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张嘎》教学设计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选自徐光耀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文章选取了小说前8章节的内容,但有较大的改动,主要是将一到七章节的内容浓缩为前5个自然段,简单写了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的情景和奶奶死后他成为小侦察兵的经过。从第6自然段开始,重点叙述了他与区队长一起消灭日本鬼子这件事:诱敌进屋、与鬼子巧妙周旋、协助战士消灭鬼子、夺得渴望已久的手枪……故事情节生动,扣人心弦,叙事详略得当,人物形象十分鲜明,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的少年英雄的形象。
  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读懂本篇课文的内容,感受人物形象是比较容易的。借助课文这个例子,落实高段的阅读训练目标,在文章的布局谋篇中注意详略得当,同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学习作者通过符合人物个性的特色语言、传神的动作、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突出嘎子鲜活形象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教师重点检查“冀”、“淀”的读音,注意“嘎”的字形识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关键词句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表达效果,感受小兵张嘎的机智勇敢。
   3.感知课文在布局谋篇上有详有略的特点,知道作者是怎样将重点内容写详细的,初步探究文章为什么要有详有略。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朗读课文,借助教材中的“课文链接”对《小兵张嘎》这部儿童小说和小嘎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教师认真阅读《小兵张嘎》这部儿童小说,观看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选择有关内容作为教学资源储备。
   3.教师认真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年段特点,掌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兵张嘎的机智勇敢。
   2.揣摩关键词句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表达效果,知道作者是怎样将重点内容写详细的,并引导学生初步探究文章为什么要有详有略。
  五、教学难点
    揣摩关键词句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初步探究文章为什么要有详有略。
  六、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检查预习,找准起点。
   1.出示课题。
   2.学生读课题。
   3.出示“嘎”字在字典上的三个读音及其解释,进行选择。
    * 嘎(ɡā)
     ①(~~〕象声词,形容鸭子、大雁等的叫声。
     ②象声词,形容短促而响亮的声音。
    * 嘎(ɡ)
     京剧唱腔里,唱出的一种音叫嘎调。
    * 嘎(ɡǎ)
     ①乖僻,脾气不好。
     ②调皮。
   4.课前你们预习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学习本课的起点。)
   5.抽查问题。
    ①本课所讲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什么地方?(提问的目的,一是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二是从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中,了解学生对生字词读音的掌握情况,因为“冀”、“淀”是生字中读音最容易出错的两个字。)
    ②初读课文后嘎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根据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感受课文中人物形象的起点。)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哪里是详写。
   1.浏览课文,课文有的地方写得十分详细,有的地方一笔带过,找一找,举例说说。
   2.详写的内容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知道怎样详写。
   1.课文是抓住什么把嘎子夺枪的部分写详细的?学生自己读课文的6—11自然段,批注自己的体会。
    预设1:
     说时迟,那时快,嘎子见他要跑,急忙“咣当”把门一关,鬼子军官身子才窜出半截,便夹住了后退,一个嘴啃地,栽在台阶上……
     (1)指名学生读。(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指导理解“说时迟,那时快”的意思)
     (2)自己读,想象画面。
     (3)学生练读,指名读。根据学生读的情况指导理解:作者描写时所用的哪些词闪到你的眼前,让你感到特别痛快。(“窜、栽、夹、嘴啃地”等)
       “窜”的教学:出示“窜”字的繁体字,让学生谈感受;引导学生感受,准确运用带有感情色彩词语的表达效果。
省   ?)指导学生读好这部分内容。
     (5)课文是写小兵张嘎,为什么作者那么详细地写鬼子的狼狈样?
    预设2:
     (1)体会正面描写嘎子的语言。
        嘎子推开门,只见两条黄色的影子正在院子里晃,再一看,可不是两个日本鬼子吗?前面那个挎把洋刀,背个图囊,还是个官儿呢。嘎子一惊,失声叫道:“哎呀,两个鬼……”“子”字还未出口,他急忙改口高叫道:“奶奶!有两个太君进院啦!快预备饭啊!”只听屋里微微的一阵响,传来区队长装出的奶奶的声音:“嘎子,好好把太君往屋里请。”
       ①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人物对话的内容。
       ②指导学生读好“哎呀,两个鬼……”从朗读中体会嘎子的机智。
       ③学生练习朗读,体会人物语言背后的含义。(他急忙改口高叫道:“奶奶!有两个太君进院了!快预备饭啊!”“奶奶”实际上是在叫谁?“快预备饭”指的是什么?指导学生用虚声表现距离感。)
       ④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7自然段。
   2.出示作家手迹,让学生感受精彩文字背后的语言锤炼。
     总结: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四)感受照应,升华人物形象,知道为什么详写
   1.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就连老鹰抓小鸡也没有这么快。小嘎子飞身扑过去,一下就把“王八盒子”抢在手里了。他的心是怎样在沸腾啊,什么过年放炮,什么赶会逛灯,怎么比得上他此刻的快乐呢?
    (1)出示老师改写的文字。
       他的心在沸腾啊,过年放炮,赶会逛灯,都比不上他此刻的快乐。
    (2)两段对比读,感受到有什么不同?
    (3)嘎子喜欢枪,作者在描述中作了铺垫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段落:
       这时,他发现那个军官腰里挎着个皮盒子,一支手枪把翘在外面。一霎间,他那馋虫儿似的小舌头,一连在嘴角上舔了好几下。
       老钟送他一把做工精巧的木制小手枪,可嘎子多么想拥有一支真正的手枪啊!
   2.出示小说原文中的一段文字:
     啊,削得多么精巧呀!不只弹槽、护圈、枪柄削得毫厘不差,惟妙惟肖,单看那“枪筒”,竟是用一个铜子弹壳改成的,金光灿灿地装在上面,衬着柄儿上的片片鱼鳞,简直就是小巧玲珑的“张嘴灯”,装上子弹能打得响哩。
    (1)这一段精彩的描写在课文中却浓缩成了一个词,(精致)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升学生对文章布局谋篇要做到详略得当的认识。
   3.回扣课题,提升人物形象。
   4.激发阅读中篇小说《小兵张嘎》的兴趣。
  七、板书设计
            

  相关链接:《小兵张嘎》课堂实录
       第八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宁夏会堂赛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