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一样的掌声》课文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地区发生了6.8级地震。第二天,周恩来总理便不顾余震危险去慰问受灾的群众。


日头偏西的时候,隆阳河畔的邢家寨猛然间从震后的悲痛气氛中挣脱出来,沸腾了,激荡了。


县委书记张建随着汹涌澎湃的人流,一溜小跑,向村西头的打谷场奔去。


时值"九九"的冀南平原上,正是春寒料峭的季节。一阵紧似一阵的西北风,从隆河的两岸卷过大地,带着凌厉的呼啸,裹着雪粒和尘沙扑打过来。


张建急匆匆地跑着,老远就望见周总理乘坐的直升机停在打谷场北而后麦地里,机身闪耀着银灰色的光泽。他的心激烈地跳动起来——敬爱的周总理马上就要在大会上同群众见面,亲自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灾区群众的心坎上。作为大会的召集人,他心情能平静吗?


按照张建的嘱咐,人们纷纷在打谷场坐下来了。


没有主席台,张建和救灾部队的同志商量,在南面场地一辆运输救灾物资的卡车的拖斗上安上了麦克风。


卡车司机是个年轻战士,他扒住车门,问道:


"书记同志,主席台设在哪儿?"


是啊,主席台安在什么地方合适呢?张建抬起头。凛冽的北风丝毫没有减去它锐利的锋芒,仍然劲头十足地呼啸着,打起旋儿;卷扬起来的雪粒和尘沙迷迷蒙蒙遮人眼目,打在人们的脸上和脖子里,冰冷而又疼痛。张建感到一阵揪心:会场上,一面是数以千计的受灾群众,一面是敬爱的周总理,究竟怎么安排好呢?


张建又环视了一下会场。人们都在卡车的北面,仿佛有谁下了命令似的,整齐地朝北坐着。尽管干冷砭骨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狂吹着,但他看不到一张脸庞——谁也没有背过脸来躲避风沙。黑压压的打谷场上,只看到冀南平原庄稼人裹在头上的羊肚手巾和方格头巾在寒风中飘动着。顿时,张建心头一热,感到群众和自己想在一个点上了,他看看年轻的司机,果断地说:


"把卡车开到北头!"


司机得到命令,很快从人们闪开的通道上,把卡车开到了打谷场的北头。


车停了。张建跟部队的同志搬了两把椅子,靠在卡车跟前当阶梯,他转身去找总理。这时,总理正蹲在打谷场边上,跟一群社员亲切地交谈,还不时地打着手势。他穿一身朴素的蓝中山装,脚着黑色旧皮鞋,没有戴帽子;炯炯的目光透露出对人民群众的亲切关怀。


张建轻声说:"总理,会场布置好了。"


"哦。"总理站起来,环视着在场的群众。骤然,他浓黑的双眉拧成了一线,他的目光盯在张建的脸上:


"风沙这么大,你怎么让老乡们冲着风坐呀? "


"大家都坐好了,"张建解释说,"这样您讲话也方便一些。"


"我讲话可能方便一些,可是,他们呢 "总理用抬得不太高的右手指着群众。


张建喃喃地说:"群众主动坐好的。"他的声音虽然不高,心里却如浪涛翻腾:总理啊,灾区群众哪一颗火热的心不是这样想的 !


"不对,"总理的声音很严厉,似乎略带责备,"你是负责召集大会的县委书记!你说,一个人跟几千个人相比,哪一个更重要?"


张建感动地望着总理,然后低下了头。


"是的,我作为国家总理来看望受灾群众,"停了一下,总理看看张建,用深沉的语调继续说,"但是,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你想想,共产党员哪有为了自己方便,而让群众吃苦的道理呢?”


说罢,总理来到卡车跟前。


突然,就在这瞬间,广场上的群众"呼"地一下全站了起来,掌声、欢呼声汇成一片。张建甚至还分明看到那些黧黑布满皱纹的脸上,闪着晶莹的泪珠。


这当儿,总理一面挥手向群众致意,一面用浑厚的声音喊道:


"同志们,现在,请你们听我的口令…… "


黑压压的会场上静下来了。


"向后——转!"


总理的令人感动的口令传到了每个角落,可是人们互相看了一下,立即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总理看了看,浓黑的眉毛抖动了一下,随即疾步向打谷场南头走去,张建等人紧跟在后面。人们的目光随着总理移动着,身子也不由自主地转过来了。


"请坐!"总理喊道。


人们静静地坐下了。


总理站在临时找来的几只木箱上,凛冽的寒风不时地掀起他蓝色中山装的衣襟。总理面对群众迎风伫立,脸上现出了无比激动的神情。


突然,就像猛然爆发的山洪一样,会场上又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这欢呼发自人们的心灵深处,是那么响亮,那么激越!它在冀南平原这个普普通通的村庄上空,久久地回荡着,回荡着……<--++ plugin_code qcomic begin--> <--++ plugin_code qcomic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