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过河》教学教案 1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第三册的《小马过河》是篇童话。课文借小马过河这件事,说明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而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还要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篇童话情节生动有趣,对话很有特点,又特别接近儿童的口语,适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课文篇幅较长,故事含义深刻,对低年级学生来讲,理解会有一定困难。针对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本课的训练重点可放在:①按故事的经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读懂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明白老马讲的道理;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具体教学过程,可采用以下步骤:


一、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做到读准读通,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


二、逐段读讲,具体理解课文内容。


1.第1段(1、2节)


(1)什么事使小马高兴得连蹦带跳?


(2)怎样读才能表现出小马当时的心情?


(应以天真、活泼、高兴而又肯定的语气读。)


2.第2段(3、4、5、6节)


(1)一条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什么事使小马为难了?理解“为难”的意思。


用“为难”的语气读小马心里想的话。


(2)小马问牛伯伯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


(有礼貌、询问)


(3)老牛的回答用什么语气?(平静,因为他认为河水很浅。)


(4)小松鼠拦住小马喊什么?要用什么口气?(急促,声音要高,速度要快,尤其第二个“别过河”语气还要加重。)


(5)小马轻信别人的话,不动脑筋,连忙收住脚步,理解“连忙”。


3.第3段(第7小节)


(1)小马回家后,怎样回答***问话的?


理解“难为情”(害差、难过或惭愧的意思)。


(2)在小马的两次答语中,都出现省略号,这里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而是表示心里很为难,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的。


(3)老马是怎样教育小马的?(要读出既严肃又亲切的语气。)


4.第4段(第8小节)


小马听了老马的话后小心地趟过了河,要注意读出小马自信、不怕困难的语气。


三、抓住重点段落,读段识篇。


《小马过河》的第7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段中妈妈教育小马的一句话是这篇童话的重点难点所在,教学本段可采用以下方法:


1.突出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思维。


在指导朗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找出重点词句。如:小马和妈妈说话时的神态怎样?有什么动作?(难为情,低下了头)妈妈用什么态度对小马说话?(亲切)妈妈说了些什么?(“光听……是不行的。”“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找出这些词句后,不仅要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词语的一般意思,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理解这些词句所包含的意思。如:小马所以“难为情”,是因为没完成任务,“低下头”是因为“不动脑筋”,没“试试”,而感到惭愧。“不动脑筋”这是一个关键性的词语,实指小马没有“仔细想过”老牛和松鼠说的话。


老牛和松鼠说过哪些话呢?这就需要联系前面所学的内容,找出最能表现小马“不动脑筋”的句子。引导学生把思路转到前面学过的段落,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老牛说水很浅,小马就“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立刻”这个词说明小马没有动脑筋:松鼠说水很深,小马又“连忙”收住脚步,“连忙”这个词也说明小马没有动脑筋。这样一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更深入一步了。


2.联系全文,明白道理。


“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是全文的中心句。对这一重点句子,要引导学生联系全文,逐步加深体会。可提出以下问题来帮助理解。


(1)老牛说河水很浅,松鼠说河水很深,它们谁说得对?为什么?


(它们说得都对。它们所以说得不同,是因为它们身体条件不同,感受也就不同,并不是瞎说。)


(2)光听别人说为什么不对?


(因为别人的话,是根据别人的感受来讲的,不一定适合自己。光听不想,就无法了解实际情况,就不能把事情办好。像小马光听不想,就不知道水到底是深还是浅,自己到底能不能过河。)


(3)应该怎样做才对?


(动脑筋,亲自试试。)


(4)小马听了***话,懂得了什么?


四、练习分角色朗读。


五、分析生字字形,指导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