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以读为本,多种读文方式,指名读、分角色读、范读、品读、齐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以读生情,以读动情,注重陶怡,加强观件性;以情促读,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益智怡情,发展语言能力。
内容分析:课文写的是一座大山原本光秃秃的,后来在老爷爷,小鸟,小松鼠的帮助下,变成了一座既热闹又美丽的大山,课文采用拟人手法,写得生动活泼,趣味性强,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认识“眉、恼、醒、颗”等八个生字及词语。
2、能有感情读文,并通过朗读感受大山的热闹与美丽。
3、知道只有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
教学重点:体会重点词句,有感情读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读文后知道只有通过努力才能改变生活才能获得美好的东西。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在黑板上板书“热闹”二字,问:你知道热闹的意思吗?
生说自己的理解。
2、那么热闹的大山又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呢?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生质疑。
师:让我们起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生自由读文。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不好的地方同桌可互相提个醒。
2、检查初读
出示生字词(带拼音)苦恼(nǎo) 眉(méi)头 五颜(yán)六色 鸟鸣(míng)
活泼(pō) 刺猬(wei) 醒(xǐng)来了 建(jiàn)起了家 颗(kē)(棵)
指名认读,教师注意正音,重点指出“恼”的鼻音,“眉头”“刺猬”读轻声,区分颗和棵。
开火车读、齐读。
(去拼音)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师抽查。
3、读了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反馈。
三、品读课文,感受大山的热闹
1、师范读,生边听边标出自然段序号,看看课文主要抓住大山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生反馈:热闹,美丽。
师:课文哪两自然段具体写了大山的热闹呢?
2学习5、6自然段。
(1)生自由读5、6自然段,说说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大山特别热闹,用“ ”划出。
(2)同桌交流意见。
(3)生反馈,师指导
A:“不久,山上长出了一棵棵小树苗,还有五颜六色的花草”
生:“棵棵”说明树多。师:都有哪些树苗呀?
生:“五颜六色”说明颜色很多,也就是花多,很热闹。
师:这么多的树,花草挤在一起,大家感觉怎样?
生:美丽、热闹。
师:那你们就把这种美丽,这种热闹读出来吧!
B:“一年,两年……一棵棵树长得像小伞一样”。
引导学生抓住“一棵棵”“像小伞一样”来理解树木多,“茂盛枝繁叶茂”,“挨挨挤挤”。让学生感受热闹,并引导读,指导读。[]
C:“成群的鸟儿飞来了,小松鼠、小兔子……还养育出许多小宝宝”。
师:哪些词让你感觉特别热闹?
生:“成群”说明鸟儿多。
生:“小松鼠、小兔子、小刺猬也搬来了”说明动物很多,感觉很热闹。
师:那你就把你的感觉读出来,大家可边听边想象森林中热闹的情景。
生:“还养育出许多小宝宝”也让我感受到热闹。
师:对呀,这儿动物多,够热闹的再加上它们的小宝宝就更热闹了,咱们就一起来热热闹闹地读读吧!
师:老师不仅看到了山林中的热闹,还能听见大山的热闹呢!
D:“清脆的鸟鸣声比起彼优……快乐的老爷爷哼起了山歌”
师引导学生理件“比起彼优”在这儿的意思是指鸟鸣声连续不断。
生反馈自己感悟到的热闹。
师:鸟鸣声+松鼠们玩耍嬉戏声+其它动物的声音+老爷爷的山歌,让大山变得热闹非凡。
指导朗读,读出快乐、读出热闹。
3、配乐,师朗诵,学生感受并想象大山热闹的画面。
出示热闹的大山画面及文字“大山变了,变得那样美丽,大山变了,变得这样热闹”。
4、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大山原本文是怎样的呢?你们想不想知道,那就到文中支找吧!(出示第1自然段及大山图)
②看到这样的大山,你们感受怎样?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来形容这座大山的呢?
生反馈,抓住“苦恼”“光秃秃”“皱着眉头”进行指导。
③指导读,读出苦恼,不痛快。
5、学习2—4自然段
①出示光秃秃的大山和热闹的大山图,生对比感受
我们感觉到大山的变化真是太大了,那么是谁让大山有了如此大的变化呢?咱们一起来看文章2、3、4自然段。
②生自由读
③说说课文都写到了谁为大山做出了贡献?他们都为大山做了些什么?你喜欢谁就把他所做的事情读出吧。
生练习读“小松鼠、小鸟和老爷爷”的对话(小组内完成)。
④指名读,师指导,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做后心情怎样?
⑤指导读,读出快乐,读出对大山的热爱之情。
⑥分角色读。
6、还会有哪些动物也为大山的热闹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呢?仿照3、4自然段,说一说。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师:正是有了这些热爱大山的人们和动物们,才让大山变得如此美丽,如此热闹,我们愿大山永远年轻,永远美丽,永远热闹!
说一说: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大山永远这么热闹?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读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2、模仿课文后两个自然段写一写热闹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