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重点:感受司马迁把个人的荣辱置之度外,为完成父亲的遗愿矢之不渝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司马迁在遭到腐刑后,不忘父亲的嘱咐,矢志不渝写成《史记》的事。
(过渡)两千多年过去了,司马迁伟大而不屈的灵魂依然熠熠生辉,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司马迁,去了解司马迁真实的内心,了解他为什么要写史记,为什么发愤写史记?他是怎样发愤写的?
(二)出示思考题
(三)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提示学生,边读边想,可以用笔在书上圈圈划划,也可以加上批注。)
(四)组织交流,教师相机点评
1、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生:
(1)因为他受家乡文化环境的熏陶,从小就对古代英雄故事感兴趣。(结合文中句子“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
(2)受父亲的影响。(结合文中句子“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正如南宋大诗人陆游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受父亲的嘱托。(结合文中句子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对儿子说的话。)
师:
(1)滔滔的黄河水养育了司马迁,英雄的故事感动着司马迁,家乡的文化环境熏陶着司马迁,你能读好它吗?指名读、齐读。(必要时范读)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奠定了司马迁以后著书立论的基础,课文的哪里写了他受父亲的影响。让我们一起读这一段话。
(3)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文字1出示)
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
A、父亲是怎样嘱咐的?谁来读一读。注意司马谈当时的状态、神情。
B、他读得怎么样?(有的学生朗读时语速比较慢,声音比较小),从中我仿佛能体会到父亲临终前奄奄一息的样子。
C、指导朗读:父亲泪痕满面的嘱咐,是遗憾,是愧恨,是鞭策和激励,父亲那深情的嘱托,你们能读好它吗?谁再来读一读,(有的学生朗读情真意切),读出了司马谈那深情的嘱托。
D、让我们一起读。
(导)正是由于自己从小就喜爱历史,再加上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使他义无反顾地扎入这编写史书之中。可就是在这时,却来了一场飞来横祸。
2、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生:
(1)、因为遭遇一场飞来的横祸,使他忍受的屈辱,简直生不如死。我想:他发愤写史记可以减轻他心中的痛苦。
(2)、因为他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他这样死太不值得了。于是就放弃了死的念头,发愤《史记》的创作。我想:如果当时他没有受到宫刑,也许还写不出《史记》。
(3)、我想:雁过留声,人死留名,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为了立功立业。
师评点:你能利用生活的俗语来解释,很不错,很有见地。你真会学习,善于查找资料。
(4)、因为身心备受摧残的司马迁深深地知道: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他发愤立志写史记,是要实现人生的价值。
师:
(1)遭“飞来横祸”
师:谁来介绍一下“飞来横祸”,你知道飞来横祸指的是什么呢?(学生介绍)
师:司马迁所受的酷刑叫“宫刑”、“腐刑”是宫中太监所受的刑罚,在当时被视为奇耻大辱,他在一篇中写道:我整天精神恍惚,我再也没有脸面去到父母坟前尽孝,再也没有勇气走在街头,我夜不能寐,经常从恶梦中惊醒,我简直生不如死。课文中有句话写到了司马迁的痛苦,谁来读一读。(指名读)从你的朗读中,我充分体会到了司马迁当时是多么绝望。
过渡:然而,司马迁的伟大就在于他在如此巨大的打击面前,作出了异于常人的选择,看课文,他为何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
(2)立功立业,实现人生的价值。
A、出示(文字2)
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完成这部史书!”
B、指导朗读,大声读,教师评点:你们的朗读使我看到了一个对天发誓的司马迁;使我看到了一个把屈辱埋在心里,暗下决心的司马迁;使我看到了一个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司马迁;使我看到了一个忍辱负重的司马迁。
C、这段话集中体现了司马迁人生观,这样精辟的语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师小结: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他受到酷刑,遭受人生难以承受的打击;另一方面是他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
师过渡:忍辱负重的司马迁要想实现自身的价值,当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写好史记,那么他是如何写的呢?
看,夜深人静,司马迁还在昏暗的油灯下写《史记》呢?(出示图片)
3、司马迁是怎样写《史记》
(1)、出示要求:对照插图,联系课文,展开想象,以“在昏暗的油灯下……”为开头说一段话。
(2)、请同学们静静地想像,思考。
(3)、交流汇报。
生:
(1)、在昏暗的油灯下,司马迁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里,重新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书。
(2)、在昏暗的油灯下,他一会儿忙着研读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资料和自己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一会儿又拿起笔写啊、写啊,他要写出自己心中的屈辱,写出国家的兴亡,写出历史的进程。
(3)、在昏暗的油灯下,他写啊,写啊,他一边写一边自言自语:我要写清楚从黄帝到汉武帝近3000年的历史。
……
师相机点评:针对学生的发言,我频频点头,不时的赞许:“你很会读书”、“你的语言真规范”、“你善于想象”、“你们合作得真好”、“你的发言很投入,有感情”……
师:
(1)、摇曳的灯火,好似父亲临终前的泪花,司马迁想起了父亲的千叮咛,万嘱咐,(出示文字1)
(2)、摇曳的灯火是司马迁一颗不屈的心灵,让我们读体现司马迁人生观的句子。(出示文字2)
(3)、那摇曳的灯火是司马迁生命结晶的象征,让我们读最后一节。(出示文字3)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8年时间,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4)、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5)小结:对啊,可见时间之长,可见意志之坚强,工程艰巨,可见写作之艰辛。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后人是怎么评价司马迁和他的《史记》的吗?我国大文豪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史记》(出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那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崇高的人格将永远闪耀着不朽的光芒,他无论在历史上还是文学上都取得了光辉的成就,为后人展示了一部规模宏大的社会变迁史,可谓辉煌巨著传万代!面对司马迁的画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评价)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件事中,你又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司马迁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感受到司马迁的精神。”
作业:阅读《史记》,搜集资料出一期手抄报。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我从繁琐的问题中抓住两个问题统领全文,其一: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其二: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对于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学生们通过阅读很快找到原因:受父亲临终的嘱托,想要完成父亲的遗愿。其它的原因同学们没找到,然后我让他们再读第一自然段找原因,又找到两处:1.家乡黄河流域丰富的历史文化从小对他的熏陶;2.父亲的影响让他喜欢历史。指导学生朗读第一、二自然段,让学生感受司马迁从小喜欢历史,要尽孝道,所以要写史记。
对于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先让学生明白“发愤”一词的意思,然后让学生理解为“一场飞来横祸”造成。通过教师补充“李陵事件,使学生了解司马迁是一个正直、勇敢,不同流合污的硬汉子;接着抓住“血溅墙头”“了此残生”理解司马迁所受的屈辱是常人所不能想象的,他想象一个男子汉一样光明磊落的活着,可是现实却不容他如此;他想象男子汉一样壮烈的死去,可是父亲的遗志没有完成,理想没有实现,他只能忍受着悲愤苟活着,活着的理由就是要完成史记?br>
因为开始提出的问题准确地把握了课文的重点,贴近了文章的主旨,有利于学生深入地读书感悟、熏陶、内化,充分地开发文本的教育资源。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潜心会文和表情朗读课文,感悟、体验司马谈临终时“泪流满面”的遗嘱,司马迁受酷刑时“悲愤交加”的情景,使学生的心灵就会受到震撼,司马迁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里打下深深的烙印,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