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红军走过的路 教案与相关资料》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给课题添加内容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理解15个词语,认识多音字。


3、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4、感受儿童团员们从小有志气,有毅力,不怕因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4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方法:破题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谈谈对红军的认识,领会红军品质。


2、揭示课题,读题,解题


3、据题质疑:(主要问题有)


⑴谁在什么时候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


⑵他们为什么要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


⑶他们在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途中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克服?


⑷他们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结果怎样?


二、初读感知:


1、尽情地读,可轻声读,放声朗读,也可独自读,小组合作读


要求:(1)读准生字,理解新词,读通课文,


(2)读出你的感受,读出你的感情,思考以上几个问题


(3)提出疑难问题。


2、交流读书结果: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提出不懂的词语适当解决。


(2)回答以上四个问题所在的段落,理清课文脉络,分段


(3)交流分段结果


(4)谈谈你读懂了什么,并再次质疑,根据情况解答。


三、学习第一段:


1、自学课文,回答:他们为什么要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


2、交流


3、概括段意


4、指导朗读


四、布置作业:


尝试自己解决另两个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自主探究,学习第二、三段


1、① 师引读:儿童团员们始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虽然4月的川北,春意盎然------


② 你从这段话中读懂了什么?


理解“春意盎然”、“心急如焚”,体会环境烘托的作用领会对比写法


③ 感情朗读本节


2、出示问题:他们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途中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克服?


3、小组合作,初步研读课文4-6节后交流:


累--壮胆睡大庙


饿--吃供品馒头


怕--紧挨*着坐


4、最使你感动的哪一点?再次研读课文4-6节


5、再次交流,说明理由,感情朗读:


(1)夜宿神庙:着重体会环境的烘托作用


①说神庙可怕,理解“愈发”、“耸立”、“龇牙咧嘴”、“凶神恶煞”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神庙可怕


③谈谈自己的感受,或质疑


④感情朗读


(2)朝食供品:体会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


用换词法领会“嚼”字的妙用


分角色朗读


6、他们的困难就这些吗?还会有哪些?他们又是怎样克服的?


①读第7节第1句后,回答


②根据自己喜欢,选择其中一点,或此外的困难,展开想象写话


③交流


7、学到这里,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这些儿童团员们说?


8、理解妇女部长何连芝说的话的意思[]


(1)谈谈为什么说他们是“党教育出来的英雄少年”?


(2)课题“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有没有更深的意义吗?


9、朗读课文,概括第二、三段的段意


三、拓展作业


再现儿童团员们与红军战士重逢的情况


1、自由组合,讨论儿童团员是怎样与红军重逢的,重逢时大家的表现,以及问长问短说些什么等


2、编写剧本


3、确定演员,编导短剧


第三课时


一、复习


二、学习单元提示,概括主要内容


1、自学提示,回答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及步骤


2、回答本课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借助课后第三题,自己尝试概括主要内容


4、交流


5、师小结


三、诵读自己喜欢的句段


四、展示同学们的表演


五、拓展课外阅读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浙教版教案2篇+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 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一、 揭题


同学们,在我们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中有这么一句歌词:沿着革命先辈的光荣路程,爱祖国……那么这“光荣的路程”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


二、 检查预习情况


1 读读写写


春意盎然豌豆跋山涉水神龛龇牙咧嘴心急如焚凶神恶煞


2、 组词


婉()陷()泼()冽()


豌()掐()跋()咧()


3、 多音字填空


干()馒头调()皮供()应


干()活调()查供()品


4、 思考填空


四要素包括()、()、()和(),其中事情又有()、()、()、


三、 默读课文,给文章分段,理清文章脉络。


1、 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要求:快速地默读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 交流分段结果。


3、 按段意归并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 质疑问难


五、 课堂练习


1、 完成作业本2.3两题


2、 自由朗读课文。


课后小结:有几个生字容易写错,如:跋豌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围绕课后练习第一题细读课文第二、三段,理解儿童团员们沿着红军的路前进中克服了哪些困难,为什么说他们是党教育出来的英雄少年。


重点难点:


感受儿童团员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 听写词语。


2、 指名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 紧抓重点词“是党教育出来的英雄少年“进行教学。


1、 指名朗读第一段。


2、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3、 齐读第三自然断。思考:本段有几句话?


