈这下不得了了,把我送到医院去打狂犬预苗,回来就把我的小狗送人了。我大哭了一场。心里也恨死了,不是恨小狗咬了我,我知道它也是无意的,我也不疼,我恨妈妈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就把我心爱的小狗送人了。我能够体会到诺尼心在流泪的感受。那时候,我就是心在流泪!


师:你简直是走进了诺尼的内心!那他为什么又要竭力压制这种感情呢?


生:这个时候,你不杀它,它就有会吃掉你,虽然诺尼很爱他的爱犬,但是,面对生与死的选择,他还是想要活下来。所以,这种感情只能压制下来,诺尼才能获得生的希望。[]


师:是啊,看到了爱犬的恐惧,想到它也是一条活生生的生命,诺尼痛恨自己的自私,痛恨自己的卑鄙,但是求生的欲望还是占了上风,他只能竭力压制自己的感情。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体会一下,此时诺尼的内心感受。(生读,教师板书:痛恨)


师:尼玛克越走越近了。它已经意识到了诺尼的意图。这时,诺尼的心理有什么变化呢?


生:此时的诺尼是很痛苦的。你看他:一声痛苦的抽咽使诺尼跪立着的身体一阵震颤,把刀子也扔得老远。这是,由于痛苦,诺尼哭都哭不出来了,只是在抽咽,身体也在颤抖,把刀子也扔得老远老远的。这些都是他痛苦的表现。


师:说得真好,看来,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痛苦的体验或是感受?


生:是的。平时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放声大哭后一会就好了,可是,真正痛苦的时候,痛苦在心里,心里那种痛苦想憋但是憋不住。


师:你真是个情感细腻的孩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她刚才理解的这个句子。


PPT出示句子:一声痛苦的抽咽使诺尼跪立着的身体一阵震颤。他诅咒小刀,紧闭两眼,摇摇晃晃地把刀子扔得老远。然后,他张开空空的双手,扑向尼玛克,他倒了下去。


师:好好读一读,还从哪里看出诺尼的痛苦?


生:他诅咒小刀,紧闭两眼,摇摇晃晃地把刀子扔得老远。这个时候,诺尼是痛恨这把小刀的,他紧闭上眼睛,再也不愿意看到它,因为痛苦,我想,可能还有饥饿和寒冷吧,他摇摇晃晃把刀子扔得老远。


生:只有在很仇械氖焙虿呕嶙缰湟桓鋈嘶蚴且桓鍪裁炊西。因为有这把刀,他才会杀尼玛克;如果没有这把刀,他就绝对不会杀它了,他认为这把刀是罪魁祸首,所以,诺尼诅咒小刀,并且把他扔得老远老远,要把它扔到自己再也找不到的地方去。


师:那诺尼张开双手,扑向尼玛克,是想做什么呢?


生:他是想拥抱他的爱犬,表达他的内疚。


师:同学们体会得真好,把人物内心的痛苦体会得淋漓尽致。谁来试着读一读?


(生读)


师:你们听出了他的痛苦吗?谁再来试试?(生再读)


师:诺尼内心的痛苦达到了极点,他对尼玛克怀着一种质朴的爱,在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上,他有过很激烈的思想斗争,是尼玛克那痛苦的眼神,哀伤的表情唤起了他人性的爱,对尼玛克的爱战胜了求生的本能和对死亡的恐惧,最终不忍心下手,恢复了理智,扔了刀子,彻底放弃了要杀尼玛克的念头。(板书:痛苦)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文字。


师:诺尼倒下了,这时,正是尼玛克攻击他的最好时机。我们来看。


PPT出示句子:犬围着诺尼的身体打转,嗥叫着。这下诺尼感到极度的恐惧。


犬围着他转,然后从后面扑了上来。诺尼可以听到这畜生喉咙里的吞咽声。诺尼闭上眼睛,祈祷犬的攻击快一些结束。他感觉到犬的爪子踩着他的大腿,犬呼吸时喷出的热气冲击着他的脖颈。他随时都想放声尖叫,然而,他感到犬滚烫的舌头直舔他的脸。[]


师:自己读一读,看看犬想干什么?


生:犬想吃掉诺尼。


生:(很急切地)不对,它不是想吃掉他,而是想救他。


师:怎么会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呢?看来,我们还得再用心读读。(生读)请你们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觉得是尼玛克想吃掉他。你看,它在围着诺尼的身体打转,嗥叫着,然后从后面扑了上来。一般的狗要吃什么东西的时候都是这样的。


生:(理直气壮地)不是的,它围着诺尼的身体打转,嗥叫着是看到它的主人倒下去了怕他死掉了,很着急。


师:为什么会这样着急呢?


