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雨来》第二课时教学实录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初读,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指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概括每一部分的小标题。


四、想想课文的哪部分内容最能表现雨来的英雄气概的?并写写批注。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主要内容。


二、直奔“英雄”。


片段1:


老师:昨天我们交流了课文的第四部分最能凸显雨来的英雄气概。请同学们再次沉下心来默读课文的这部分内容,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抓住每一个细节用心品读,想想你从哪个词,哪句话读出雨来的英雄气概来的,就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学生做批注,教师巡视,做个别指导:你可以联系自己的体验想象雨来承受的痛苦。


交流:


学生:(读句子)“扁鼻子军官把书扔在地上,伸手往皮包里掏。雨来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子眼睛的!’”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雨来当时很害怕。


老师:害怕什么呢?


学生:他怕鬼子真的挖小孩子眼睛的!


老师:假如是你看到鬼子往包里掏东西,想到这些,你会怎样?


学生:很害怕,都要哭出来了!


老师:那你就把这种害怕恐惧的感觉读出来!


学生朗读(比刚才有了明显进步)。


老师:,刚才你抓住雨来的心理活动来谈,很好!(随即板书:心理)谁再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片段二:


学生:(读句子)“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我从这体会到雨来被打得很惨,但是他还是不说出李大叔的秘密。假如是我早已经受不了。


老师:你是从雨来的话语中体会到他的英雄气概,而且还联系自己的感受来谈,真好!你想此时的雨来被打得怎样呢?


学生:鼻青脸肿。


学生:遍体鳞伤。


学生:鲜血直流。


学生:他被打得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


老师:是呀,此时的雨来被凶残的鬼子打得鼻青脸肿、遍体鳞伤、鲜血直流,但是他还是——


生(齐):咬着牙,说:‘没看见!’


老师:你们听老师读这三个字,你觉得怎么样?(老师读‘没看见!’,读得铿锵有力,轻描淡写)


学生:不行,雨来都被打得这样了,老师好像读得很轻松!


学生:雨来这时候已经没有力气了,不能读得这么大声。


老师:那你来试试!


学生:“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读得声情并貌)


齐读。


老师:我们从雨来艰难吐出的三个字感受到他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板书:语言)


片段三:


学生:(读句子)“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我知道鬼子这时候已经被雨来气得受不了了,我还可以联系上面说的鬼子打得累了来谈。鬼子一定是很高大的,力气一定很大,他都打累了,就可以知道雨来受了多少苦了![]


老师:老师提议大家为他精彩的发言鼓掌。他刚才能联系上下文,结合鬼子的反映来谈雨来的坚强不屈。我们也一起来读读体会体会。


片段四:


老师:课文中有一段话详细描写了鬼子毒打雨来的情景,找出来好好读读,圈圈关键的字词,,相信大家的感受一定更深刻!


学生自读自悟。


老师:谁来读读这段话?老师提个建议,你就把你的体会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好吗?


学生:(读)““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灶沿上。”


老师:当你读着这段文字时候,又什么感受呢?


学生:我特别恨日本鬼子,他们简直不是人,是畜生,这样对待一个小孩。


老师:那你读到哪些字词时,心里的这种感受尤其强烈呢?


学生:特别是读到“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这些地方时我都要气炸了!


老师:那你再读读!


学生:(朗读有进步)


老师:你还读出什么?


学生:我真为雨来担心,担心他会受不了的。


老师:你的这种感受是通过哪些字词体会到的呢?


学生:当我读到“雨来疼得直咧嘴”“ 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灶沿上”时感受到的。


生(一起读)。


片段五:


学生:(读句子)“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我从这里可以读出雨来被打得快受不了了,我还可以从这幅图中看出雨来身上到处都是鲜血。


老师:在敌人凶残的折磨下,雨来有说出李大叔的下落吗?


生(齐说):没有!


老师:真好,你抓住此时雨来的神情、外貌感受雨来的英雄气概。(随即板书:外貌、神情)


老师:同学们,请你们再好好读读这句话,你还从句子中看到了什么?


学生:看到雨来的鲜血滴在书本那句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上。


老师:此时在雨来遭受敌人毒打的时候写这句话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吗?


学生:(朗读后,略有所悟)我想雨来在被敌人毒打时心里一定在想着那句话。


学生:我想老师教育雨来要做一个中国人,所以雨来才坚持下来。[]


老师:让我们走进雨来,走进雨来的心理,去聆听他在心理一次次默默地念着的那句话!


老师:当雨来坐在昏暗的教室里,大声地跟着老师念道——


学生: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老师:当雨来被敌人抓住,一次次毒打时,他又想起了那句话——


学生: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老师:当雨来被敌人摧残得遍体鳞伤、脸色苍白、鲜血直流时,还是那句话在支撑着他——


学生: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三、总结写法。


1、指导学生看板书:


小英雄雨来 心理


语言


神情


外貌


动作


2、我们刚才从雨来的心理、语言、神情、外貌、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了他的英雄气概,这种描写就叫——直接描写。


3、我们刚才还从扁鼻子军官的句子中,看到雨来宁死不屈的英勇形象,那这是什么描写呢?


(教师略微做个侧身的动作)——这就是侧面描写。


四、提出问题:


1、课文的第四部分重点向我们描绘了雨来的英雄气概,那为什么作者还花那么多的笔墨介绍雨来的身世,雨来被妈妈追打,雨来上夜校等事情呢?


2、学生默读,思考。


3、交流:前面的那些内容是为了交代事情的前因后果,假如没有前面介绍雨来会游泳,故事的结局就不是这样了。


片段五:


老师:那老师读两个句子,你们听听这两个句子对描写雨来的英勇形象有没有必要。(朗读)“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指导学生先读读这两个句子,然后做批注写写自己的理解。


老师:我们先来交流第一句话。


学生:我觉得没有必要,因为这里主要是写雨来的英雄事情,这些句子跟课文主要内容无关。


老师:这是你的见解!谁有不同的意见吗?


学生:我觉得有必要,因为第一句话写出了芦花村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


学生:我也觉得有必要,因为这样写出了芦花村很美。


学生:这样写出了一种诗一般的感觉!


老师:你的感觉真好,老师奖励你读读这诗一般的句子,大家再想想把芦花村写得像诗一般美有什么其他的用意吗?


生(陶醉地读句子)


老师:你想芦花村本来是那么的美,可是自从……你们联系下文想想这句还有什么用意?


学生:我知道了,这句话写出了芦花村在鬼子来之前是很美的,可是鬼子来了之后这里就变了!


学生:芦花村以前是很和平的,可是日本鬼子把这里糟蹋了!


学生:把芦花村写得越美,就越写出作者对鬼子的恨!


老师:是呀,芦花村原来是那么充满诗情画意,可自从鬼子入侵以后这种美就荡然无存了!(转身对刚才觉得没意义的学生说)你现在还觉得这句话没必要写吗?(学生摇头)那我们继续交流第二个句子。


学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出了大家对雨来的死感到伤心。


老师:你是从哪个字词感受到大家的难过悲伤呢?


学生:我从“飘飘悠悠地飞着”体会到,雨来小小的生命就像这芦花一样飘走了!


学生:芦花随风飘飘悠悠,可以看出大家的心也飘飘悠悠的。


老师:是呀,大家此时都以为雨来已经死了!难怪老人会含着泪说——


生(齐):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老师:此时大家的心也像这飘拂的芦花一样悬在空中!还有别的见解吗?


学生:我从“红绸子”知道,好像天边的云彩也是雨来用鲜血染红的!


老师:这句话写的是芦花村的景色,但表达出的却是大家对雨来的惋惜与悲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