4、 交流明确。


(1) 这是一个长句。先写看到的景象,接着写行动,再转折到今日的行动。[]


(2) 用“虽然……但是……所以……”说话。


(3) 防句练习


(4) 指导朗读


5、 默读4-6自然段,思考:


(1) 儿童团员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


(2) 交流明确。


儿童团员(又饿又累又怕),饿了,就();累了,就(),怕了就()。


(3) 指导朗读,体会红小鬼的心情。


6、 齐读最后一段。


(1) 理解长句子的含义。


一是概括了儿童团员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中,路途的劳累,生活的艰苦,时间之久,路途之远;二是反映了儿童团员的顽强精神,终于赶上了红军大部队。


(2) 讨论“你们真是党教育出来的英雄少年”


三、 学习“单元提示”


四、 课堂练习


完成作业本1、4。


课后小结:第三自然段这个复句能理解,但自己写就困难很大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本单元的“提示”,学习用给课题添加内容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根据课堂概括主要内容


一、 复习检查。


指名说“为什么说儿童团员是党教育出来的好少年?”


二、 小学“提示”明确单元训练重点。


我们已经学过按段意归并法和回答几个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上堂课我们已经用段意归纳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请一位同学说说。


1、 指名说主要内容。


2、 学习“提示”,明确方法,意义和步骤。


3、 操作。


(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谁)


(为什么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怎么做)


(结果)


4、 交流。


指名说——相互说——集体说——填写


三、 朗读课文


四、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按要求填写主要内容行,不过组织成一句通顺的话就有点困难。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浙教版教案2篇+相关资料)


长征简介


1934~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就途。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然而博古、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中央军委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红军锐减。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制定了红军尔后的战略方针,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他们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名义指挥红军的行动。[]


遵义会议后,鉴于川敌布防严密,中央红军确定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特别是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中央红军灵活机动地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以少胜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随后出敌不意,主力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迅即西进,4月下旬以一部在翼侧策应。5月初,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由于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红军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区。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6月中旬,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红四方面军原在川陕根据地,为向川甘边发展,1935年3月28日至4月28日取得强渡嘉陵江战役的重大胜利。然而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等擅自决定放弃川陕根据地(亦称川陕苏区)向西转移。5月初,共八万余人开始长征,中旬占领了茂县(今茂汶)、理番(今理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军以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为战略方针,中共中央决定将两个方面军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中共中央随右路军跨过草地,抵达班佑、巴西地区。8月底,右路军一部在包座全歼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师约五千余人,打开了向甘南前进的门户。9月张国焘率左路军到达阿坝地区后,拒绝执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并要挟中共中央和右路军南下。毛泽东等于9月10日急率第一、第三军(后组成陕甘支队)继续北上,夺取腊子口,突破国民党军渭河封锁线,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城),先期结束了长征。11月21~24日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和红军扎根在陕北奠定了基础。


在国民党重兵对鄂豫皖根据地围攻的情况下,红二十五军和鄂豫皖省委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于1934年11月从河南罗山县开始西移,在鄂豫陕边建立根据地,粉碎国民党军两次“围剿”。次年7月过陇东,9月与陕甘根据地的第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第十五军团。第一、三军团到达后,与之合编为红一方面军。


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军二、六军团,于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转战湖南、贵州、云南三省,击溃国民党军的拦截,渡过金沙江,经西康、四川,于1936年6月底至甘孜,与张国焘率领的南下受挫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二、六军团合组为二方面军。7月,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在红一方面军接应下,10月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军长征结束。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长征经过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博古等领导人实行军事冒险主义、军事保守主义的战略指导下,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趋严重。湘赣革命根据地(亦称湘赣苏区)红军反“围剿”作战的处境,也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了给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探索战略转移的道路,命令红军第6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湖南中部发展游击战争,并同红军第3军取得联系。1934年8月7日,红6军团突围西移,经两个多月转战,于10月下旬到达黔东印江县木黄,与红3军(后恢复红军第2军团番号)会师。接着,两军向湘西发起攻势作战,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亦称湘鄂川黔苏区)。


