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陵之战》教学设计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学习目标:


1.认读“韩、忌、懦、暮、溃、歼、虏”7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生活故事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齐军取胜的原因。


重点: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生活故事梗概。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古代的军事谋略在战斗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大家以前学过《空城计》这个故事,知道你诸葛亮运用空城计,巧妙地躲过你一场灾难。其实,类似运用计谋作战的故事,在我们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又是谁巧妙地应用你什么计谋,最终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呢?一起来学习吧。


二、检查交流,检查字词。


出示:


韩国、田忌、怯懦、暮色、溃不成军、全歼、俘虏


学生认读,自主学习。强调“韩、歼”韵母是前鼻音,“虏”生母是边音。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自读课文,理清层次。


故事背景(1、2自然段)


故事经过(3至6自然段)


2.默读看课文,介绍梗概。


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精读课文,知道什么是“减灶示弱”,了解它对战争起读影响。


(1)出示“减灶示弱”。学生边读边想:什么是“减灶示弱”?孙膑为什么会想到这个计策呢?


(2)合作交流。


出示:“魏军素称剽悍,以为我军怯弱,而我们正好利用魏军的轻敌思想,减灶示弱,诱敌追赶,然后伺机伏击敌人。”


分析


魏军:素称剽悍,以为我军怯弱(骄傲、轻敌)


我们:利用魏军的轻敌思想,减灶示弱,诱敌追赶,然后伺机伏击敌人


孙膑这句话中,讲了几个条件可以战胜敌人?那个条件可以不要?(每个条件都是必要条件,“减灶示弱”是关键条件)。


(3)画出庞涓都心里活动都句子,说说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都感觉?


(4)用导读法感悟孙膑地“料事如神”和庞涓地“轻敌傲慢”


师导:庞涓第一次在追赶齐军地途中,发现——


生接:齐军遗下地灶足够10万人吃饭使用,


师导:庞涓心里——


生读:不免惴惴不安


师导:到了第二天,庞涓却发现——


生读:齐军地灶减去了一半,


师导:庞涓


生读:又振作精神,令士兵加速追赶


师导:第三天,庞涓高兴极了,因为——


生接:齐军地灶只剩下供3万人用的了


师导:庞涓认为——


生接:这是齐军不敢迎战,纷纷逃亡所致


师导:所以,庞涓骄傲地说——


生接:万知道齐军一向怯懦,你们看,三天之中,逃跑的士兵就已经超过半数


师导:庞涓再也顾不上多想,便——


生读:丢下大军,率领一支轻装地骑兵,孤军深入,不分日夜地穷追齐军


(5)既然“减灶示弱”法这样富有成效,为什么课文干脆不以此为题,而要以“马陵之战”为题呢?


讨论后,教师点拨:


“孙膑根据庞涓地行军速度,判断魏军在日落后可到达马陵道。马陵道位于两座大山之间,地势险要,树林茂密。”


交代道路战事地地点(马陵道)、天时(日落后)、地利(地势险要,树林茂密)


“一切布置停当,夜幕降临时庞涓已率部进入马陵道。因为道路不被遍地地树木阻塞,魏军只得停下来。”


孙膑的“运筹帷幄,料事如神”


“魏军失去主帅,顿时乱成一团,溃不成军。齐军乘胜进攻,全歼魏军,并俘虏了魏太子申”


交代了“马陵之战”的最后结果,进一步突出了它在“援韩战争”,所起地决定性作用。


理解思考:你觉得孙膑和庞涓各是怎么地人物?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复述课文。


2.拓展延伸:找“孙膑和庞涓”地故事读读。


板书


25马陵之战


孙膑 减灶示弱--------- -胜


智取


庞涓 骄傲轻敌--------- 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