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
2.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语言;
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鲁迅“博爱”的共鸣。
学习思路:
跨越时空整合文本,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向互动的对话中,在充分的读中,围绕“哪些句子最能拨动你的心弦?”为轴心,铺设“周晔的泪——小孩的泪——青年的泪——老人的泪——巴金的泪”情感主线,立体多维地推进教学。
学习准备:
CAI课件,课前让学生解鲁迅先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等。
预设过程:
一、回想画面,为体会“爱”而起航
1.昨天,我们一起初读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跟随着周晔的思绪再次走近鲁迅先生,走进先生的内心世界……
2.通过初读,鲁迅先生“笑谈《水浒》”、“趣谈碰壁”、“救护车夫”、“关心女佣”,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幽默、风趣、关心他人、充满爱心、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是呀,先生的幽默风趣、关心他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都是来自于他内心那颗博大的爱心。(板书:爱)
3.就是这样一位鲁迅先生走了,特别是周晔,她再也不能跟伯父“笑谈《水浒》”、“趣谈碰壁”了,她再也无法享受伯父的至爱关怀了,这怎能不叫她万分悲痛呢!
(大屏幕出示)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的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来,谁来读读周晔的感受?
(指名读)
评价预设:
孩子,老师在感受着你的朗读,我发现当你读到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时,声音越来越轻,语速越来越慢,你是在表达小周晔对失去伯父的悲伤之情吧?可见,你上节课学得多么深刻啊!(板书:周晔)
——是呀,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小周晔手足无措、木然发呆,“我呆呆地望着”,读……
——小周晔她脑海中浮想起往日跟伯父在一起时那点点温馨,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滚落下来(板书:泪),“我呆呆地望着”,读……
4.此刻,就站在伯父的灵柩前,周晔她可能会想起什么呢?
(学生想象)
评价预设:
——若学生说会回想起伯父和她“笑谈《水浒》”:
是呀!那是一段多么惬意的茶余饭后的欢乐时光呀!
——若学生说会回想起伯父和她“趣谈碰壁”:
“哈哈!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伯父是多么幽默、风趣呀!
——若学生会说周晔会想起伯父送给她《表》、《小约翰》等书籍这一细节:
我告诉大家,《表》是前苏联作家写的儿童小说,《小约翰》是荷兰作家写的童话,这两本书,以及还有其它一些儿童读物,都是鲁迅先生在百忙之中为少年儿童翻译的,他时刻想着“帮帮孩子”、“救救孩子”。当你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你想说些什么呢?
是呀,得到先生爱抚的又何止他的侄女周晔一人呢,他把爱给予了每一个需要关爱的孩子。(板书:孩子)
——孩子们知道如今失掉一个爱护他们的友人了,他们怎能不落泪呢?在当时,有一名青年,名叫巴金,他为我们记下了一些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大屏幕出示)
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低声哭了起来,其余的孩子马上低下头来小声抽噎着。
——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节选)
——谁来读这句话?从来没有见到过,拿起来就读,谁来?
评价预设:
孩子,这么长的一段话,你读得不断通顺流畅,而且字正腔圆,可见你的语文基本功是多么扎实呀!更为可贵的是,我发现你试着努力把巴金的心情和周晔的心情联系起来,你是用情在读,真好。
——这是巴金的亲眼目睹,我们也永远不能忘记这一幕,再读……(齐读)
二、救护车夫,为感受“爱”而涵咏
1.除了孩子,还有哪些人也曾经得到过鲁迅先生的爱?请自由读读后面两个小故事,把最能够拨动你心弦的句子多读几遍,然 用波浪线把它们画下来。
(学生读课文,边读边划)