生:因为,这是在漂浮的冰山上,一旦倒了下去,很可能就会被冻僵,再也醒不过来了。


生:(抢着说)而且,这个时候,他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吃东西了,又冷又饿,没有抵抗力了。


生:他的腿也受伤了,不能动。


师:这还不能说明什么,谁还来说说怎么就知道是它想救它的主人呢?


生:你看,最后是这样写的:他感到犬滚烫的舌头直舔他的脸。我想如果是想吃了他,这个时候,它是不会用它的舌头去舔他的脸的。尼玛克已经饿极了,如果真想吃了他,这是,他一定是大口大口吃他的肉了。


生:(得意地)就是。这个舔字就可以看出,尼玛克是想救他,而不是要吃他。


师:刚才那位认为是尼玛克想吃诺尼的同学,你认为呢?


生:(不好意思地)刚才我没有好好读,只读到前面的,没有好好想想这个舔字。所以,想错了,他们说的是对的。


师:(摸摸他的头)没有关系,以后读书要认真,还要学会联系上下文来思考。你看,诺尼也觉得尼玛克要攻击他,吃掉他了,他感到了极度的恐惧。这时,他怎么想?


(对于尼玛克走近诺尼干什么的问题,在课堂上学生意见出现了分歧。我并没有直接去解决这个问题,而是把问题又抛给了学生,让他们通过再一次的朗读去谈谈自己的体会与理解。没有想到,这个问题的理解,将课堂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课堂上,学生们非常兴奋,急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犹如一场精彩的辩论赛,在学生迫不及待地回答、理直气壮地反驳中,问题很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分析有误的学生在反方同学们的分析与辩论中,明白了自己的理解有误,不好意思地坐了下去。)


生:诺尼闭上眼睛,祈祷犬的攻击快一些结束。


师:你们知道祈祷的意思吗?


生:祈祷就是在心底默默的祝福,也可以说是自己的愿望吧。


师:那此时,诺尼在心底祈祷什么呢?如果你是诺尼,你会祈祷什么?


生:尼玛克,你快点吃了我吧,这样我的痛苦也会减轻一些。


生:尼玛克,你的攻击要快,要猛,不要让我尝到更多被你撕咬的痛苦。[]


生:尼玛克,你快点吃了我吧,你也好早点得救啊!这样,你就能恢复体力,可以走出这座冰山了。


师:放弃自己生的希望,转而祈祷尼玛克攻击自己迅速一些,想通过自己的牺牲去保全尼玛克的生命。(对比板书:祈祷、舔)


4、情感的梳理:老师渲染感情,引导学生逐步朗读,读出诺尼内心不忍—痛恨—痛苦—祈祷;尼玛克迟疑—恐惧—痛苦—舔的心理变化。


(在探究学习,分析诺尼和尼玛克复杂的心理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十分投入,或许是对动物的爱,让他们有很多感受,所以,在分析两者的心理变化时,学生的感情也随着人物的心理变化而变化,谈到动情处,学生还能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出自己心在流泪的感受,引起了不少同学的共鸣。感情朗读的效果十分到位。)


5、师小结:作者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矛盾的心理活动,这也正是我们以后在习作时应该学习的方法。


6、让我们来读读这个句子。“诺尼睁开眼睛。他张开手,抱住尼玛克的头,头靠着头,他轻轻地哭了。。。。。。”诺尼为何而哭?这是怎样的泪水?


出示:这是——————的泪水!


生:这是幸福的泪水!


生:这是感动的泪水!


生:这是愧疚的泪水!


生:这是悔恨的泪水!


生:这是信任的泪水!


生:这是爱的泪水!


(这时,课堂上学生们齐刷刷举起了树林一般的手臂,急不可待地想表达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见解。学生的答案也异彩纷呈。听课教师也面露赞许的微笑。)


三、 升华主题:


1、师:学到这儿,我不禁想问:是什么使他们在同时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同时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生命,而去保全别人?


生:是他们之间的爱,在面临生死选择的时候,都选择了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师:有的时候,爱比生命更重要,爱可以超越生命,爱可以创造奇迹!


2、爱真的可以创造奇迹吗?自由读19—21自然段。请学生说故事的结局。


3、体会句子“这是太阳光折射在什么东西上面,而且一闪一闪地在动。”


师:这句话里的“什么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你能体会一下,这一闪一闪的是什么?


生:这一闪一闪的是反射在小刀上面的光芒。


师:仅仅指的是太阳的光芒吗?还指什么在闪闪发光?


生:这是爱的光芒!


生:这是相互信任的光芒!