10月初,国民党军重兵集团继续向中央苏区腹地推进。这时,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博古等领导人,未经中央政治局讨论,即决定放弃中央苏区,到湘西与红2、红6军团会合。10日晚,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5个军团以及中央、军委机关直属队共8.6万余人,从瑞金、古城等地出发,开始长征(见彩图)。红军第24师和地方部队共1.6万余人,在项英、陈毅领导下,留在当地坚持斗争。


21日晚,中央红军以第1军团为左路前卫,第3军团为右路前卫,第9军团掩护左翼,第8军团掩护右翼,中央和军委机关及直属部队编成的军委第1、第2纵队居中,第5军团担任后卫,从江西于都县城西南的王母渡、新田之间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25日全部渡过了信丰河。此后,中央红军继续以甬道式的队形携带大量笨重的物资器材沿山路西进,行动缓慢。直到11月15日,才先后通过了国民党军的第二道、第三道封锁线,进至临武、蓝山、嘉禾地域。这时,蒋介石以16个师的兵力专事“追剿”,并令粤军、桂军共9个师进行堵截,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宜章至湘江之间广大地区的国民党军兵力薄弱,担任“追剿”、堵截的国民党军,因派系矛盾,动作不一。这种情况,便于红军机动作战。然而,博古等领导人一味退却的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25日,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分4个纵队,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前出湘桂边境的西延地区。27日,红军一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国民党军南北对进,向红军发动了全面进攻。红军在湘江两岸经过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接着进至西延地区。至此,中央红军由长征开始时的8.6万余人减为3万余人。[]


湘江之战后,蒋介石重新调整部署,向黔阳、洪江地区转移兵力,企图围歼红军于北出湘西的路上。在此危急时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的与红2、红6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举行会议,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中央红军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从而使红军避免了覆灭的危险。20日,中央红军分两路西进,连克剑河、台拱(今台江)、镇远、施秉等城,于1935年1月7日占领遵义城。


1月15~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举行了扩大会议。这次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制定了红军尔后的战略方针,从而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共产党。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他们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的名义指挥红军的行动。


