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四首》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宋词四首》、《元代小令四首》
宋词四首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读懂作者心情,欣赏宋词的意境美,陶冶情操。
3、准确反复朗读,欣赏宋词语言的音韵美,达到背诵。
4、明确四首宋词的名句、主旨句、用典句及修辞用法等。
 
教学过程
《如梦令》
一、简介作者:
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1)善于抒情造境。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2)用语浅显新奇。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瑰丽,富于表现力。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二、结合注解分析:
1、3至7句写了什么?是哪两人对话?对话人各自心情如何?哪两个字表露了他们的不同心情?
诗人与侍女的问答,诗人有心问,侍女却不解其意。
2、“应是绿肥红瘦”,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无言外之意?
明确:用拟人的方法描写花、叶,同时又一语双关,曲折表达自己因思亲而憔悴,自己像海棠花一样消瘦了。
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惜春、伤春之情,深层地表达了作者思念亲人的情感。
板书:
想昨夜:风雨  醉酒
试——有心问,却——无意答
对话:   明说海棠暗抒情
——因思夫而憔悴
 
《醉花阴》
1、思想内容:
上片重阳:日长难挨,半夜难眠。
下片黄昏:思得消魂,思得清瘦。
重阳佳节,东篱把酒,抒发思念亲人的愁苦之情。
2、重点词语理解:
消魂:指因思念亲人而心神迷离。
黄花:指菊花。
3、词中名  上片重阳  日长难挨
昼夜活  半夜难眠
下片黄昏  思生得消魂
把酒感受  思得清瘦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西江月》
1、简介作者:
2、学生看导读,发言简述背景。
夏夜,作者独行于黄沙岭的稻田旁,明月清风之时,突然飘下零星的雨点,引发了作者的感慨。
3、学生对照注释自译词义。
4、词的上片下片各写了哪些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月惊鹊
清风鸣蝉       丰收在望之喜
稻花飘香
蛙说丰年                        江南农村夏夜
 
天边疏星
山前稀雨       避雨寻店之乐
路转溪桥
忽见茅店
 
《破阵子》
1、学生看导读,发言简述背景。
诗人为朋友陈同甫写的壮词。
2、学生对照注释自译词义。
3、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诗人一心想上战场杀敌,却壮志难酬的苦闷悲愤之情。
4、这首词的构思(结构)有什么特点?
现实与梦境相结合,第一句写现实,内心苦闷;2—9句写梦境,写战场生活与壮志豪情;最后一句写现实,感慨壮志难酬。
 
板书:
上片:看剑  苦闷不甘(现实)
军旅生活
下片:激烈战斗      (梦境)
感慨 壮志未酬 (现实)
 
元代小令四首
一、知识解读
1、字
鸿(hóng) 藤(kū) 天(yá)思(liang) 宫(què)
(luán) 涛(bō) 潼关(tóng) 踟蹰(chí chú)
(xíng)
2、词
飞鸿:飞雁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表里:内外
山河:河,指黄河
 
二、内容理解
《天净沙  秋》
1、作者:白朴(1226-约1306),字仁甫,原籍山西河曲,后移居河北正定,元朝戏曲家。著有《梧桐雨》等杂剧。
2、背景:《天净沙 秋》,白朴散曲常用本色的、直抒胸臆的写法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却用一些文采斐然的曲子咏物写景,追求含蓄的意境。
3、写作特色
《天净沙 秋》这首小令的突出特点是意象的构成和语言的运用。前三句描写了“落日残霞”下的孤村、轻烟、老树、寒鸦,天空中飞翔的“一点飞鸿”,景色比较暗淡。后两句描写青山绿水、黄花白草,景色比较明朗。秋景中没有人,只有一种动态生物“飞鸿”,基本上是静景。
 
《天净沙  秋思》
1、作者:
马致远(约1250-约1324),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朝戏曲家。他的散曲豪放洒脱,语言清俊,意境深,韵味足,对散曲由俗到雅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著有演绎王昭君出塞故事的《汉宫秋》等杂剧。
  2、背景解说:
《天净沙 秋思》,不同心境的人对于同一景物有迥乎不同的反映。志得意满的人即使看见萧条秋景,内心里仍然充满春天的阳光。所以要写好秋思,还得选好抒情主人公。这个小令就选择了秋思满腹的主人公——流落“天涯”的“断肠人”。
3、写作特色:
《天净沙 秋思》中写的是秋景中的人,突现一个“思”字。前三句写景。首句写“枯藤老树昏鸦”,第二句写“小桥流水人家”,色调明朗;第三句是“古道西风瘦马”,色调暗淡;形成明暗对照。后两句写人,写夕阳映照下,在天涯孤岛上赶路的断肠人,色调更暗淡。
 
