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案例(1)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云岗二小 王金萍


本文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的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 文章内容十分贴近学生生活。讲述了 怀特森老师在一节科学课上运用“故弄玄虚策略”教给学生“新怀疑主义”的故事。怀特森老师的教学方法很独特,他通过一节饶有兴趣的科学课给盲目崇拜老师的学生敲了一个警钟,对学生的思维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乃至生活习惯,给学生的一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懂得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科学的怀疑精神,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坚持真理。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 谈话导入:


师生谈话:同学们,从小到大有许多老师教过你们,哪个老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他有什么特点,能说一说吗?(指名说)


师:你们说的这些老师真是各有特点,从中可以感受到你们对他们的喜爱。一个好老师可以对他的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美国著名作家大卫·欧文的记忆中也有一个这样的老师,他就是――怀特森先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大卫·欧文回忆怀特森先生的一篇文章,齐读课题。


评:通过让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老师,引出作者的老师,这是一个读者和作者知识情感的交接点,这样可以引领学生很快进入文本情境,产生阅读兴趣。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师:我发现你们在读课题的时候突出了一个词――“这样”, “这样” 到底是什么样?你认为怀特森老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这个问题。


出示:怀特森老师是一个( )的老师。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带着问题读通,读懂课文。)


课件出示:


• 凯蒂旺普斯 面面相觑 饶有兴趣


• 郑重其事 警惕 狡黠 质疑


(指名读,齐读,理解“质疑”注意“黠”“觑”的字音,字形,字义。)


评:“这样”可以说是本文的“文眼”,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这样”这个词语是对这个人精神﹑品质﹑特点的总体概括,所以抓住文眼就是把握住了文章的灵魂。


三、读悟结合,以学定教:


1初步感知:


师:刚才同学们认真读了课文,你们觉得 怀特森老师和我们平时接触到的老师一样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学生汇报交流:


他是一个用心良苦(与众不同,教会学生质疑,对学生影响深远,充满智慧,博学,很有教学方法……)的老师。


引导学生读出能说明这些特点的语句,并在旁边做批注。[]


评:放手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这是他们对怀特森老师的初印象,这个印象将在后面的学习中得以完善﹑深入﹑升华。


2导学悟情: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到怀特森老师的课堂上,他说到了一种我们从没有听说过的动物名字,那就是――凯蒂旺普斯,当同学们听到这个有趣的名字时是什么样的表现?(出示:同学们面面相觑,就连生物比赛得过奖的比利也都惊奇地瞪大了眼睛。)


师:面面相觑是什么样子?同学们为什么面面相觑?谁能用“连……也……”说一句话?


师:连生物比赛得过奖的比利也都惊奇地瞪大了眼睛,由此可见这确实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而老师却知道,如果你是在场的同学的话,你一定会想,这真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博学,知识丰富。)


师:就这样,同学们满怀信心地按照老师讲的答好试卷交了上去,可是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却是不及格,同学们是什么样的心情?(愤怒)你从哪些句子能感受到他们的愤怒?


(出示:那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讲?为什么还要考试?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头,我紧紧抿住嘴唇,控制着自己不嚷出来。)


师:这个时候,同学们认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爱捉弄人)而怀特森老师认为我们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没有起疑心)我们再回过头来来看看怀特森老师介绍的凯蒂旺普斯,看看我们该不该起疑心?谁来读?


(出示:,“那是一种夜行兽,在冰川期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绝迹了。”说着,他从讲桌里拿出一件动物头骨,向我们描述起这种动物的特征来。讲完,他把头骨交给前排的同学,让大家轮流观察一下。)


师:看到这部分,如果是你,你会提出哪些问题?


这么多的可疑点,而我们呢?(一点也没有起疑心,这些地方我们本来是应该起疑心的,而我们却没有起疑心)


我们为什么没有起疑心呢?(学生讨论)(不是知识性的,而是我们没有对老师说的话进行认真的思考,没有发现其中的疑点,我们过分相信老师了。)


这就是我们不及格的原因。谁能用怀特森老师的语气读读这段话?


(出示:难道你们自己没有想到吗?既然是“绝迹”了,我们顶多只能发现它的骨骼化石。而我却向你们描述它的夜间视力﹑皮毛的颜色,以及许多具体特征,还给它起了个可笑的名字,你们竟一点也没有起疑心,这就是你们不及格的原因。)


评:在文本的语境中理解词语,引导学生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亲历这件事,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使怀特森老师这个人物形象日益丰满。其中“我们为什么没有疑心?”这是一个碰触文章中心的问题,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不仅懂得了“我们”不及格的原因,而且会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所反思。[]


师:作者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都写了出来,那么作为当事人的怀特森老师,他在做这件事时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走进怀特森老师的内心世界,用怀特森老师的语气讲讲这件事的过程。(自己练习说一说,指名说)


师采访:我想问一下怀特森老师,您把我们这次不及格的分数登记在了成绩册上,您到底希望你的学生能从这件事中学到什么或者明白什么呢?


