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揠苗助长》教案(7)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教材分析:


《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了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 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揠”。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的寓意。


(3)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掌握寓言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2)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自学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寓意。能够与小组成员共同探讨,解决不懂的问题。


(3)能够通过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不可急于求成。


教学重难点:体悟寓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和老师一起上课的还有一个人,你们想不想认识他?(想)好。抬起手和老师先写一个字“揠”。写完后提问:这是什么字?(ya)揠是什么意思?(拔)你们知道拔什么吗?(苗)板书:苗 拔苗的目的是什么?(助长)同时板书:助长


2、齐读课题


3、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个人就在《揠苗助长》这个有趣的故事中。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渎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次;遇到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情况


大家都读好了吗?(读好了)那老师检查检查。多媒体出示下列词语:(其中:焦 疲 纳 勃 枯 宋是红色的)


巴望 焦急 筋疲力尽


白费 纳闷 兴致勃勃


枯死 宋国 一大截


1)、自读上列词语


2)、开火车读上列词语


3)、刚才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有几个字是红色的)对,这几个字我们不仅要认会,还要写会。请打开学案77页做读拼音写汉字的第一行。做完后同桌互查。


4)、交流互查情况


在做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焦”字不能少一横;“闷”字不能多一笔。)


5)、齐读红色的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现在,我们把这些词宝宝送入课文中,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


1)、学生自渎课文


2)、同桌互相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


3)、多媒体出示。谁能用下面的句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宋国有个农夫,盼望禾苗( ),就把禾苗


( ),结果( )。


4)、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农夫)同时板书:农夫。农夫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这还得从他种上禾苗后说起。[]


四、细读课文,体悟寓意


1、谁来读第一自然段。请几个学生读,其他学生认真听。听懂了什么?(焦急)


2、默读课文,用笔画出从哪些词语或句子可以看出农夫焦急?


3、交流画的情况


从哪些词语或句子可以看出农夫焦急?指名汇报,同时理解:巴望、焦急的意思。农夫为什么焦急?(他巴望禾苗快点长大)同时板书:禾苗快长。这也是农夫的愿望(同时板书:愿望)。由此看出,农夫是怎样的一个人?(急于求成)同时板书。农夫是想什么办法实现自己的愿望的?(拔苗助长)同时板书。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这个方法的?(第二自然段)


4、自读第二自然段,读后同桌交流农夫是怎样拔苗助长的?教师巡视。


5、汇报交流情况


谁来上台表演农夫是怎样拔苗的?请两个学生表演。农夫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把他累得怎么样?(筋疲力尽)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虽然农夫累得筋疲力尽,但是农夫却很(高兴)


6、从哪儿知道的?(兴致勃勃)兴致勃勃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好,我们共同用兴致勃勃的语气读农夫说的话。指名用兴致勃勃的语气读农夫说的话。


7、农夫的愿望实现了吗?(没有)从哪儿知道的?(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同时板书:结果 禾苗枯死。这可以用哪个词概括?(事与愿违)


8、禾苗为什么会枯死?以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9、汇报讨论情况


禾苗为什么会枯死?指名回答。(农夫把禾苗拔起来,不能吸收水分和养料)这说明农夫不懂植物生长的规律,违背了事物的规律,所以他的愿望没有实现。同时板书:违背规律。


五、总结全文,认识寓言


像《揠苗助长》这样短小而生动的故事,故事又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把它叫做“寓言”。含有两个故事的,我们叫它“寓言两则”。同时板书:寓言两则。齐读。


那么《揠苗助长》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览砟兀


多媒体出示:教师引导得出,并且齐读一次。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能_____、______,否则_______!


六、作业


多媒体出示:


1、跟爸爸妈妈说说《揠苗助长》这个故事。


2、课外读读其它的寓言故事,明白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板书设计


寓言两则


揠苗助长


愿望 禾苗快长 急于求成


农夫 办法 拔苗助长 违背规律


结果 禾苗枯死 事与愿违


教学反思:


这则寓言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勾勒出了古代一个可笑的人物形象,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


寓言具有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载。它能通过一个内容简短明白易懂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奥的道理。因此,课堂上如何结合“寓言”的特点,让学生能更好地学文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从《揠苗助长》的课题着手,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揠苗是什么意思?揠苗能助长吗?那为什么还要揠苗呢?带着这些大问题,在图片、录象等现代技术教学手段的辅助下,帮助学生有条理地理解文本内容。


其次,抓住关键词句,如“巴望、焦急、筋疲力尽、一大截”等,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做做动作,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在说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例如:说说“巴望”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对于句子“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则通过3次不同层次的朗读——“着急地读,急、觉得时间过得非常慢,觉得真是度日如年啊”来理解揠苗人因急而感到时间过的非常缓慢,层层递进。在理解“筋疲力尽”的时候不是死板地用语言来解释,而是让学生来做做揠苗人拔苗的动作,说说自己的感受,周围人说说他拔完苗会有什么感觉,什么样子,这样在形象的展示同时通过说话练习就可以非常自然贴切地理解“筋疲力尽”了。


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因此,理解寓意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花长时间来说那些道理,是不合适的,他们的认识水平限制了他们抽象地理解寓意。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紧紧扣住课题:《揠苗助长》这4个字,特别是“助”,抓住“那个人为什么要揠苗?怎么揠苗?结果怎么样?”这3个前后相关的问题,在充分理解寓言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读文理解中明白揠苗人的“帮助”是起到了反作用,这都是因为他的帮助违反了禾苗的生长规律。


这样,寓意的深刻理解就自然地渗透在文本内容之中,在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短小的文章故事,通过了解课文内容和语言的精练准确之美,初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含义和浅显易懂的语言之间的和谐、融会贯通。即根据寓言简练清楚的内容学习,通过揠苗人可笑的行为与学生自生生活经验的比较,明白寓言深含在文字中的寓意。


综观全堂课,教学设计不够新颖,能吸引学生的成分比较少,可以采用读完课文后,让学生对本故事进行表演,以进一步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同时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