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学设计之一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教学目标:


1.熟读、背诵课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2.深刻理解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3.理解掌握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在文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分析理解比喻、对比等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此文在学生读完五遍、个别学生能较熟练背诵的基础上进行。)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学生说出五句有关读书勤学的名人名言。


教师预设10例,如:


①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②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③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④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⑤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⑦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⑧愈学习,愈发现自己的无知。(笛卡尔)


⑨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⑩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菲尔丁)


(学生所举可在教师预设之中,也可在其外。五句即可,无须求多。注意正反两个方面。)


二、引入新课,板书课题及出处。师生共同完成对荀子其人及《荀子》一书的基本情况的了解。


荀子(约前313年-约前238年)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藉也有相当的贡献。


《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著,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


三、听读一遍,自我校正断句和读音。同时勾划文中的疑难问题。听完后,教师可对部分内容作必要强调。


四、抽学生每段朗读,检查学生朗读中的问题,并提请学生一一校正。


五、学生齐读,整体感知。然后师生一同标记重点记诵句子。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六、课堂答疑。学生提出阅读理解中的疑难词句,教师点拨答疑。


疑难问题预设:


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⑤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⑥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⑧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⑨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第二课时


一、学生齐读课文。如果能够背诵,就尽量试背。


二、抽学生上黑板写句子。


1.写指定句子。


①虽有槁暴


②金就砺则利


③君子生非异也


④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⑤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⑥蟹六跪而二螯


2.续写上下句。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③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⑥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三、结合文段及课后练习,分析文章的写作脉络。


1.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


2.学习改变人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也)——分论点。


3.学习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凭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分论点


4.学习要善于积累,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要专心致志。——分论点


四、分析理l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在文章中的运用。


1.举例论证:


2.对比论证:


●能深入浅出地说明事理,使文章内容充实,论据充分,说理深透,逻辑严密。


五、方法借鉴:说“习惯”


要求:1.开篇提出中心论点;2.运用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手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六、布置课后练习:


1.完成习题二、三两题


2.背诵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