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叶船》教材分析及说明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教材分析


栾城县城关学区 邢雅欣 冶河学区 张肖岭


玩是儿童的天性但是玩什么却千差万别在孩子的眼里,蓝天、大海、山、水、花、草,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孩子的玩具然而,吴成笔下的童年欢乐则来自于小小的芦叶他们用芦叶做成一只只小小的芦叶船,这种快乐远离城市的喧嚣,是一种自然的从内心流露出来的朴素与真挚


课文共有八个自然段, 1、2自然段,作者先回忆了自己的家乡,这是快乐玩耍的基础在长江口的崇明岛上,“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还有就是芦苇,“一开春,河边就冒出芦苇来,那芦芽一根根直立着,像小船上的桅杆”当芦芽长出芦叶后,就如同桅杆上升起了绿色的风帆,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水应该是好玩的,水里捉鱼的经历也应该是好玩的,但作者这里要介绍的是芦叶带给人们的欢乐 “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便采芦叶做小船玩”小小的芦叶给他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


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详细回忆了小伙伴们玩芦叶船的情景,使我们感受到了芦叶船给作者童年带来的不仅是快乐,还有智慧首先,普普通通的芦叶可以做成各式各样的船,“大阔叶折成大篷船,小窄叶做小舢板”还有一种“把三五片芦叶叠在一起,做成三桅杆、五桅杆的大船”孩子们操作这些船也是得心应手,他们“把船做好后,在船底吐上一口唾沫,跑到小木桥上,把芦叶船往河中央轻轻地一扔,保险翻不了船”船顺风开走后,孩子们还“用芦叶卷成喇叭,”吹奏着“欢送它们远航”第二天放学回来时,“我们”再去寻找自己的芦叶船,“谁做的都能认出来”


自然为孩子提供了材料,孩子则从大自然中得到了动手与开发智力的机会


第5—8自然段讲了“我”和表兄到长江边玩芦叶船的情景,芦叶船给我们带来遐想与希望表兄说把芦叶船“放到江里也翻不了”而且还要亲自证明给我看,他“顺手采来三片芦叶,折了一只三桅杆的船,在船底吐上一口唾沫,轻轻地放进江水中”,表兄说话的语气和动作的娴熟使我们看到生活在江边的孩子的活泼、聪明和自信当看到“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我”又惊又喜,而且还引发了“我”无尽的遐想:芦叶船“是不是也开到长江里了呢?”“是不是也漂到东海里了呢?”随着芦叶船越漂越远,小作者的思绪也是越来越远,小小的芦叶船把作者带入了无限遐想的空间


文章写得形象鲜明,生动感人读着文字,一幅幅画面便历历在目一般,一只只小小的芦叶船出现了,又一只只漂远了,作者那种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对芦叶船的喜爱,自然流露笔端文章的结尾,则给人无尽的遐想,含蓄而深刻[]


教学建议:


有人说过:一个人,不知道玩,那有点傻;不知道怎么玩,那是有点笨


德国诗人席勒也曾会所过:“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的人”


以上的观点、说法不一定全面,也许是站在了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人的角度说的但是,游戏在人生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应该是肯定的


因此,学习《芦叶船》一课,在理解层面,应该尽量做到如下几点:第一、想象、欣赏江南水乡的优美画面,感受江南水乡的生活风貌;第二、体会水乡孩子的依靠水乡特有的物质资源,发挥自己的聪慧创造快乐;第三、体会作者的细致与生动地讲述经历的本领以上是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更应该成为有滋有味地学习这篇课文的支撑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问一问学生:你最喜欢玩的是什么?


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性格特点的孩子玩的东西应该不同


(2)提问学生:谁到过水乡?谁了解水乡孩子的生活?然后出示课题,引出大家要共同了解的水乡娱乐方式——玩“芦叶船”


2.初读课文,把握课文基本内容


初读课文以后让学生回答: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在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写了哪些内容理清文章的大致层次


3.讨论:作者描述的芦叶船的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


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深切感悟


4.读写结合,学习写法


课文把怎样做芦叶船、怎样玩芦叶船写得非常生动你最喜欢玩什么?能用你的笔告诉大家吗?课上可以先让孩子说一说,课下再写下来


5.本课的生字“港”字容易写错,最后一部分是“巳”;其他的生字要注意与形近字的区别,“芦—卢”“枣—喇”


6.建议本课教学两课时


教材说明


石家庄市曙光小学 耿海萍 杜倩


【教材分析】


《芦叶船》是小学语文冀教版教材第八册第四课的课文


玩是儿童的天性但是玩什么却千差万别在孩子的眼里,蓝天、大海、山、水、花、草,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孩子的玩具然而,吴成笔下的童年欢乐则来自于小小的芦叶他们用芦叶做成一只只小小的芦叶船,这种快乐远离城市的喧嚣,是一种自然的从内心流露出来的朴素与真挚


课文共有八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作者先回忆了自己的家乡,这里是快乐玩耍的地方在这一部分,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崇明岛的河道、芦芽、芦叶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水应该是好玩的,水里捉鱼的经历也应该是好玩的,但作者这里要介绍的是芦叶带给孩子们的欢乐


第三、四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详细回忆了小伙伴们玩芦叶船的情景,使我们感受到了芦叶船给作者童年带来的不仅是快乐,还有智慧首先,普普通通的芦叶可以做成各式各样的船,“大阔叶折成大篷船,小窄叶做小舢板”还有一种“把三五片芦叶叠在一起,做成三桅杆、五桅杆的大船”孩子们操作这些船也是得心应手,他们“把船做好后,在船底吐上一口唾沫,跑到小木桥上,把芦叶船往河中央轻轻地一扔,保险翻不了船”船顺风开走后,孩子们还“用芦叶卷成喇叭,”吹奏着“欢送它们远航”第二天放学回来时,“我们”再去寻找自己的芦叶船,“谁做的都能认出来”自然为孩子提供了材料,孩子则从大自然中得到了动手与开发智力的机会


第五——八自然段讲了“我”和表兄到长江边玩芦叶船的情景,芦叶船给我们带来遐想与希望表兄说把芦叶船“放到江里也翻不了”而且还要亲自证明给我看,他“顺手采来三片芦叶,折了一只三桅杆的船,在船底吐上一口唾沫,轻轻地放进江水中”,表兄说话的语气和动作的娴熟使我们看到生活在江边的孩子的活泼、聪明和自信当看到“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我”又惊又喜,而且还引发了“我”无尽的遐想:芦叶船“是不是也开到长江里了呢?”“是不是也漂到东海里了呢?”随着芦叶船越漂越远,小作者的思绪也是越来越远,小小的芦叶船把作者带入了无限遐想的空间


文章写得形象鲜明,生动感人读着文字,一幅幅画面便历历在目一般,一只只小小的芦叶船出现了,又一只只漂远了,作者那种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对芦叶船的喜爱,自然流露笔端文章的结尾,则给人无尽的遐想,含蓄而深刻


【学情分析】


由于《芦叶船》这篇文章讲的就是孩子们快乐的童年,并且作者在文中有很多生动形象具体的描写,再加上这些事情发生在水乡,孩子们感觉很好奇,所以他们学起来一定会非常感兴趣本课语言优美,风格清新,字里行间渗透着孩子快乐的心情,非常适合朗读,所以可以把“读”贯穿于教学始终,利用“阅读提示”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从而把握内容,体会感情最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续编芦叶船的故事,从而训练其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