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传说》教案之二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重阳节风俗的由来,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帮助学生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家乡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习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现在哪位同学能背诵,并告诉大家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


在民间流传着关于重阳节来历的美丽传说,同学们想不想了解重阳节到底是怎样来的呢?板书:重阳节的传说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出新课的学习,学生的积极性浓厚。在此基础上学习新课,激发了学生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的学习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


(2)学生二读课文(和同座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


(3)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4)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多读课文,教师在课上给足时间,每次读书应明确要求,注意读的质量。]


(三)指导认字和写字


(1)屏显本课的生字。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3)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重点探讨交流“妻、拜、瓶、侵、袭”这5个字的写法。教师板书给学生看。


(4)学生练习写5个生字、3个词语;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


(四)语文实践活动:调查访问:家人、邻居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五)作业:写生字抄词,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默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板书:拜师学艺斩妖除魔纪念桓景


(二)深入研读


1.指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哪一句话概括了桓景为什么要拜师学艺。出示:桓景病好后,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受害。


指读、评读:感受桓景为民除害的决心异常坚定。


2.默读第四自然段:还能从哪里看出桓景下定决心要为民除害?


结合学生汇报,出示重点内容。


出示: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山又一座山,趟过了一条河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鞋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从“终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桓景拜师学艺历尽了艰辛,可见他为民除害的决心多么坚定。][]


出示: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终于见到了费长房,同时支持着他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能否把桓景怎样勤学苦练的补充具体?


[这个教学环节的目的是读写结合,既理解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的精神,又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学习传说故事的写作特点,为本单元的习作打基础。从写作角度说,传说故事多半是口头流传的,要求便于记忆,所以多用反复、对比、重叠等修辞方法,使故事情节在反复、对比中产生扣人心弦、发人深思的艺术魅力。学生在表达时不用告诉他们这些内容,能模仿上文去说就可以了。]


3.过渡:桓景一心为民除害,不怕艰辛拜师学艺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他又是怎样铲除妖魔的,你有什么感受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4.学习第二部分:出示灯片


思考题:桓景是怎样铲除妖魔的,你有什么感受?


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问题。


(2)画出让你感动的词句,简单批注。


(3)有感情地朗读。


交流汇报,理解重点:


(1)到了瘟魔出来那天,桓景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让大家带在身边,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后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联系上文理解桓景按照师父的办法去做,做好了斩妖除魔的准备。]


(2)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桓景对准他的后心“嗖”地掷出宝剑,“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桓景奋勇除魔,毫不畏惧的精神,再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学生对桓景为民除害的敬佩之情。]


(三)总结课文


1.填空: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妖魔、为民除害。——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人们就把这一鼋凶“重阳节”。


2.你喜欢桓景吗?说说为什么。可以用上“因为……所以……”。


3.说说家人、邻居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四)作业


1、把重阳节的传说讲给家长或别的小朋友听。


2、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3、推荐阅读《语文同步课本》中的民间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