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案例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平昌县泻巴小学 罗国英


[案例]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片断


师: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画师给徒弟出了一道什么考题?


生:画师给三个徒弟都发一张同样大小的纸,让他们画骆驼,看谁画的骆驼最多。


师:第一小组读第四自然段,看大徒弟是怎么画的?


生:大徒弟用细笔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


师:指名读第五自然段,看二徒弟是怎么画的?


生:二徒弟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六自然段。(1)看小徒弟是怎么画的?(2)思考:三个徒弟谁画的骆驼最多?说说理由。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小徒弟画的骆驼最多只画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营造出有数不尽骆驼的情景有创新能力想别人没想到的


画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


画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


师:你还有没有其他办法画出更多的骆驼?


(1)小组间说一说


(2)全班交流


生1:我想画大沙漠,营造出大沙漠里有数不尽骆驼的情景.


生2:我想画大草原,营造出大草原上有数不尽骆驼的情景


生3:我想画大平原,营造出大平原上有数不尽骆驼的情景.


生4:我想画一列列火车,营造出一列列火车上有数不尽骆驼的情景.


生5:我想画一艘艘轮船,营造出一艘艘轮船上有数不尽骆驼的情景.


生6:我想画一座座养牲口的房子,房子里有数不尽的牲口圈,营造出牲口圈里有数不尽骆驼的情景.


…………………………………………


. 师:回忆一下你们学习过的课文,课文中哪些人有创新能力?


生1:《曹冲称象》中的曹冲有创新能力.


生2:《司马光砸缸》中的司马光有创新能力.


生3:《爱迪生救妈妈》中的爱迪生有创新能力.


…………………………………………


师:你也想到过别人没想到的事吗?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


生1:有一次,我妈妈织毛衣的针掉了一根到墙角边又深又窄的裂缝里,爸爸说再去买,妈妈说太浪费了.我说去捡.爸爸妈妈都愣住了.我马上跑到学校找到教科学的王老师,借了磁铁,一口”最聪明.”这是我爸爸妈妈都没有想到的.


生 2:有一次,科学课上,老师让我们玩橡皮泥,做成“小猫”、“大象”、“小猪”、“小狗”放进水里,都往下沉。老师说你们能让橡皮泥浮起来吗?杜飞做成长方体,杜军成做成圆柱体放到水里,都往下沉。我们眼一眨,心一想,马上用橡皮泥,做成“船形”,放到水里,橡皮船浮起来了。


生 3:一次美术课,老师出了一道题目:要我们画《山里藏着一所小学校》。有的同学画了山、树,露出了学校的一角;有的露出了学校升的国旗……老师看了,连连摇头,不满意。我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山,一个小孩系着红领巾,背着书包,向山上的小路走。老师看了,连连点头。老师说:“王梅的画,画出了藏,有创意!”


[教学反思]


本案例首先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一系列学习课文实践活动,理解课文内容,模仿三徒弟的画,营造有数不清骆驼的情景,培养创新意识。又回忆所学课文,发现课文中哪些人有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升华到创新能力。学生有效参与,培养创新意识,有分析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达到解决问题有创新的能力。如果此案例只有学生参与,有创新意识,不达到解决问题有创新能力的目标,学生的参与就变得无效。学生的参与是否有效,关键要看是否达到目标,是否有创新能力。当然有效参与就有创新能力,绝不是参与就一定有效。参与是基础,有效是条件,创新是结果。只要有创新,参与就必然有效。反过来,没有创新,参与就无效。

→ 点击查看“罗国英”的其它作品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