生:这是动物对人类忠心耿耿的好品质的光芒!


师:是啊,小刀折射出的太阳的光芒一闪一闪的,这分明是人性善良的光辉,人与犬之间爱的光辉在熠熠闪耀。正是这人性的光辉,这份超越生死的爱,创造了人间奇迹!这句话是一句含义很深刻的句子,我们一定要反复多读,先弄清楚表面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弄清楚字里行间所包含着的深刻的含义。这样,才算真正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


四、学习文章巧妙的表达方法:


师:本来是做为杀犬凶器的小刀,最后竟成了求生的信号。看看课文几次写到小刀?有什么作用?


(生答略)


师:文章多次写到小刀,实际上,这是文章表达的一条暗线。故事情节就是紧紧围绕着小刀展开的。小刀的不断出现,也正是故事情节不断推进的的体现。他与诺尼和尼玛克的心理活动这条明线相互交织,使故事情节生动而又紧凑,我们不妨在今后的习作中学习这样的写法。


四、 与心灵对话(感悟,交流)


师:现在,我们学了此文后,你有什么新的感受?还有什么困惑吗?


生:动物也是有灵性的,可是,现实生活中,却还是有那么多的人虐待动物,真想不通他们是怎样想的。


生:课文里不是也说到了“村里人在事物匮乏的时候,不也是毫不迟疑地杀犬充饥吗?他们为什么要那样做?


生:为一条狗而选择放弃自己生命的希望,值得吗?


师:我们应该珍惜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人与大自然一切有生命的事物之间的这份爱,让爱与生命同在,爱与万物共存。当然,爱与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值得我们永远用心去感悟。随着我们生活阅历的增多,我们会对生命,对爱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诠释!


(学习贵有疑!学习完这篇课文,我在最后设计了这样一个一心灵对话的环节,这也是一个留疑。目的是让学生在感悟爱的力量,人性的良善;懂得热爱生命的意义之上,通过这个提问,能够以自己的眼光,思维去看到、想到社会上一些与之相反的,很现实的现象,同时在脑海里还存在一些疑惑时,激发他们去用心感受爱这个永恒的话题,不断地去观察,思考,体验,期待他们能够给爱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诠释。)


六、结束语。(略)


板书:


21、浮冰上


诺尼:不忍—痛恨—痛苦—祈祷


尼玛克:迟疑—恐惧—痛苦—舔


爱与生命同在!


七、课后反思:


教育行为的背后,都有一定的教育理念支撑。我想,课堂不是一个进行简单知识传授的场所,而是学生生命成长最重要的阵地。课堂应该关注的不是既定知识结论的有效传递,而是应该关注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以及学生作为人在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和真切成长。这也是我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闪烁着人性光辉的作品来作为展示课的目的。在研究教材的时候,我发现要让学生了解人性爱的光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幸运的是我们接触的是一部生动的文学作品,我可以由故事本身说话,让学生能够听到作者的声音,让学生能够深入到作品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这样,就必须要求学生能够做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融,于是,我定下了这堂课的主旋律:与文本交融,与生命对话。事实也说明,在课堂上,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真正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作品人物的内心,学生能够跟随着作品人物痛恨不已,痛苦及至,默默祈祷;情感起伏,心潮激荡。[]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预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预设得越充分,教师驾驭课堂就越自如。但是预设得再好也会有出乎自己意料之外的声音。像这节课,在预设时,我根本没有想到,在诺尼倒下后,尼玛克扑过来想救他的这个问题上,学生的意见会出现分歧。我本以为,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不会有其他的声音,可是,偏偏就因为学生没有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文意,所以,造成了意见的不同。好在我没有以老师的见解来代替学生的理解,而是把问题又抛给了学生,让他们通过再一次的朗读去谈谈自己的体会与理解。没有想到,这个问题的理解,将课堂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犹如一场精彩的辩论赛,在学生迫不及待地回答、理直气壮地反驳中,问题很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反倒这里的处理还成了这节课一个亮点。我想,对于课堂生成的问题,教师不应该害怕和担心,甚至在教学中回避生成的问题,相反,应期待课堂中出现精彩的生成问题,因为它能引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打开了学生的思维闸门,这不正是教师的追求吗?


这篇优秀的作品,我反复读过多次,每一次的阅读,都让我有新的感悟。在查阅资料的时候,我发现,这篇文章同样出现在初中的教材里。看来,人性的体验与感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理解。课后,也有教师和我探讨,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孩子,让他们感悟人性的光辉,爱的力量应该把握在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或是层面上最为合适?这也是我至今在存在脑海里的一个疑难问题。语文教学真的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不段地学习,不停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