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字音正确,停顿恰当,并注意语气。 2、了解全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愚公移山的精神。 3、学会本课应识会写的字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愚公移山精神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启发质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后,启发学生理解“愚公”本意指是“愚蠢的人”。教师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提出问题。
二、读通课文,整体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按照“移山”问题的提出,移山的过程,移山的结果这样的顺序理清文章的层次
三、再读课文,解决疑问。
1、读课文学生体会两场争论的内容:一场是愚公与家人的争论,一场是愚公与智叟的争论。引导学生体会两场争论的区别。第一场是愚公与家人的争论,大多数人都同意,其妻子的献疑是出于关心。是一场民主的讨论;第二场争论是与智叟的对话,是针锋相对的。
2、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愚公与智叟两种不同的态度,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引导学生体会:智叟惧怕困难,而愚公有不怕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
3、读课文,引导学生自学。老师设疑:参加移山的人有哪些?移山过程中,开始是家里人,后来是邻居,四面八方的人,最后是夸娥氏的两个大力士儿子把山搬走了。
四、学生讨论:如果玉皇大帝没派夸娥氏的两个大力士儿子把山背走,愚公的后代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移走吗?
五、归纳通读全文,组织学生讨论,这则寓言的题目为“愚公移山”,其中对“愚公”并没有讽刺的意味,看似愚,实则不愚;智叟的“智”就是所谓的“小聪明”,自以为智,实则是暴风骤雨,但没有克服困难和智慧的勇气,目光短浅。
六、拓展延伸,升华主题。读了这则寓言之后,引导学生谈对愚公移山的体会,并向课外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加深对愚公精神的理解。
七、积累内化 1、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完成,提示学生可以选四个字的词语。 2、完成课文后的练习。 3、识字写字。认读本课生字。运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字形。形声字:霄、渤、痴、娥。 “寡”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