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有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5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抓住重点词句,采用自读自悟的方式,通过语言训练,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自读和语言文字的训练,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突破方法:课外观察实物,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帮助,找出重点词句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从读中感悟,了解“脚”的特点。


难点:小组合作、探究作者怎样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怎样一步一步把意思写清楚的技法,教师可做适当的点拨和指导。


突破方法:通过实物观察和教学课件的演示,了解作者从“触着墙→巴住墙→拉嫩茎→贴墙上”具体细致地描写爬山虎爬墙的过程,学习作者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外分组观察广场周围的爬山虎,并且写出观察日记;多媒体课件;爬山虎实物样本。


教法与学法


师:读练教学法。


生:自读感悟,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会认5个生字。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一部分。


一、小组汇报观察日记


大家已经知道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并且大家在课前都做了仔细的观察。现在让我们交流一下对爬山虎的认识。


(学生分组介绍。可以相互评价。)


1、分小组汇报自己的观察日记,以及自身搜集的相关资料。


2、其他学生仔细听,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3、学生相互评价,教师点评。


4、小结:大家表现得非常出色,老师相信你们对爬山虎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我发现你们在观察中都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爬山虎为什么能长得满墙都是,难道它有脚,它的脚是什么样的,让我们一起仔细地研究叶圣陶老先生的这篇美文。(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


二、学生自学课文, 检查交流学生初读的情况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解决字词句问题,有疑问在课文中标志出来。


2、 课件出示生字,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 指名读,有错大家纠正,无错奖励领读。全班齐声读。


(2) 采用竞赛的形式,男女生分读,开火车读。


(3)学生总结生字的特点,并且与大家分享。(注意要及时纠正学生联想错误的地方。)


2、 小组以竞赛的形式展开活动: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看一看哪一组表现好。(重点词语:均匀、蜗牛、触角、蛟龙)


3、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临写,注意指导。


(“隙”字右上边的“小”字不要写勾,而且比下面的“小”字要稍微小一些;“漾”的右上边是秃尾巴羊,也就是下不出头;“萎”字上中下结构,书写的时候每一个部分写扁一些,这样才好看,第八笔是捺,不要写成点;“拂”字要注意笔顺,第六笔是竖折折钩,第七笔是长撇,不要写成竖。)[]


4、指名读课文,指名讲述课文大意。课文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然后重点写了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怎样用脚来爬墙。(学生归纳)


三、 自由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在读中感悟课文。


四、 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相互评价。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全班齐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爬山虎?


学生交流后,完成填空。


爬山虎生长的特殊环境是(墙)。


爬山虎生长的特点是(爬墙,成片生长)。


六、小结


1、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 背诵课文。


3、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习惯。


一、 复习


听写生字词。


二、 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第二自然段)


1、 轻声读第二自然段,小组合作研究、理解“刚长出来的”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


2、 填空。


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嫩红、嫩绿)。


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绿得新鲜,看着舒服。叶尖儿一顺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


3、 看插图,重点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关键词:新鲜、一顺儿、均匀)


4、结合自己的观察日记,品味课文的写法。(学生自我检讨,体会作者的观察习惯和写作技法。)


5、小结:你们是不是觉得作者写得特别美,你们也仔细地观察过爬山虎,可以借鉴作者的写法,试着修改一下观察日记。


三、 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第三自然段)


引言: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自学第三自然段,边默读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有关的句子。


1、 课件出示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学生小组内说一说每句话都讲了什么,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2、 你能用书上的话说一说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吗?小组内练说,指名说,评议。


3、 观察实物,再次默读第3-5句,加深对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的了解。


4、 小结:正是因为作者仔细观察,所以才能对爬山虎描写得那样准确。


四、 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第四自然段)


1、 教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 请学生自读课文,讨论完成填空。


(1)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2)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3、 听汇报,写板书:触、巴、拉、贴。


4、小组组员用课文语句来介绍爬墙的过程,相互评价。[]


5、 音乐声中,再次轻声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爬山虎爬墙的具体过程。


6、 小结:这一自然段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巴住墙往上爬”这个中心,仔细观察,用恰当的动词和丰富的联想,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脚怎样爬墙。


五、了解爬山虎的脚和墙的关系


1、小组研究: 对比学习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脚的不同情况。


没触着墙:(板书)萎了


触着墙:(板书)灰色、牢固


2、讨论: 爬山虎的脚和墙的关系怎样?


3、汇报成果。


4、齐声读这一自然段。


六、 总结课文


1、学生总结: 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叙述,是哪三个方面呢?


2、再次细读课文第三部分,边读边想,小组合作完成填空。


这篇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这个中心,先讲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和颜色);再讲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墙的),最后讲爬山虎的(脚和墙的关系),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联系紧密,写清楚了爬山虎脚的特点。


3、全班齐读填空。


4、学生思考: 爬山虎的脚不大会引起我们的注意,但是作者写得非常有条理,叙述又具体,这是什么原因呢?(观察细致)


5、 总结。


6、 说一说自己的学习体会。


七、课外拓展


细致观察一种植物,围绕着植物的某一特点,仿写作文,注意把这一特点写清楚。


板书设计


6 爬山虎的脚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特点 样子:细丝 像触角


颜色:嫩红 灰色


爬墙 触→巴→拉→贴 (牢固)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