中央红军进占遵义后,蒋介石以几十万兵力,分路向遵义地区进逼,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川黔边境地区。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北渡长江,进至四川西北部创建新的苏区。1月19日,中央红军从松坎、桐梓、遵义地区向土城、赤水方向前进,于29日一渡赤水河,进入川南。这时,国民党军分路对中央红军进行追击堵截,并加强了长江两岸的防御,企图围歼红军于长江以南、叙永以西、横江以东地区。中革军委根据这一情况,决定红军暂缓执行北渡长江的计划,改在云贵川边境地区机动作战。2月11日,红军掉头向东;18~21日二渡赤水河,返回黔北;2月下旬,在遵义地区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2个师又8个团。遵义战役后,国民党军改取堡垒主义和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企图围歼红军于遵义、鸭溪狭小地区。红军为寻求新的战机,向西转进,于3月16~17日三渡赤水河,再入川南。蒋介石急令其“追剿”部队向川南进击,企图围歼红军于古蔺地区。在国民党军再次向川南地区集中的情况下,中央红军突然转向东北,接着于21日四渡赤水河,秘密折回黔北。27日,中央红军以第9军团在马鬃岭地区钳制国民党军,主力向南急进,31日渡过乌江,逼近贵阳,把“追剿”之国民党军甩在乌江以北。4月8日,中央红军主力从贵阳、龙里之间突破国民党军的防线,乘隙向云南急进,27日进抵昆明附近。29日,中央红军由寻甸、嵩明地区转向西北前进,于5月9日从皎平渡渡过金沙江。在乌江北岸单独活动的红9军团,经黔西、水城西进,于5~6日从东川(今会泽)以西的树节、盐井坪地段渡过金沙江,接着与中央红军主力会合。至此,中央红军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同年3月28日至4月21日,红军第四方面军取得了嘉陵江战役的重大胜利。然而,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张国焘,擅自决定放弃川陕革命根据地(亦称川陕苏区),向西转移。5月初,红四方面军和地方武装及苏区机关人员等共8万余人,开始长征,于中旬占领了以茂县(今茂汶)、理番(今理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为执行在川西或川西北创建苏区的计划,于5月15日由会理附近地区继续北进。在北进的路上,既有冕宁以北大凉山的彝民区,又有天险大渡河。蒋介石以薛岳、刘湘等部南攻北堵,企图利用彝汉民族矛盾和大渡河障碍,围歼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20日,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迅速北进,顺利地通过彝民区,于24日晚攻占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歼灭守军两个连,控制了安顺场渡口。25日,红军第1团第2连的17名勇士,由连长熊尚林率领,冒着守军的猛烈火力,战胜大渡河的激流骇浪,乘船强渡成功,击溃左岸守军1个营,巩固了滩头阵地。但这里水流湍急,不能架桥,中央红军仅*4只小船无法在短期内渡过河去,而此时尾追的国民党军已经迫近,情况十分紧急。为迅速渡过大渡河,中革军委决定,以红军第1师及干部团由安顺场继续渡河,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沿大渡河右岸北上,左右两路夹河而进,抢占泸定桥。沿右岸前进的先头部队红4团,多次击溃川军的拦阻,兼程急进,于29日晨夺占了泸定桥西桥头。泸定桥的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由川军第38团主力防守。在红军到达之前,守军已将铁索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下13根铁索链悬在大渡河上,形势十分险恶。经过紧张的准备,红4团于当日16时发起夺取泸定桥的战斗。在该团的火力掩护下,由第2连的22名勇士组成的突击队,在连长廖大珠率领下,冒着守军密集的火力,攀踏着悬空的铁索向东桥头攻击,胜利占领大桥,并冲入泸定城内。红军后续部队紧跟过河,歼灭守军大部,占领泸定城。接着与由左岸北上的部队会合,至6月2日,中央红军全部胜利地渡过了大渡河。至此,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的企图彻底破产。


中央红军渡过大渡河之后,继续北进,占领天全,并乘胜突破了川军芦山、宝兴防线。接着,中央红军以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翻越了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的夹金山,向懋功(今小金)方向前进。这时红四方面军正由岷江地区分路西进,先头部队攻占懋功,一部进到达维。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在北进达维途中,同红四方面军一部会师。18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到达懋功地区。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总兵力达10余万人。[]


早在1934年冬,在国民党军集中40多个团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亦称鄂豫皖苏区)围攻的情况下,根据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指示,红军第25军2900余人于11月16日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平汉铁路以西转移,开始长征。12月,红25军转战到陕西省雒南(今洛南)庾家河地区。此后,红25军在鄂豫陕边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至1935年5月,经过蔡玉窑、文公岭、石塔寺等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第一次“围剿”,开辟了鄂豫陕边苏区。7月上旬在袁家沟口歼国民党军1个旅,接着北出终南山,粉碎了国民党军第二次“围剿”。红25军为配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北上,于16日从西安以南丰裕口出发,经户县、周至县境西进,进入甘肃,攻占两当。转而北进,于9月16日在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苏区)的永坪镇同红军第26、第27军会师。接着,合编为红军第15军团。


