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区“一二·九”教学比武中我所上的《山里的桃花开得迟》一课,这是第三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山里的桃花开得迟》讲述的是沈括读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后产生疑问,动脑探索,寻找答案的故事。沈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告诉学生要养成遇到问题积极动脑,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好习惯。课前,我认真钻研了课文,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学情,设计了切合实际的教学过程。在进行了几次试教后,针对有些环节进行了调整和修正,力求使整堂课更能让学生学有所得。以下是我上课之后的点滴体会:
一、优化识字。
二年级的学生较之一年级时已能较为熟练地使用拼音,并熟练地掌握识字方法,还能使用工具书来自主识字。因此,在识字教学中,音、形这两部分可以通过学生自学来解决,应把识字重点放在字义、词义的理解上。备课时,我发现这篇课文中的生字多为形声字,字音和字形并不是难点。倒是有几个词的意思颇难理解,如“凋谢”、“枯萎”……因此,我在课件中营造出“朵朵桃花飘落下来”的情境,直观地表达了这个词的意思。而“枯萎”这个词的意思则与“凋谢”相近,就是“干枯萎缩” 的意思。通过找近义词的方式也就理解了词的意思。用多种方式理解词义,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牢记词义。优化识字,既能帮助学生用最便捷的方式认识生字,又能腾出时间来进行阅读教学。
二、读中理解。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口头练习的方式进行。即“因为沈括读到了这一句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产生了疑问: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读课文,学生知道了沈括在不同的地点看到桃花之后产生了两个疑问。然后在利用这个填空,让学生来理解“真的”这个词的意思,即由“沈括看见自家院子里的桃花都枯萎了”而想到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揭示出看到的情景和读到的结果是一样的,所以可以用“真的”这个词。进而联系到相关的词语还有“果真”、“果然”、“的确”、“确实”……有了这个环节做铺垫,在教学“果然,那里的桃花开得正茂盛……”时,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山寺桃花始盛开”了。通过这几个环节的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三、读中表达。
如果说语文学习中的理解、积累是一个“输入”的过程,那么表达、运用就是一个“输出”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输入”训练,又要重视“输出”训练,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在学习了沈括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之后,板书上留下了“问、看、发现、明白、地势高、气温低、山里的桃花开得迟”这几组词。我让学生加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些连接词连贯地把沈括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说一说。有了板书做扶手,学生基本能把整个过程说清楚,加上那些连接词就把整个过程说的既具体又有条理了。
当然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在日后的教学中注意。在要求学生自读课文2—6小节之后,要求他们找到描写沈括怎么做的句子划下来。我巡视的过程以及后面的反馈中都可以发现学生并不能找全这些句子,有的是找了沈括提出问题之前的句子,有的找的是描写其他人的句子,显然是不符合要求的。这就说明学生还没有很好地养成根据要求去找句子的习惯,往往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够仔细。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更要注意这一点,好习惯的养成不是靠一朝一夕,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
在这次教学比武中,我学到了很多,希望自己能博他人之长,更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在我的课中学有所成,展开张张笑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