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的梦》说课稿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一、 说教材


《蒲公英的梦》是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人与自然》这组课文中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将我们带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的主题。《蒲公英的梦》是一篇童话故事,写的是蒲公英开花了,但是她深受日益恶化的城市环境的捆扰,可晚会感生活在清洁美丽的环境中, 梦中她的愿望实现了。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热爱之情的同时,还要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二、 说设计理念


阅读是语文之本,学习之母。它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一种精神生活。感悟语言形象,领悟文章思想感情,感受语言的魅力,必须通过感情朗读,在读中悟语,读中悟情。《蒲公英的梦》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童话故事,它通过童话题材和故事中鲜活的形象,向人们介绍了有关环境污染问题,教育人们增强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家园,尤其对儿童来说有着很强的可读性,并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因此,本节课重在指导学生品读课文。


根据教材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方法性目标: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和运用词语;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


2、情感性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3、能力性目标


以初读、精读、赏读、活读为主线,在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多读多想、读懂课文,读书感悟”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深刻体会寓言的含义。


教学突破: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感受,并创设情景让学生敢想敢说。


二、说教法


1、信息收集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前,我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搜集有关环境污染方面的资料进行阅读了解,这既为上课做好了准备,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情趣盎然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运用课件创设情景谈话激趣,拨动学生心中的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课堂中,教师的谈话也必不可少,或指导、或点拔、或解疑、或释惑,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3、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走进课文,当蒲公英、当椰子树伯伯、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


4、读书指导法


“文章思有路,遵路识其真”。(叶圣陶语)如何带领学生走近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读书指导十分重要。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展示读、感悟读、评价读、体验读”对学生的读进行四个层面的指导,让学生的读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几个来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说学法


1、联系生活法


“语文的学习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标一语道出了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土壤。教学中,必须将课堂与生活进行有效地整合。《蒲公英的梦》一课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周围环境,明白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读书入境法


朗读是十会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学习《蒲公英的梦》过程中,我着力于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略读、精读、赏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比赛读等,让学生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


3、多元评价法


在课堂学习评价中,我尝试让自评与他评、师评与生评相结合,让评价主体多元;让总结性与商讨性评价相结合,让评价方式多元。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


四、说程序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读出一方新天地。


一、 激趣导入


二、 感悟梦境


1、找描写美梦的段落。


2、读中感悟梦的美,体会蒲公英梦中的快乐。


三、 研读梦因


1、 默读找出实现中蒲公英的不快乐。


2、抓关键词句读、画、圈、议等方法,形成个体感悟,体会蒲公英的不快乐。


3、汇报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通过朗读比较、角色转换、重点圈议等手段,让学生明白蒲公英的不快乐来自于环境污染,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拓展升华


1、看身边的环境。污染展示,渴望美梦。


2、说身边的环境。呼唤美境,表示决心。


3、感身边的环境。感悟美境, 升华情感。


五 、展开思维,续写美梦


假如蒲公英的生活环境一夜之间改变了请同学们大胆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第二天,蒲公英从梦中醒来了,他惊喜的发现……


六、作业超市


1、搜集环境宣传的广告语


2、留心观察你周围的环境,继续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及治理情况。试写一份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