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合后,中共中央根据全国形势和当面情况,提出了创建川陕甘苏区的战略方针,而张国焘却主张向青海、新疆或西康(今四川西部、西藏东部)等偏僻地区退却。为统一战略思想,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6月26日在懋功以北的两河口举行会议,决定了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创建川陕甘苏区的战略方针。据此,中革军委制定了夺取松潘的战役计划。7月18日,中共中央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21日,中革军委决定以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部为红军的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徐向前(兼),政治委员陈昌浩(兼),参谋长叶剑英。另将中央红军的第1、第3、第5、第9军团依次改为第1、第3、第5、第32军。由于张国焘的阻挠,延误了红军北上的时间,松潘战役计划未能实施。8月上旬,中共中央决定恢复红军第一方面军番号,周恩来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为了继续贯彻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中革军委决定进取甘肃南部的夏河、洮河流域。8月15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张国焘率领由第5、第9、第31、第32、第33军组成的左路军,从卓克基地区出发,向阿坝地区开进;21日,前敌总指挥部率领由第1、第3、第4、第30军组成的右路军,从毛儿盖地区出发,向班佑、巴西开进。中共中央、中革军委随右路军行动。红军指战员历经艰辛,通过人迹罕至、气候变化无常的茫茫草地,左路军先头纵队于20日到达阿坝地区。右路军于8月27日到达班佑、巴西地区。8月29~31日,右路军第30军和第4军一部,采取攻点打援的战法,在包座全歼国民党军第49师约5000人,打开了红军向甘南前进的门户。[]


在红军右路军向班佑、巴西前进的途中,中共中央电令张国焘,要左路军迅速出墨洼、班佑,与右路军并力东进。红军右路军到达班佑、巴西地区后,毛泽东、徐向前、陈昌浩联名致电张国焘建议左路军迅速出班佑,向右路军*拢。但张国焘制造借口,不执行中共中央的指示,并命令已进到墨洼附近的部队返回阿坝。接着,张国焘提出红军主力南下川康边天全、芦山、道孚、丹巴等地的计划,对抗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并电令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接着,他又提出"彻底开展党内斗争",企图危害中共中央。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叶剑英识破了张国焘的阴谋,机智地报告了毛泽东。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于9月10日率领红一方面军第1、第3军(后组成陕甘支队)继续北上,于16日逼近川甘边界的要隘腊子口。17日拂晓,红军一举夺取了天险腊子口,18日占领哈达铺,胜利进入甘南。接着,突破国民党军渭河封锁线,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到达陕甘苏区的吴起镇。至此,红一方面军主力历时1年、纵横11个省、行程2万5千里的长征胜利结束。11月初,红军陕甘支队在甘泉附近地区同红15军团会师。会师后,中共中央再次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辖第1军团(陕甘支队编成)、第15军团。11月21~24日,红一方面军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


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共中央北上方针,1935年9月命令左路军和右路军之第4、第30军分别由阿坝、包座地区南下,企图在川康边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苏区。10月8~20日,南下红军发动了绥(靖)崇(化)丹(巴)懋(功)战役,击溃川军6个旅。24日,又发起天(全)芦(山)名(山)雅(安)邛(崃)大(邑)战役;11月13~19日,红军在名山东北百丈地区同川军十几个旅激战7昼夜,虽歼灭川军1.5万余人,但红军也伤亡近万人。1936年2月,红军被迫向西转移,4月进入道孚、炉霍、甘孜地区。至此,红军由南下时的8万余人减为4万余人,张国焘南下行动遭到失败。在中共中央劝导和督促下,经过朱德、刘伯承及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斗争,张国焘被迫于6月接受了中共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


1935年9月,国民党军集中130多个团的兵力,采取持久作战和堡垒主义的方针,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亦称湘鄂川黔苏区)和红军发动了新的“围剿”。在国民党重兵的进攻下,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委分会决定红军转到外线寻求新的机动,开辟新苏区。11月19日,红2、红6军团共1.7万余人,由湖南桑植地区出发,退出湘鄂川黔苏区,开始长征。红军经4个月转战,于1936年3月30日进到贵州西南的盘县、亦资孔地区。这时,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张国焘电令红2、红6军团北渡金沙江,同红四方面军会师。红2、红6军团遂于31日离开盘县地区,分两路向西急进。4月25~28日,分别从云南西北部的石鼓、巨甸地段渡过金沙江,向北前进,连续翻越了几座大雪山,于7月2日到达甘孜地区,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5日,红2、红6军团和红32军奉中革军委电令,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萧克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


