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回报父母。
3.结合课文内容,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孩子和母亲之间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的故事。今天这堂课,我们要来认识一对母子,看看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出示《妈妈的账单》。学生齐读课题,随机理解“账单”。
3、默读课文,读准字音,尤其是带有拼音的字词,把课文读通顺。二、走进课文,初步感知
1、检查朗读课文
(朗读中,帮助学生纠正了“怦怦直跳”、“塞进”等词语的读音,在表扬学生部分词语读得准确的基础上,理解了“报酬”、“慈爱”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师:同学们,昨天钟老师已经让大家去预习过课文了,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 1:小彼得是一个商人的儿子。有一次,他给妈妈写了一份账单,索取她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账单上些着:“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取回生活用品 20芬尼 把挂号件送往邮局 10芬尼 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 20芬尼 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10芬尼 共计:0芬尼 母亲看到后把钱放在了小彼得的餐盘旁边,还给彼得也写了一张账单,上面写着:彼得欠他母亲如下款项: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 0芬尼 为他十年中的吃喝 0芬尼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 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 0芬尼共计:0芬尼 看到账单后,彼得觉得很羞愧,他把60芬尼塞进了妈妈的上衣口袋。
师:看得出来,你已经很好地去预习过课文了,能流利地说出课文所讲述的内容。可是,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时候,我们必须说的简练,抓住主要的来说,让别人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出示“索取报酬”、“如愿以偿”、“羞愧万分”三个词语),谁能用老师屏幕上出示的三个词语来简洁地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意思。
生:彼得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他经常帮父母做事。有一次,他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报酬。妈妈看到后,把给彼得的报酬放在了他的餐桌旁边,并给彼得也开了一份账单。彼得如愿以偿。但看完账单他感到惭愧万分,就把钱还给了妈妈。
师:这位同学能够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来概括课文内容,真不简单。我们是不是该给他一点奖励呢?
生:是!(全班掌声响起)
(此环节设计意图: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难点,他们往往会选择课文中的一些段落或许多句子来讲述,一般都会说得比较详细。对能主动站起来回答的同学我首先给予肯定,然后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可以通过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再用简要的语言进行概括,以便学生慢慢地接受,慢慢地掌握其方法。)[]
三、再读课文,加深体会
师:知道了课文所讲述的主要内容,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个发生在小彼得和他妈妈之间的故事。
1、学生快速默读全文
师:读了以后,哪个词出现的次数比较多?
生1:报酬
师:引出“报酬”的还有一个重要词语是什么?
生2:账单
师:对。课文中不仅多次提到了“账单”,还出现了两份账单。那么,这两份账单都写了些什么内容呢?它们又有什么区别呢?让我们来好好研究研究吧!
2、大屏幕出示两份账单
(1)、比较账单,发现区别。
(男生读彼得写给妈妈的账单,女生读妈妈写给彼得的账单。)
师:一份是彼得写给妈妈的账单,一份是妈妈写给彼得的账单。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份账单有什么区别?
生:彼得给妈妈的账单上的总数是60芬尼。而妈妈给彼得的账单上都写着0。
师:是的,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么,除了从金额的数量上来区别外我们还能从其他地方来进行比较吗?比如劳动时间、劳动量的大小等。
生:妈妈的账单上的时间是十年,彼得的账单上没有写时间。
师:是啊,十年了,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从日常的照顾到每一次生病时的护理,妈妈为彼得做了很多。可事实上,又何止这些呢。假若我们把妈妈的账单再列得更详细一些的话,你觉得还可以写上些什么?