2.同学们读得十分投入,好,所有同学都将自己的理解转化成了一条深深的波浪线。有的同学画了一处,线特别浓;有的画了两处,还有的画了三处、四处,甚至过多,很好。无论你画了几处,肯定有一处让你怦然心动,把这一处读给大家听听吧……
◇(当学生读到“爸爸跑到伯父家里……扎好绷带。”)这段时:
——请说说你的体会。
——这一段是具体写伯父和爸爸如何救助车夫,确实值得我们来品味一番。跟他一样划下这段文字的同学请举手(你们是英雄所见略同),没有划的,老师建议你们把它划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文字。(生齐读)
——这段文字读一遍显然是不够的,请你再细细地读读,一边读一边看看文中的插图,如果请你把目光聚焦在鲁迅先生身上,读着读着,先生的哪个动作深深地打动了你?(生自读)
——同学们都用心地体味着、感受着,快把你的读书心得跟大家一起来分享分享吧!(交流)
——若学生说到“硼酸水”,教师导:是呀,我们发现鲁迅很懂医术,我们知道他曾经在日本仙台学过医,现在他把学到的本领用在了车夫身上,确实打动人。
——若有孩子提到“半跪”,先让其说说体会,然后咀嚼“半跪”:
孩子,怎么样的跪,才是半跪?你能做一个动作吗?你这样半跪着,有什么感觉?(若学生不知道,教师可以先做一半跪动作)
孩子们,请看大屏幕,透过文字背后,那隐隐约约半跪着的正是鲁迅先生,请闭上眼睛,画面在你脑中突然间活了起来、活了起来,只见,鲁迅先生小心翼翼地夹着、一点一点地洗着、轻轻巧巧地缚着、一圈一圈地扎着……
我们分分明明地感觉到在这凄风冷雨中,鲁迅先生就这样半跪了很久、很久……睁开双眼,你感觉到了吗?快速找一找,从课文中的哪些文字中能证明先生就半跪了很长一段时间。(生交流)
要知道,向这位素不相识的车夫半跪着的可是鲁迅先生呀!鲁迅是当时的大文豪,是受人仰慕的名人,而他,就这样半跪着救护这位车夫。这一跪,跪出了什么?(跪出了心疼、跪出了怜爱、跪出了同情、跪出了亲切……教师导:一个字,这一跪,跪出了“爱”)
——太感人了。就请你带着自己独特而真实的体味再读读这段话。
(指名读,齐读)
评价预设:
孩子,听了你的朗读,课文所描述的画面在我们眼前动了起来,我仿佛看到车夫那只血肉模糊的左脚,就这样一圈一圈地被鲁迅先生包扎了起来。
孩子,经你这么一读,意思、场面、情境、情感全出来,全活起来了,不要再说什么了。
3.刚才,这位同学是从鲁迅给予车夫的救护中体会到这份爱的,(板书:车夫)真好,这个故事确实非常打动我们。那么就还在“救护车夫”中,如果你把目光投向周晔,还有哪些能拨动你心弦的句子,继续把它读出来吧!
◇(当学生读到“天黑了……在路上跑呢?”)这段时:
——让学生说说体会。
——连幼小的周晔也被感化了,一个多么善良的孩子啊!
◇(当学生读到“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绷带也给了他”)这段时:
——让学生说说体会。
——你是个多么细心的孩子呀!我们学语文要的就是她这种的细腻的感觉。
◇(当学生读到“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变得那么严肃……”)这段时:(大屏幕出示)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请说说你的体会。
——这两句话,难读也难懂,我能为大家读一读吗?(教师范读)有何感受?(生谈感受)
——请你再用心去读读,“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地读,不要放过一个字,一边读一边感受,你会发现,这一段话中有一个词语作者反复用了两次,读着,读着这两个词语就不停地在你眼前晃动起来,抓住它,细细地体味一番!
——告诉大家,哪个词在你眼前晃动?它们为什么会在你眼前晃动起来?
(当学生说到“清清楚楚”时,课件点击,两个“清清楚楚”呈现红色)
——咀嚼两个“清清楚楚”:
这里连用了两个“清清楚楚”,周晔她“清清楚楚”地是什么?
还记得上节课,在“趣谈《水浒》”、“笑谈碰壁”中鲁迅先生是如坐春风、谈笑风生,现在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了呢?此刻,鲁迅先生在想些什么呢?
也许,先生想到了像车夫一样的为生活疲于奔命的劳苦青年,他们……;也许,先生想到了孩子,那些可怜的无助的孩子,他们……;也许,先生想到了那些进入迟暮之年、骨瘦如柴的老人,他们……;也许,先生在捶胸发问,他问自己,也问当权者,你们……
请拿起你的笔,把先生的想到的写成几句话(学生讨论)
好,让我们一起走进先生的内心世界,一起用心去聆听先生在想些什么?(学生交流)
评价预设:
我非常佩服你,你对当时的社会情况了解得如此丰富,可见你是一个知识面很广的孩子,但荡开一笔,只有“爱得深,才能痛得切”呀!你们听,还有另外一种声音,伯父在想些其它的……
如果先生在天有灵,能听到你这番话语,他是多么欣慰呀!
伯父就是这样,时刻惦记着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他们的任何一次不幸遭遇,对先生来说,都是举轻若重啊!