7月初,红二、红四方面军从甘孜、炉霍、绥靖出发,共同北进,广大指战员以惊人的革命毅力,克服重重困难,通过了茫茫数百里的草地,击溃了国民党军的拦截,于9月初胜利进入甘南,控制了漳县、洮州、渭源、通渭、成县、徽县、两当、康县8座县城及广大地区。这时,红一方面军主力由宁夏的豫旺堡附近地区南下,接应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10月9日和22日,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见彩图)。至此,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部胜利结束。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中,红军转战14个省,冲破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经受了艰难险阻的考验,终于胜利地完成了战略转移。红军长征的胜利,为开展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浙教版教案2篇+相关资料)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江泽民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


首先,我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全国各族人民,向领导红军创造这一历史伟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向在长征中浴血奋战的红军指战员,向当年全力支援红军长征的各族人民特别是各革命根据地的人民,向在座的和所有健在的功勋卓著的红军老战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六十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在会宁和将台堡胜利会师,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长征,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长征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丰碑上。


我提议,全体起立,为在长征途中和在各地革命斗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默哀!


同志们,红军长征是在当时国内外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的。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我东北三省,虎视眈眈地窥视整个中国,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向全国发出了武装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号召,提出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广泛动员和组织抗日救亡运动。然而,国民党蒋介石置民族危亡于不顾,顽固坚持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集数十万大军,于一九三三年九月对中央红军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党内『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艰苦的长征和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此后,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六军团即后来的红二方面军,也相继撤出鄂豫皖、川陕、湘鄂川黔等根据地,踏上了长征的征途。[]


在长征路上,国民党蒋介石纠集主要军力围追堵截,妄图置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于死地。英雄的红军在毛泽东等同志的领导和指挥下,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激战嘉陵江,血战独树镇,在川黔滇鄂豫陕广大地区调动敌人,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终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长江南北的红军队伍和游击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紧紧依*人民群众,坚持游击战争。创建陕甘和陕北革命根据地的西北地区红军,同先期到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一起,打破了敌人的重兵『围剿』,为党中央把革命的大本营安置在西北创造了条件。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的东北抗日联军,坚持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地下斗争的党组织,以及党领导的各方面力量,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都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长征,是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一场大搏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


长征的胜利,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深深植根于中国各族人民之中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长征的胜利,宣传了党的主张,撒下了革命的火种,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长征的英雄事迹,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也震惊了世界。


长征的胜利,实现了我们党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的前进阵地,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红军担负起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的使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长征的胜利,保存和锻炼了革命力量。经过长征考验的共产党员和红军将士,是我们党和军队最可宝贵的财富,许多同志后来成为治党治军治国的骨干。


长征的胜利,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是,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是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的最重要的保证。


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胜利,既是为了缅怀红军的光辉业绩,也是为了记取长征的历史经验,发扬长征的革命精神,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当年长征,物质极其匮乏,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但是红军将士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他们*的是什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的是全党全军的坚强团结和军民之间的大团结,*的是红军战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长征途中,我们党举行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遵义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遭受严重挫折的教训,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我们党首先是中央领导集体开始自觉地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这是我们党在理论上和政治上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中国革命的发展从此打开了新局面。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都反复和充分证明了一个历史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创造性地走自己的路,使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最根本的思想基础。


长征途中,在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克服了王明的“左”倾宗派主义,粉碎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图谋,全党全军和军民之间实现了革命大团结。在同强大的敌人和恶劣的自然条件的殊死搏斗中,各路红军互相支援,密切配合;红军将士政治上同心同德,生活上互相帮助,在困难和危急的时刻,总是把方便和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困难和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团结战斗的光辉篇章。红军十分重视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所到之处,坚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严格遵守群众纪律,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坚强的团结保证了长征的胜利。今天,我们要继续发扬这种伟大的团结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军在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基础上的团结,不断促进全体人民和一切爱国力量的大团结,使之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振兴的巨大力量。


长征途中,红军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是世所罕见的。但是,千难万险压不倒红军将士。没有气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娉侄懒⒆灾鳌⑹凳虑笫牵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当前,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在为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任重而道远。这是新的伟大长征。我们党已经形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定了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跨世纪的宏伟蓝图。现在的关键是,要在实践中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要为取得新长征的胜利付出巨大而艰辛的努力。[]