(2)、补充账单,加深感悟。
生1:妈妈每天接送彼得上学,放学。
生2:下雨的时候还给彼得送雨伞。
生3:妈妈还为彼得洗了很多很多的衣服。
生4:彼得生日的时候给他买生日蛋糕。
……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对,彼得一直幸福地生活在妈妈的身边。每天,妈妈任劳任怨地照顾着他的饮食起居;生病的时候,妈妈又无微不至地给他关怀,彼得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妈妈的辛勤付出。
(此环节设计意图: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联系到自己的生活6际,通过对妈妈的账单的补充来了解母亲所付出的无数心血,近一步让学生体会母爱的的广博、无私。)
3、既然妈妈为彼得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她写给彼得的账单上都是“0”芬尼呢?(出示账单)
师(过渡语):妈妈对彼得的爱无处不在,可是给彼得的账单上却写着“0”芬尼,如果你是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觉得妈妈为我付出得太多了。
生2:我感受到妈妈太伟大了!为我做了那么多事还不求回报。
生3:我会有些不好意思,我不应该向妈妈要钱。
生4:妈妈为我付出的太多了,我以后要好好回报她。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精彩,相信小彼得在读这张账单时一定也想到了很多。从这张写满“0”芬尼的账单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妈妈对孩子的爱。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妈妈对彼得的爱,你觉得应该是什么?[]
生1:伟大
生2:无私
生3:无价(随机板书:无私、无价)
教师小结:是啊,这位母亲用自己无声的行动告诉了孩子:妈妈对孩子的爱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那种爱是无私的,是无价的,从来都不需要报酬。
4、小彼得最后是怎么做的?
师(过渡语):面对餐盘旁边的60芬尼和母亲这份载满爱的“账单”,小彼得是怎么做的呢?
生:他把钱还给了妈妈。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小彼得小心翼翼地把那60芬尼塞进了她的上衣口袋。
(1)出示最后一段,全班齐读。
师:小彼得是怎样把钱塞进母亲口袋的?哪些词最能反映彼得的当时的心情?
生1:羞愧万分
师:你能解释它的意思吗?
生:羞愧万分就是感到非常惭愧。
生2:还有蹑手蹑脚
师:你知道什么叫“蹑手蹑脚”吗?
生:就是走路很轻的样子
师:他为什么要“蹑手蹑脚”地走近母亲?
生:因为他感到很惭愧
师:那你能蹑手蹑脚地走到讲台上去吗?
生:能(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来理解词语的含义,从而体会人物的心情。)
师:表演得真不错!同学们都知道,此时的小彼得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他的心里是充满愧疚的。让我们用缓慢一点的语气一起来读读这段话,感受小彼得当时的惭愧和内疚吧。
(2)集体朗读体会
5、你喜欢小彼得吗?说说你的理由。
师:你喜欢文中的小彼得吗?为什么?
生1:喜欢。因为他帮助大人在花园里干活。
生2:我也喜欢。因为他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生3:喜欢。因为他帮妈妈把挂号件送往邮局。
生4:我不喜欢彼得,因为他向妈妈索要报酬。
师:那他收下那60芬尼了吗?
生4:没有。
师:那知错能改的孩子是不是好孩子呢?
生4:是
师:那知错能改的小彼得是不是也讨人喜欢呢?
生4:恩。
(原以为学生都会回答“喜欢”,没想到也有学生回答“不喜欢”。因此我就抓住彼得知错就改这一点来让学生明白知错能改还是个好孩子,引导学生要学会宽容别人的错误。)
教师小结:同学们,如果彼得当时收下了妈妈给他的60芬尼,那我们可以认为他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可在看到妈妈的账单的时候,他很快就领悟到了,妈妈一直在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着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过报酬,跟妈妈的付出相比,自己所做的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于是他马上改正了自己的做法。所以说,彼得依然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四、课外延伸,升华主题
师:同学们,你们今年几岁啊?
生:11岁
师:也就是说,你们的父母已经为你们辛劳了整整十一年。我想,在这么多的日子里,一定有许多事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1)说说父母为你所做的事。
生1:有一次我生病了,爸爸带我去医院看病。
生2:妈妈平时都把好吃的东西留给我吃。
生3:我要什么学习用品妈妈都会给我买。
……
(2)说说你为父母做过的事
生1:我以前帮妈妈洗过碗。
生2:妈妈下班回家,我会给她泡上一杯茶。
……
教师总结:
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理所当然地接受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在享受亲情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回报。比如: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捶捶背,端上一杯热茶;帮厨房里忙碌的妈妈擦擦桌子洗洗碗;给下班回来的爸爸递上一双舒适的拖鞋等等,尽我们的努力去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也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爱。有了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爱的传递,相信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快乐,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