有了这样的体会,你再想想,如果说小周晔她“清清楚楚”的仅仅是伯父的面庞,那么周晔长大成人之后,直到现在,她“清清楚楚”的,难道仅仅是伯父的面庞吗?还有什么?她“清清楚楚”的还有什么?(伯父那颗爱心、痛心、泪心……)
先生的痛心、先生的泪心、先生的愤怒、先生的焦虑,那是因为他对劳苦大众爱之深呀!还是这个“爱”字。
——现在,我们再来读这两句话,你的感觉肯定跟刚才不一样了、完全不一样了。(指名读、齐读)
评价预设:
孩子,你把自己放进了课文中,你已经走进了小周晔,不,你就是小周晔,你在向我们倾诉你心中那刻骨铭心的印象。
……
4.短短的两句话,包含着不尽的情思。来,让我们和着音乐,用朗读再次走进这个冰冷的夜晚,我也想参与到大家的朗读中来,可以吗?好,请大家根据老师的提示直接接读课文的有关语段,好吗?
(小提琴音乐响起,教师引读)
黄昏时刻,北风怒号着,在阴暗的街道边,一位黄包车夫的脚被碎玻璃片插了进去,鲜血直淋,染红了整只脚,他不停地小声地呻吟着。伯父和爸爸见状,二话没说,只见爸爸跑到伯父家里——(示意学生接读)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天已经全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芒——(示意学生接读)
我想从伯父的口中得到答案,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示意学生接读)
直到伯父去世多年以后,直到周晔长大成人,直到她成为一名出色的作家,直到连周晔她也渐渐地老去,但“这时侯,我清清楚楚地”——(示意学生接读)
5.就是怎样一位让人动容的鲁迅走了,他过早地离开了我们,那时,他才56岁,从此以后,劳苦青年再也得不到他的爱了,怎能不让人落泪呢?在前来吊唁的人群中,出现了那位似曾相识的饱经风霜的面庞,他或许就是鲁迅救助过的那位车夫,也或许根本跟鲁迅素不相识,只见一位:(大屏幕出示)
一位拉黄包车的青年人端端正正地立着,抬起他那饱经风霜的脸茫然地望了望前面,又低下头,恭恭敬敬地行三鞠躬,几颗泪珠从他那干涸的眼角滚落下来。
——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节选)
——指名读、齐读。
——七尺男儿,也伤心落泪了。(板书:青年)
三、关心女佣,为感动“爱”而想象
1.在“关心女佣”中,同样有拨动你心弦的句子,谁来读?
(指名读阿三说的一段话)
——说说你的体会。(板书:女佣)
——是呀,当女佣想到周先生“拖着病体三更半夜地写文章”,还不时地从里屋里传来阵阵咳嗽声,他感动地对周晔说……(示意学生接读)
——当女佣想到周先生“从不叫她干重活”,先生的夫人许广平和他的公子周海婴也从来不嫌弃她哪双起了蒙的眼睛,她感激地对周晔说……(示意学生接读)
2.显然,女佣是在回味先生在世的时候,给予她的爱,想着想着,不禁潸然泪下……在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中,还有两个老太太:(大屏幕出示)
两个老太太埋着头,闭着眼睛,默默地合掌祷告了一会儿,脸上挂满泪痕,继而响起了悲痛的哭声。
——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节选)
——示意学生接读。
——老泪纵横、是历历在目啊!(板书:老人)
四、拓展延伸,为丰满“爱”而吟诵
1.感谢周晔,感谢巴金,他们为我们记下了这些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作为一名热血青年,巴金自己也深情地写到:(大屏幕出示)
我的眼睛是不会受骗的,我的耳朵是不会误听的,像这样的哭声我每天至少要听到好多次,我的眼泪也常常被它引出来。
——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节选)
——教师读。
——学生齐读。
2.现在,把所有的“泪”联系在一起,你想想,对于鲁迅的逝世,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流泪呢?(大屏幕集中出示,同时出示鲁迅画像,小提琴名曲马思奈《沉思曲》响起)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的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低声哭了起来,其余的孩子马上低下头来小声抽噎着。
一位拉黄包车的青年人端端正正地立着,抬起他那饱经风霜的脸茫然地望了望前面,又低下头,恭恭敬敬地行三鞠躬,几颗泪珠从他那干涸的眼角滚落下来。
两个老太太埋着头,闭着眼睛,默默地合掌祷告了一会儿,脸上挂满泪痕,继而响起了悲痛的哭声。
我的眼睛是不会受骗的,我的耳朵是不会误听的,像这样的哭声我每天至少要听到好多次,我的眼泪也常常被它引出来。
——学生说体会。
——正如周晔在课文最后所写的……
(齐读最后一节)
——正如我们每一个人所深切体会到的……
(齐读最后一节)
3.今天,2005年5月25日,在东风习习、春意盎然的季节里,在我们又一次学习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之后,再来读读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所写的《有的人》,那可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大屏幕出示)
有的人
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给人民当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臧克家《有的人》(有删节)
——教师深情朗读。
——相信,节选的这部分诗句一定会让大家有所感触,让我们一齐来读读。
4.下课!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周晔 孩子
爱 车夫 青年泪
女佣 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