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体会课文想象的神奇,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2.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移植”、“启迪”、“嫁接”、“出类拔萃”、“博士”、“硕士”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课文想象的神奇。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识字、朗读能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尝试模仿习作。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课文想象的神奇。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一些有关宇航员、潜水员、嫁接植物的图片等。 学生搜集一些有关“移植”方面的资料。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题目激趣,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以课题激趣,提问:你喜欢这个题目吗?为什么? 2.课前你搜集到了哪些有关“移植”方面的资料。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3.提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呢?请自己读读课文。 二、自主学习,扫清障碍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把本课生字字音读准,特别是“授”“萃”“涩”的读音要读准,同桌可以互相合作,把生字读给对方听听,让同学检查、矫正。 2.在自读课文中把弄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3.同桌或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自己不懂的地方,查字典理解不明白的词语。实在弄不明白的向老师提出。 4.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选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读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感悟课文,体会神奇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最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说说你为什么对这部分感兴趣。 (1)当学生说到第二节“把爷爷的记忆移植给我,我就能看到爷爷的爷爷长的是什么模样”,老师提问:假如你见到爷爷的爷爷,想象一下,祖孙俩见面该是什么样的情景?表演出来。“把我的记忆移植给爷爷,爷爷也会看到我在操场上多么顽皮”,假设你是爷爷,你会说些什么?指导感情朗读。(指名读—挑战读—再指名读—齐读) (2)当学生说到第四节,“把宇航员的记忆移植给潜水员,把潜水员的记忆移植给宇航员,他们就都知道了怎样‘上天入地’。” ①出示宇航员或潜水员工作时的图片或图像。假设他们都移植了对方的记忆,他们见了面,会说些什么?情景表演。 ②感情朗读。(指名读-挑战读-齐读) (3)当学生说到第五节,“那又涩又硬的山梨树,如果嫁接上甜梨枝,就结出了又黄又大的甜梨;那枝繁果密的‘茄子树’,也是山茄和家茄嫁接后出现的奇迹。” ①出示山梨嫁接了甜梨后结出的果实图片与山梨对比。 由于受生活所限,城市的孩子对“嫁接”感到陌生,教师可在讲解的基础上做示范演示。 ②孩子们,你们感到神奇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自由练读—抽生扮演解说员读—齐读。 五、拓展延伸,大胆想象 1.同学们,移植哪里仅限于植物呢?瞧,人体骨髓移植、肾移植、心脏移植、肝脏移植不知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播放一段医学移植发展历史的图像或图片资料,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记忆移植能不能实现,要靠谁呢?齐读最后一节。 3.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你会想些什么呢?让同学们大胆想象,能说多少说多少。 4.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六、指导书写生字。 1.认读生字词。 2.小组交流如何记忆七个生字。 3.全班交流,看看谁的方法最好。 4.指导书写生字。 (1)空书难写生字的笔画.笔顺。(重点写好“涩”、“懈”“授”字) (2)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3)同桌互评,自我修改,教师用星奖励写字美观的学生。
从这个新奇的题目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移植”方面的资料,结合资料了解什么是“记忆移植”,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采取同桌合作的方式,认识生字,读准字音,为读通课文打下基础。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朗读课文,对课文有了初步印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进行阅读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想象
出示宇航员或潜水员工作时的图片,并让学生进行情景表演,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并在一定的情景中感受想象的神奇。
给予学生适宜创作能力生长的课堂环境,在深化学生对原诗理解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尽可能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
在此环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合作交流中,探究识记本课生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