(出示齐读:新怀疑主义——书本写的﹑老师说的,并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谁是一贯正确的。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并且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


谁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一贯是什么意思?(总是,一直是)这句话表达了几个意思?


(板书:学会质疑,学会探索)


怀特森老师通过教给我们错误的知识,让我们领悟学习要有怀疑的精神,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呀?(用心良苦,教法独特)


评:通过角色的转换,学生们站在了怀特森老师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更加体会到了他的良苦用心,这部分内容需要学生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展开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再现当时的情景,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师:在怀特森老师潜移默化的教育下,慢慢地,同学们已经学会质疑了,你们学会了吗?比如在课堂上,当老师在黑板上写错字时,你们可以大声地说――


当老师在课堂上讲错知识时,你们可以大声地说――


当你对老师讲解的知识有疑问时,你也可以大声地说――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由此可见“凯蒂旺普斯” 在这里代表的是一种敢于怀疑的勇气和精神。在课堂上,学生们已经敢于质疑了,那么在生活中呢?


出示句子:接着他站起来,正视着老师的眼睛,说出怀疑的理由。


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你错了。“


正视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换成看着?


(正视的意思是用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不躲避,不敷衍。从中可以感受到学生敢于质疑的勇气和坚持真理的毅力。)


出示:朗读填空


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你错了,怀特森老师是一个( )的老师。(对怀特森老师的总评价。)


师小结:怀特森老师对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让我们从不习惯质疑到学会质疑,敢于质疑,从在学习中质疑到在生活中质疑。


3方法指导: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怀特森老师,文章的前半部分,作者通过一件事对他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而后三个自然段并没有直接写怀特森老师,看似多余,能否删去呢?(学生讨论)


这种不从正面描写人物,而是通过有关的人,事,景,物的描写,烘托出所要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这种描写方法就是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这样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生动,丰富读者的想象,引起读者的共鸣。[]


评:当学生大声喊出“凯蒂旺普斯”时,敢于质疑的意识和勇气已经植根于他们的心中,相信这种学习态度将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问题“怀特森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贯穿课堂始终,成为串起各个教学环节的一条主线,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重点更加突出。并且老师还结合这个文本对学生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师总结:怀特森老师虽然只教科学课,但他却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乃至生活习惯,给学生的一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大卫·欧文,他写的《第一家爸爸银行》风靡全球,试想,如果他在少年时代没有遇到怀特森老师,那么他还会是今天的大卫·欧文吗?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曾经教育他的学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思考,这样才不会被蒙蔽,我在平时读书时也摘录了这样一段话,送给同学们,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启发:


课件出示:师生合作朗读


不要因为口口相传就信以为真,不要因为奉行传统就信以为真,


不要因为引经据典就信以为真,不要因为合乎逻辑就信以为真,


不要因为根据哲理就信以为真,不要因为引证常识就信以为真,


不要因为他是导师就信以为真,不要因为说者的威信就信以为真,


不要因为符合先入P主的观念就信以为真,不要因为轰动一时,流传广远就信以为真,


这一切都可能是迷雾,


我们必须审慎﹑客观地去思维,亲自去验证它们是否真的正确,然后才能相信,不要让迷雾遮住真理的面貌。


五、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知识老人偏爱敢于质疑的人,所以在今后的读书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将句号变成问号,并最终将问号拉直!


课下希望同学们也来写写自己的老师,题目也是《一个这样的老师》。


教后反思:美国作家阿波利奈说过:怀疑把我们引向研究,研究使我们认识真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学习工作中我们首先要敢于怀疑,这里的怀疑意味着打破常规,违背常理,去向权威挑战,这怀疑的前提一定是经过深入的思考,然后提出问题。当然这只是刚迈出了第一步,提出疑问以后还要进行不断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会慢慢发现真理的踪影,由此可见敢于质疑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国自古以来却是讲究“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说一不二,学生对老师唯言是从,不敢越雷池半步,学生只习惯于去接受,去听从,创新能力很差,容易盲目迷信师长、权威、课本,就是不相信自己,这样就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所以作为老师应该思考,我们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我想不应该单纯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敢于质疑一切的精神和追求真理的态度。学完这篇课文,学生们的心灵得到了启迪,相信这将会是一篇对他们的人生产生深远影响的课文!

→ 点击查看“王金萍”的其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