早在建国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也多次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那种认为现在物质条件改善了,不再需要艰苦奋斗的想法,是完全不对的。我们党现在所处的环境和肩负的任务与红军长征和革命战争时期不同。当时我们处在战争环境之中,主要任务是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现在我们处在和平环境之中,主要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我们今日为之奋斗的建设事业,是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革命事业的继续。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何时候都不能涣散革命意志,懈怠奋斗精神。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彻底改变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贫穷落后的面貌是异常艰巨复杂的任务。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需要我们不断地发扬长征精神,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传统。


我们要把长征精神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作为在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行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革命作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大公无私,清正廉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我们要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开拓前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道路上不断夺取新的胜利。(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浙教版教案2篇+相关资料)


图片资料


图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放大图片)


江西省瑞金。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于1934年10月10日率红1方面军从这里开始长征。


红军突破第一道封锁线的地点之一——固陂


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的地点之一——城口


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的地点之一——宜章渡口


红军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地点之一——广西省界首渡口[]


红军一渡赤水的渡口之一——土城


红军二渡赤水的渡口之一——太平渡


红军三渡赤水的渡口之一——茅台


红军四渡赤水渡口之一——二郎滩


红军翻过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


红军翻过的大雪山——打鼓山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浙教版教案2篇+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 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一、 揭题


同学们,在我们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中有这么一句歌词:沿着革命先辈的光荣路程,爱祖国……那么这“光荣的路程”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


二、 检查预习情况


1、 读读写写


春意盎然豌豆跋山涉水神龛龇牙咧嘴心急如焚凶神恶煞


2、 组词


婉()陷()泼()冽()


豌()掐()跋()咧()


3、 多音字填空


干()馒头调()皮供()应


干()活调()查供()品


4、 思考填空


四要素包括()、()、()和(),其中事情又有()、()、()、


三、 默读课文,给文章分段,理清文章脉络。


1、 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要求:快速地默读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 交流分段结果。


3、 按段意归并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 质疑问难


五、 课堂练习


1、 完成作业本2.3两题


2、 自由朗读课文。


课后小结:有几个生字容易写错,如:跋豌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围绕课后练习第一题细读课文第二、三段,理解儿童团员们沿着红军的路前进中克服了哪些困难,为什么说他们是党教育出来的英雄少年。


重点难点:


感受儿童团员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 听写词语。


2、 指名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 紧抓重点词“是党教育出来的英雄少年“进行教学。


1、 指名朗读第一段。


2、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3、 齐读第三自然断。思考:本段有几句话?


4、 交流明确。


(1) 这是一个长句。先写看到的景象,接着写行动,再转折到今日的行动。


(2) 用“虽然……但是……所以……”说话。


(3) 防句练习


(4) 指导朗读


5、 默读4-6自然段,思考:


(1) 儿童团员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


(2) 交流明确。


儿童团员(又饿又累又怕),饿了,就();累了,就(),怕了就()。


(3) 指导朗读,体会红小鬼的心情。


6、 齐读最后一段。


(1) 理解长句子的含义。


一是概括了儿童团员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中,路途的劳累,生活的艰苦,时间之久,路途之远;二是反映了儿童团员的顽强精神,终于赶上了红军大部队。[]


(2) 讨论“你们真是党教育出来的英雄少年”


三、 学习“单元提示”


四、 课堂练习


完成作业本1、4。


课后小结:第三自然段这个复句能理解,但自己写就困难很大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本单元的“提示”,学习用给课题添加内容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根据课堂概括主要内容


一、 复习检查。


指名说“为什么说儿童团员是党教育出来的好少年?”


二、 小学“提示”明确单元训练重点。


我们已经学过按段意归并法和回答几个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上堂课我们已经用段意归纳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请一位同学说说。


1、 指名说主要内容。


2、 学习“提示”,明确方法,意义和步骤。


3、 操作。


(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谁)


(为什么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怎么做)


(结果)


4、 交流。


指名说——相互说——集体说——填写


三、 朗读课文


四、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按要求填写主要内容行,不过组织成一句通顺的话就有点困难。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