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白玫瑰》一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讲述了因为车祸,一个可怜的小男孩失去了自己的妹妹和母亲,他想送给自己最爱的亲人最后一份礼物却因为钱不够而犯难,作者不仅凑钱帮助他买下了洋娃娃和白玫瑰,还亲自去了殡仪馆悼念小男孩的母亲这样一个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故事。故事发生的内容对于当今社会中自私、冷漠、无情等现象是一个有力的冲击。同时,故事还提醒我们,遵守交通法规是多么重要。整篇文章闪耀着人性的美丽,凡阅读它的人,都会为那种人间的真情、亲情所动容。
本文是阅读的好材料,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抓住了“我的心几乎停止了跳动。”一句的分析理解讲读课文1-3小节。“‘我’的心为什么会几乎停止了跳动?‘我’的心几乎停止了跳动之后‘我’做了些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三个问题帮助学生了解了发生在这个5岁男孩身上的令人悲伤的故事,作者对这个可怜又可爱的小男孩深深的同情。“理解文中矛盾之处”—— 文中第4节写“那男孩当然不会和这事有关”, 第5节却写“那男孩儿跟这事有关”,是不是前后矛盾了?通过朗读讨论,使学生明确这两句话不矛盾,“那男孩当然不会和这事有关”说明“我”心中非常不愿意这件事与小男孩有关,“我”真切地希望这事和小男孩无关。可是“我”知道这事儿与小男孩有关,只是那句话表明了“我”的期望而已。但当“我”从报纸上看到与小男孩有关的消息后,觉得“那男孩儿跟这事有关”。最后,以“课文结尾写到‘我’无法忘记那个小男孩,来到殡仪馆向男孩的母亲告别,你认为还有谁也应该向这位母亲告别?又会怎样告别?”这样两个问题把学生的视线引到那位肇事司机身上。
实际的上课过程中,当学生的回答无法令我满意时,我的问题就多了,变得琐碎、零乱,给学生朗读感悟的时间也少了。由于课文的基调是悲伤的,课堂上的气氛也很压抑,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也不够活跃。我的情绪一度有些失控,一些学生不仅没有被我感染,反而变得有些不知所措。
要改变这一状况,我觉得可以选择一段合适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自然而然地营造出一种悲伤而温情的氛围,让学生一下子就能沉浸到文章中,被文中的情节所打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会比较顺畅了。对于一些学生的回答,我也大可不必要求过高,能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的句子就行了。如果你遇上了文中的小男孩,你会怎样做,怎样说?同桌讨论说一说。“如果你遇上了文中的小男孩,你会怎样做,怎样说?同桌讨论说一说。”这样的说话训练则应该抓住不放,给学生思考表达的时间。
徐清培老师的点评让我明白备课时,应根据文章特点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口,抓住作者心情的变化串起全文,学生也能自然地读好课文,读出感情。重点抓住了,文中的一些细节,如“五岁”、“不住地抚摸””、“埋在”、“更加悲伤”、“兴奋”等关键词语感受到小男孩内心无比悲痛、对亲人的无比爱恋,这是对“亲情无价”这一情感的升华。而正是因为小男孩的这份可贵的亲情使文中的“我”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并且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助这位可怜的小男孩,这份真情是难能可贵的,也是令人赞赏的。
通过这堂课,我深深体会到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是精心备课;学生需要鼓励,需要教师给予的评价,当学生一个答案说出来,不管是对是错,教师巧妙的评价是非常有利于学生进步的。教师使学生愿意交流,愿意说真心话,整堂课就活了起来。这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