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黄了》教学设计二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学习课文内容,感受自然美和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丰收的喜悦,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操。


4.搜集查找有关麦子的资料。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几处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识小麦,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平时吃的面包、饼干等食品是用什么做成的吗?(了解麦子的用途)


2.出示课件,认识麦子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以及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


3.以麦浪为背景出示片段,学生自由朗读。


在平原的深处行走,你看到最多的庄稼肯定是麦子,它从中国的北方大地漫向南方,从黄土地步入黑土地,从广袤的平原迈入曲折的丘陵,凡是有土地的地方,有人烟的地方,总能见到麦子在风中摇曳的身影,没有娇妍,不露媚俗,那是农民的杰作。所以,很多时候我把麦子当成了农民,他们朴素地融为了一体。麦子的辞典里只有两个字“成熟”,它最懂得农民的目光。为了承诺这两个字,麦子目睹过落叶,经历过飞雪,沐浴过春雨,倾听过夏日滚过的第一声雷,独自穿越了春夏秋冬,走过了一条冰与火的历程。在这漫长的历程中,它在天地间不疾不徐地前行,不曲不折地生长,麦子的静谧与悠然,是积蓄,是酝酿。太阳越来越毒,火辣辣地拥抱着大地。接着,东南风从远方吹来,轻轻地抚摸着每一株麦子,每一寸土地。日益变黄的麦穗在麦茎上翻飞。我看见我家、邻居家以及整个村庄都在这金色的光芒中颤抖,打开的窗户飘进浓浓的麦香。年少的我这时总喜欢站在窗前屏住气息,猛吸一口空气,那成熟的收获的喜悦飘然而至。


——江南《成熟的麦子》


4.谈阅读感受,导入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读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画记生字、新词,在不懂的词语旁画一个小问号。


(3)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2.学生独立自学。


3.小组内交流。


(1)互相抽查生字、新词的读音。


(2)分自然段检查课文的朗读。


(3)交流自己的想法。


4.全班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评价。(重点是字音准确,课文朗读正确流利)


(2)小黑板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洋溢田埂镰刀挎着赤脚脚趾咧开嘴巴乏


(3)写字指导:“翼”字是上中下结构,注意要写得紧凑,上下不要出格;“禁”是上下结构,上面写紧凑,下面的“示”字要写宽;“锅”字里面的“人”字不要写到“口”字里面了。[]


(4)说说自己读课文的感受。(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人物的天真快乐、麦子丰收带来的喜悦、文章语言美等。)


三、再读课文,引导质疑。


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学生自由说,讨论能解决的问题,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在小黑板上板书不懂的词语和句子以及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备下节课继续讨论。


例如词语:娴静诱惑冷不丁蹒跚


句子:(1)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脚走在软绵绵、油光光的泥土上,冷不丁会有泥土从脚趾缝儿里冒出来,真舒服。(2)吃饱了,我们也乏了,随意往地上一躺,闭上眼睛,伸开四肢,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


问题:……


3.反复读一读这些词语和句子。


四、细读课文,尝试解决。


带着以上问题细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小组互议、寻求帮助,尝试解决问题。


五、作业。


1.朗读自学自己喜欢的段落。


2.继续思考探讨小黑板上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空旷的田野、暖暖的和风、黄黄的麦子、青青的豆荚、一群活泼可爱的小伙伴,这是一幅多么美丽温馨的田野风光画啊!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着这群快乐的农家少年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感受麦子黄了带来的丰收喜悦。


二、品读课文,体会自然美与语言美。


本课时采用随机学段,即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自学汇报,同时出示上节课未解决的问题随机解决。


(一)以第一段为例。(假定学生汇报的是第一段)


1.学生汇报:读一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学生评价。(在评价中指导朗读)


引导:你认为他读得好吗?好在哪儿?你能像他一样读吗?你觉得他有什么地方读得不够好?你觉得应该怎样读?为什么?请你试一试。(读出自然的美、语言的美,读出自己的感受。)


3.老师引导,其他学生补充(解决小黑板上的问题)。


和风:和煦的风,和暖的风。


空旷:四周宽阔敞亮,没有遮拦物。


娴静:文静、稳重。这里指谁文静稳重?是什么写法?为什么这样写?(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麦子和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快乐成长,也代表丰收的喜悦,实际是人们心情愉快。)


4.出示课件,感受田野风光的美。在这样的环境中,你的心情怎样?带着愉快的心情美美地读第一段。


(二)总结学习方法。


1.学生汇报;


2.其他学生评价,再读;


3.老师引导,学生补充,共同解决问题;


4.有感情地读这一段。


(三)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自然段。


其他各段引导的重点


1.第二段。


田埂:田间的小路。(为什么是湿湿的、长长的?)


诱惑:吸引的意思。麦子和豆荚为什么吸引着我们?吸引我们干什么?(割麦子、拾麦子)从本段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握、挎)[]


(还可能是吸引我们去玩、去扯草、去放羊等,让学生自由想象。)


出示:那些细细的、小小的身影像一只只青蚱蜢,不停地蹦着跳着……


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唱着、笑着、玩着、闹着等)为什么说我们像青蚱蜢?(顽皮可爱、蹦蹦跳跳的样子,写出了丰收的喜悦、高兴的心情。)


想象那群活泼可爱的孩子蹦蹦跳跳走在田埂上的情景,再读体会。


2.第三段。


(1)出示填空:


五月的风(),赤脚走在()、()的泥土上,()会有泥土从脚趾缝儿里(),()。


先读括号里的词语,再连起来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换成其他词语再读一读。(如依次填入:柔柔的,松软的,湿润的,突然,钻出来,真有趣)谈谈感受。(体会用词的生动,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语言美与意境美)


想象情景,口头描述:五月到了……


再读体会。


(2)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


()柳条()竹笛()竹管()鞭子


读一读这些词,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蹒跚:走路迟缓、摇晃的样子。


撒着欢儿:形容十分高兴。


如果你是小伙伴之一,看到蹒跚开步的鸭子,撒着欢儿的羊儿,你会怎样?把高兴的心情在朗读中表现出来吧!(齐读)


3.第四段。


师读:“不知是谁……真欢喜!”可以看出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孩子?(顽皮的孩子,引导读出顽皮的语气)


那最后一句呢?指名读。这里又说明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孩子?(放鸭放羊很有经验的孩子,勤劳的孩子)想象:平时他们都做了什么?


体会人物想法再读本段。


4.第五段。


“小心翼翼”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小心翼翼?用小心翼翼说话。


想象剪羊毛的情景,说一说。


禁不住:忍不住。说明什么?(想到兔子有了鲜嫩的青草吃,想到剪兔毛的快乐情景,发自内心的高兴)


体会丰收的喜悦读一读。


5.第六段。


找一找表示动作的词语,读一读,想象劳动的情景,体会劳动的快乐。


想象野炊的情景,再说一说。


6.第七段。


出示:吃饱了,我们也乏了,随意往地上一躺,闭上眼睛,伸开四肢,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


乏:累。


从“随意、躺、闭上、伸开”体会孩子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再次感受语言美的魅力。


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怎么画?画出了什么图案?


三、总结全文。


四、作业。


(1)填空。


()的田野()的泥土()的青草


韧韧的()直直的()黄黄的()


娴静地()蹒跚地()小心翼翼地()


(2)用“小心翼翼”“禁不住”造句。


(3)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以“难忘的野炊”为题,把课文的有关内容改写成一篇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