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龙舟》说课说课稿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阿城 林秀娟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来自阿城区建设小学,名字叫林秀娟。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黑龙江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教材下册,第7课《赛龙舟》。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我准备利用两课时完成,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阅读课的教学。


教材分析:


《赛龙舟》这篇课文是第四单元“民族风情”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写的就是在端午节这天中午,人们赛龙舟的热烈场面。课文的语言富有节奏感和感染力,学生在读文的同时体会赛龙舟场面的扣人心弦,感受竞争、向上的精神和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三点: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识本课12个生字、理解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赛龙舟的热闹场面,感受课文的


语言美。


3、从热闹的龙舟比赛中感受公平竞争、积极向上和力争上游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教学重、难点为:读中感悟课文是如何描写赛龙舟的热闹场面的,积累、丰富语言。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的资料,以及赛龙舟的影像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下面谈谈“教学流程”。


“讲解是死的,如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因此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营造以读为本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足的朗读课文的时间。另外,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促进个性发展,及时捕捉课堂教学中知识、情感的生成点,使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一) 唤醒旧知,导入新课。


在上课伊始,我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旧知引入新课。我是这样导入的: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传统节日吗?”学生会七嘴八舌地说出很多节日,教师注意纠正有些不是传统节日。接着把重点引向端午节,我这样引导:“刚才有同学提到了端午节,它可是我们中华民族比较典型的传统节日,那么你知道哪些关于端午节的内容,结合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交流一下吧!”学生搜集的端午节习俗一定是五花八门的,此时,我再把目标锁定—赛龙舟。我继续引导:“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逐渐形成的,在我国南方每逢端午节时,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赛龙舟。(板书课题:赛龙舟)现在我们就走进那场热闹的“龙舟比赛”吧!”进而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赛龙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接下来进入初读课文环节的学习,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这一环节里,我有层次有目的地设计了“四读”。一读,是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读,要求同桌互读、相互纠正读音、语气,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并圈画出本课生字。三读,即指名接力读,要读得流利,注意语气,标出自然段。四读,通读全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在同桌互读环节过后,以出示字卡认读的形式检查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通过这样有层次的“四读”,扫除了学文的障碍,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理清了文章脉络,为下一步细读课文做好了铺垫。


(三)细读课文,感受场面。


为了阅读教学能够有章有序地进行,避免在阅读理解时出现的无目的的散谈散读现象,并且着眼于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我将本篇课文的细读部分设定了三个侧重点。下面我重点谈一谈这三处训练点。


一是了解龙舟的样子---威武、精美,从中感受语言之美。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默读描写龙舟样子的句子,在语言文字中静静地感受龙舟的威武,并且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学生可能会找出“蛟龙、鳞甲形、斑斓花纹”等词,我并不急于解释,此时出示一幅龙舟图让孩子们细细观赏,进而理解难懂的词语,同时也教会了学生图文并茂理解词语的方法。接着引导:“龙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可以用那个词语来形容?请你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谈一谈。”我顺势指导朗读:“龙舟是如此的威武,这般的漂亮,你想把哪句读得威武、哪句读得漂亮呢?自己练一练吧!”指名学生读后我会恰当地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在你的朗读中,我们仿佛看见了一条昂首的蛟龙正横卧在江面上!”学生一次又一次动情的朗读,会一次又一次地再现龙舟的威武之躯!“那昂起的龙头威武无比,那翘起的龙尾直指蓝天……”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第二个侧重点是学文重点,让学生通过设计、模仿船手的动作、口号来感受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这种精神的促进下,才会表演那么热烈的龙舟竞赛,感受竞赛的扣人心弦!


首先出示龙舟图,我这样引导:“同学们看,这龙舟再威武他也不会动啊,是谁让他乘风破浪地前行的呀?”生:是划船手。“对呀,你们想想,这些船手得怎样做才能使龙舟划得快呢?”学生略有思考。“那现在就以一个小组为一个龙舟竞赛队,请大家按照图上的人员进行分工,并且设计一下,他们的动作、口号是什么样的,才能使龙舟奋勇争先呢?”我想此时学生一定是兴趣极致地在设想、在比划、在出谋划策。他们的表情一定是自信的、兴奋的。这一训练通过让学生想象、设计船手的动作、口号,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所有船手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合力才能取得胜利,这也为揭示中心做好了铺垫。在学生表演了船手的动作之后,我指名读描写船手的句子,让他们在语言文字中静静地感受船手服装的整齐,进而体会船手心的“整齐”,感受课文用词的贴切。


接着我引导:“同学们想不想看看在船手齐心合力下赛龙舟的热烈场面啊?”出示赛龙舟视频。学生看后引导:“你们想说什么?”学生会说:“赛龙舟太壮观了!” “太激烈了!”我趁热打铁:“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指名读。此时教师要指导朗读,读这三个句子语速要稍快,声音要厚重,要读出龙腾大海的气势。接着我引导:“哪句话写出竞赛的激烈?”学生读句子“最前面的几条龙舟,你追我赶,忽而这条在前,忽而那条在前,船与船之间的距离不到一个“龙头”,咬得可紧了!”结合这个句子,我进行了词句训练。我提问:“这个句子中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儿?”学生谈到“忽而……忽而……”时,我会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关联词语,那么它可以换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关联词语呢?学生会说出“一会儿……一会儿……”“有时……有时……”等,“那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进而我引导学生活学活用,用造句子来进一步理解这个关联词语。[]


“咬得可紧了!”中的“咬”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根据学生的理解我小结:“是呀,一个咬字形象地写出了赛场上龙舟与龙舟之间离得很近,不分上下!”然后顺势指导朗读:“谁能读出龙舟比赛中,互不相让,你争我夺的激烈吗?”在入情入境地朗读中,学生又会被课文那富有节奏感和感染力的语言所陶醉!


第三处训练点是略处理,即课文为什么会安排对现场观众的描写和“我”的描写。在这里不会太多的讲“侧面描写”这个名词术语,只是简单的让学生


知道,写观众的呐喊、加油,是为了从侧面烘托竞赛的热烈!有了观众的热烈反应,才能映衬出比赛的精彩!请学生在以后写场面的作文中,要这样模仿去写。


(四)拓展延伸,巧设仿说。


前面的训练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龙舟竞赛的激烈,体会到公平竞争、积极


向上和力争上游的精神。如果学习到此结束,我想会给整堂客留下遗憾,我们应该借助学生情感生成激发出的高潮,把握住他拓展点训练的机会,于是我设计了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巧设仿说。


在这一环节中,我这样启发思维:“同学们,南方的赛龙舟让我们感受到端午节的热闹,回想课前我们说过,端午节还有很多有趣的民族风俗。你也能把它们说得这么热闹吗?”以此为切入点、拓展点,让学生先想一想采艾蒿、踏青、包(吃)粽子等风俗的经过,然后组织语言说一说。我想学生的灵感定会被触动,也许孩子们仿说的经过简单、不够具体,但是我想,通过这项练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不但会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了解了端午节更多的民族风俗,受到传统教育,感受中华民族的魅力!


在静静的课堂上,孩子们述说着自己在节日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述说着自己的收获,述说着快乐……值此,我即将结束这节语文课。我这样总结:“同学们,《赛龙舟》是热闹的,这热闹的龙舟竞赛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快乐,我们更受到了积极向上、力争上游的精神的陶冶,这种精神被人们称为龙舟精神。我们中华民族像这样的民族节日还有很多很多,这其中包含的民族风情和韵味都很浓厚,我们以后再去细细体味!”


从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深深地领悟到: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

→ 点击查看“林秀娟”的其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