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读者》说课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一. 教材分析


《小读者》是新教材三年级(下)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小学生李真真发现自己喜欢的少年读物里有两个错别字,便不辞辛劳地跑了许多路,去向杂志编辑部提出意见的故事。整个故事以作为编辑的“我”和李真真之间对话展开,在对话中逐步展现了作者从“诧异”到“激动”不断变化的心理过程。对于小读者---李真真的描写,作者则以神态描写为主,表现了小姑娘的真诚、认真和负责。文末的一句话,是作者发出的感慨,反映了“我”鞭策自己认真工作,虚心向小读者学习的真实情感。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理解词语有哪些方法,也尝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决。那么这个单元,教师应在“合适”上做文章。鉴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个方法比较常用和实用,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对这个方法有所侧重。


三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因此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基本能够了解主要内容。但是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学生对于作者说发出的感慨不能够理解,或者是能理解但说不清楚,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点拨和启发。


课文内容故事性强,线索比较清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让学生尝试根据板书复述课文。


三.关于教学目标


目标一: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8个“辑、诧、典、幺、尴、尬、辣、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诧异、将信将疑、尴尬、一本正经”词语的意思并加以积累。指导“尴尬”字形书写。


本课需在阅读中认识“辑、诧、典、幺、尴、尬、辣、唔”8个生字,教学中要根据生字本身特点,在字音和字形上有所侧重。如“辑”“幺”“唔”的读音;“尴尬”的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诧异、尴尬”词义。


目标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语言与神态、动作结合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特点;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人物心理,并有感情的朗读好相关语段。


本文的特点是对话描写贯穿全文,所以我想要让学生通过文字去感受对话特点,学习对话描写,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除此之外,阅读教学以读为本,通过自由读、竞赛读、引读等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各自的感受和体验。


目标三:从李真真不辞辛劳去杂志社提意见的故事中,学习主人公对事情的认真态度和负责精神。


这是本课的情感目标。有了上个环节对于李真真语言的品读,朗读的层层深入,加之适当的想象,学生对于李真真的品质感悟水到渠成。


四.关于教学设计


(一)展开想象 突破难点


“朋友有困难就要及时帮助”李真真那颗纯洁的心灵打动着作者。为了帮助朋友,跑了许多路,没有任何怨言,这种责任心触动着作者。这是作者将小读者视为良师益友的关键所在。为了让学生能顺利解决这个难点,在学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想象题:以“李真真”的身份来说一说当时发现错别字后的想法,尤其对于 “跑许多路去编辑部提意见,李真真究竟是如何想”做积极讨论。学生充当了其中的角色,通过现有的课文语言进行合理想象,从而感悟人物品质。这种“文本对话”既能看出学生是否理解课文,也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是很不错的。[]


(二)尊重学生主体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大体相同的心理特征,所以能够对他们进行集体教学,提出共同的基本要求。但是同中有异,相同的心理特征表现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总是带有个人的色彩。这种个人的特点就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因此,学生完全有理由根据自己的喜恶和自身特点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说与写 。比如:学生说文章主要内容时,我采用提供句式和基础好的学生带动差生的形式扩大说的范围。教学结束后,我让学生自主选择回家作业。我个人觉得教学应该更看重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令人欣喜的是水平一般的同学都敢于向高层次挑战。由于他们端正的态度和全情的投入,因此完成的质量普遍较高。由此可见,有了选择,不仅兼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时孩子们的创造能力有了发挥的余地。他们不必拘泥于一种形式学习,学起来自然就更带劲了。


(三)重视板书的作用


板书是教材内容的高度提炼和精要展示,这对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理清教材脉络,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来说,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但如今的教学中,我们却发现板书的“利用率”不高。有些板书只供于某个环节使用,甚至有些板书只是起了“出示”作用,学生提及后就被弃置不用了。我觉得在讲求板书设计艺术美的同时应让板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对文中的关键字词进行了梳理,形成了提纲式板书,并让学生根据板书尝试复述课文作为学习总结。这样一来,板书始终贯穿于教学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使整个教学b整体感更强了。


教学反思


在正式上课前,我对于抓神态,说感受,体会人物品质这个环节比较担心。尽管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但因为描写李真真的句子多达7句,所以交流时一定很散,整个板块教学就不够紧凑。结果的确出了些意外:第一个发言的就说了12节,而我因为慌神,还是按照教案上课;句子找到了,但怎么也说不明白,表达不清自己的意思;……


其实现在回想,我当时其实可以抓住这个契机,直接进入重点学习,以这个关键句“带”出其它能表现李真真认真负责的句子,这样的教学就更紧凑了。对于学生怎么也说不明白的地方,不如就自己加以总结告诉学生。因为教学过程尽管以学生为主体,但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不必要一定要让学生感悟出不可。对于交流过散的现象,教师可以以引读的方式“穿针引线”,加强整体感。


机智,应该是一个成功的授课者的法宝。灵活地应用它,整个授课的空间会在无形中得到延展。也许一个灵光闪现就会开启无数智慧的头脑;也许一个妙手偶得就能点亮无数双闪亮的眼睛。


那么,如何培养这一素质呢?


1.真正能以学生为本,改变口头上大喊口号,但教学时却仍希望学生最好能根据自己设计好的教案来回答的心理。


2.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3.备课更细致,想得更周全,要考虑到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解决方案,启发的方法。


4.积累相关的机智经验,善于思考,遇到问题不回避,不绕弯。


训练材料


一.圈出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我读着一封封读者来信,心里像灌了密似的,甜滋滋的。做为一个少年读物的编揖,最大的辛福莫过于听到少年读者对于刊物的赞美啦!(4个)


二.小试身手


第一组:叮嘱、心疼、感激、情不自禁


第二组:满不在乎、得意、耐心、不好意思、心服口服


用其中一组词语(最少用上3个)连成一段话;这些词语都必须用作人物对话的提示语;段中的几句话要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力求表达出人物的某种好品质。


三.兴趣题


1.“读者”的意思是“阅读书刊文章的人”。类似的称呼还有: 者、 者、 者


2.根据要求改写句子,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小姑娘见我不说话,脸上现出不安的神情,小声地问我:“叔叔,我提得对吗?”


提示语在中:


提示语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