《四块玉  闲适》
1、作者:
关汉卿(约1240-约1310),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元朝戏曲家。他的散曲最能表现曲的本色与精神。1958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评为“世界文化名人”。所作杂剧今知有六十余种,现存《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单刀会》等全剧十三种。他的戏剧创作比英国的莎士比亚(1564-1616)还早三百多年。
2、背景解说:
关汉卿《四块玉 闲适》,在元代,人分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元代法律规定:“诸蒙古人与汉人之争,汉人误还报。”(《元史 刑法志四 斗殴》)汉人受到歧视,受到压迫,无理可争。这是作者创作这首小令的社会背景。
3、语句理解:
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
陶渊明弃官归田,谢安据召高卧,洁身自保,高风亮节。作者用典,也就表明了自己的心志。自己“世态人情”都经历,一个“多”更表明饱经沧桑,洞察世俗。
4、思想内容:
《四块玉 闲适》,小令写的贤愚是非颠倒,也有自嘲、超脱的情味。
5、写作特色:
《四块玉 闲适》突出特色是本色的语言运用,本色的语言是从人民群众的活生生的口语中提炼出来的,生动、活泼、自然、真切,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丰富的表现力。
 
《山坡羊 潼关怀古》
1、作者: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朝戏曲家。他经过三十年宦海沉浮,洞悉了仕途的险恶,赋闲八年之后,又被起用。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和《云庄类稿》。
2、背景介绍: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这首小令是作者路过潼关时写的。《元史 张养浩传》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山西行台中丞。登车就道,遇饥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并说他“到官四月,忧劳而死。”他在“关中大旱,饥民相食。”之时写的这首小令。
3、思想内容:
《山坡羊 潼关怀古》小令可分三层,一层写景,一层伤感,一层揭示事理。这首小令视野深远,诗意深刻,感情深沉。遣词精辟,形象鲜明,于浓烈的抒情色彩中迸发出先进思想的光辉。尽管题为“怀古”,实际上重在“伤今”,其揭露、批判的锋芒,既指向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更指向当时的元朝统治者。
4、语句理解:
5、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西都”泛指潼关以西故都,下文举“秦汉”,即指西周、秦汉到隋、唐各个王朝的故都。“意踟蹰”,心潮起伏,沉思,引出“伤心”一词领其下两句,秦汉诸王朝的人经过、行走的地方,即在“望西都”的路上,王朝宫阙千万间都已成了一片遗墟。“伤心”一词用得精巧,给整首小令着上了作者的感情基调。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0分钟)
一、注音:
鸿(    ) 藤(    ) 天(    )思(    ) 宫(    )
(    ) 涛(    ) 关(    ) 踟蹰(    )
(    )
 
二、填空:
1、《如梦令》中哪一句既写眼前景,又暗写内心之情?
 
2、《醉花阴》中依次写了情、景、人的三句:                                
《醉花阴》流传至今的名句是:                                          
《醉花阴》是怀念人的名篇。“东篱把酒黄昏后”化用了什么诗句?你还能写出两句咏菊的名句吗?
 
3、《破阵子》哪一句点明了作者在词中抒发的心情:                              
 
4、《四块玉》用典的两句是                             ;承上启下的句子是:    
               
 
5、《山坡羊》写景的句子是:                                               
 
三、默写:
                ,浓睡不消残酒。
                ,瑞脑消金兽。
东篱把酒黄昏后,                    
                   ,五十弦翻塞外声。
                   ,赢得生前身后名。
 
【试题答案】
一、飞鸿(hóng) 藤(kū) 天(yá)思(liang) 宫(què)
(luán) 涛(bō) 关(tóng) 踟蹰(chí chú)
(xíng)
二、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举例略
3、可怜白发生
4、“南亩耕,东山卧”
    “闲将往事思量过”
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三、略
 
【励志故事】
该低头时就低头
被称为美国人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的身子矮去一大截的门。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导看成是一生最大的收获,并把它列为一生的生活准则之一。富兰克林从这一准则中受益终生n后来,他功勋卓越,成为一代伟人,他在他的一次谈话中说:“这一启发帮了我的大忙。”
话外语:做人不可无骨气,但做事不可能总是仰着高贵的头。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