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悦耳动听、哀伤凄婉、千古佳话”等词语的意思。知道“四面楚歌”的故事。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为线索,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 感受名将刘琨的勇敢与智慧。
教学过程:
一、了解故事背景。
1、 仔细听老师说一段话,话里的主人公是谁?你了解了他的哪些情况?
出示: 刘琨
并州刺史 驻守晋阳城
西晋名将
2、他究竟怎么有名呢?请看两则成语故事。
枕戈待旦:头枕着戈等待天亮。(是谁枕戈待旦呢?正是本文的主人公——刘琨。)
闻鸡起舞:祖狄和刘琨相互勉励,立志为国效力,半夜听到鸡叫就起床舞剑,刻苦练功。后用“闻鸡起舞”形容有志之士及时奋发,刻苦自励。
你们看,这两个成语都与刘琨有关,在《上下五千年》和司马迁的《史记》等史书中都有对刘琨故事的记载,可见,刘坤不愧为一代——名将!
3、今天,我们所要学的又一则关于刘琨的故事就发生在刘琨和匈奴人之间。
有一年,匈奴骑兵又气势汹汹地进犯晋阳城了。可这一次,这位赫赫有名的西晋名将却急得团团转了。
出示:刘琨急得团团转。
读一读,比比谁能读出刘琨的急。(评价:几分急)
这位叱诧风云,久经战场的西晋名将是不是太有失风度了呢?究竟是什么原因令他心急如焚,如此失态呢?
4、 轻声读课文第二节,找找相关语句。
5、 随机指点。
1) 有一年,匈奴骑兵五万人马入侵,将晋阳城围得水泄不通。当时晋阳城里守军不过两千。
A算一算:晋阳城里的守军要以一当几?(25)
B老话说得好,好汉难敌四手,而现在是一人要敌25人,敌我力量实在太悬殊了。难怪刘琨会急得——团团转。
2) 匈奴骑兵几次攻城,刘琨指挥守军沉着应战,占据有利地势英勇抗击,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几天过去了,援军还未到来。
A“城里的兵力在减弱,粮食在减少。”意味着晋阳城——?
B生存的唯一希望便是——援军的到来。那援军究竟会不会来呢?让我们看一段资料:
补充资料: 西晋(266~316年)
公元266年,晋武帝司马炎称帝。
西晋末期
290年晋武帝去世,晋惠帝继位,皇后挑起“八王之乱”。
306年晋怀帝司马炽继位,八王之乱结束。
311年匈奴攻陷洛阳并掳去晋怀帝。
313年晋怀帝被杀。
后晋愍帝于长安继立, 316年晋愍帝投降汉赵,最后受辱被杀,西晋亡。
C、西晋末期,怎一个乱字,真是多事之秋阿!连皇帝都自顾不暇,谁还会出兵救援小小的晋阳城啊!
3)所以,此时的晋阳城外临强敌,内乏军士、粮草,援军也是遥遥无期,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孤城啊!作为守城大将刘琨怎不急得——团团转呀![]
板书:孤城
6、可是,世上没有绝人之路,局势风回路转了,刘琨没费一兵一卒,匈奴骑兵竟然撤退了。刘琨究竟出了什么奇招救了晋阳这座孤城呢?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
板书:救
二、初读课文。
1、 轻声读课文,交流板书:一曲胡笳救孤城 (笳写拼音)
2、 了解胡笳:出示图片,解说:“胡”在中国古代指居住在北部或西部的民族。“胡笳”是我国北方民族的一种竹制乐器,类似于笛子,所以“笳”为竹字头。(补上“笳”)
3、 指名读课题,你此时怀着怎样的心情读课题?
老师听出你的语气中有几分疑惑,有几分不解。你有什么不明白?
质疑:吹奏胡笳正是刘琨的计谋,是什么启发刘琨想出这个计谋的呢?
这首胡笳曲究竟神奇在哪儿呢?
一曲胡笳曲能退兵救城的原因是什么呢?
4、 板书:34、一曲胡笳救孤城
启发? 神奇? 原因?
三、学习课文3--6小节
(一)是什么启发了刘琨想出吹奏胡笳这个计谋的呢?
1、出示:这一下启发了刘琨,他想起了当年项羽的八千兵马被“四面楚歌”唱败的故事,想出了一个计谋。
2、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四面楚歌”的故事,这个疑问就会迎刃而解啦!
媒体出示“四面楚歌”的部分插图,老师讲故事。
楚汉相争了很久,难分胜负。西楚霸王项羽和西汉高祖刘邦就约定以鸿沟为界限,互不侵犯。可是就在项羽退兵之时,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派兵追击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项羽手下大多为来自楚地的兵士。他们听到来自家乡的歌谣,有的情不自禁地跟着低声吟唱,有的感动得热泪滚滚,无不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来,哪还有心思打仗。项羽听到楚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 他以为自己的人都投降了刘邦,此时,他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与虞姬告别后,带了仅剩的二十几名兵卒至乌江。英雄末路,无颜再见江东父老,最终自刎于江边。)
3、 了解了“四面楚歌”的故事,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三节,想想句中的 “这”指什么呢?
1)默读第三小节,然后交流。
2)重点指导朗读:
出示:冷月 荒漠 山丘 孤城
皎洁的明月 一望无际的沙漠 连绵起伏的沙丘 高大雄壮的城池
A、女生读第一组词,男生读第二组词,分别说说在读这两组词时,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B、全体同学带着悲伤凄凉的心情读读第一组词。
C、是啊!此时此刻,刘琨哪有闲情逸致欣赏这清风明月,他正为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官兵、晋阳城忧虑、焦急,所以他眼中的明月是( )的,沙漠是( )的,山丘是( )的,这座晋阳城是([]
)的。
D、看到此景,刘琨触景伤情,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
“长啸”指拉长声音叫,这是一声声怎样的长啸?(凄厉)
拆字法理解凄厉。
“凄”指悲伤。刘琨为什么悲伤?
“厉”指严肃、猛烈。那猛烈尖厉的长啸声中饱含了刘琨怎样的情感?
E、让我们把刘琨孤立无援的悲伤、凄凉、,对晋王朝对援军的绝望,对入侵的匈奴人的仇恨放到这句话中读一读。
引读,读出刘琨的心情。
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冷月、荒漠、山丘、孤城……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那一声声凄厉的长啸,在夜深人静时传得很远,传到匈奴的兵营,把匈奴兵惊醒了。匈奴兵营里发出一阵骚动。
再引:那一声声凄厉的长啸,在夜深人静时传得很远,传到匈奴的兵营,不仅……还使……
3、读一读:
出示:这一下启发了刘琨,他想起了(当年项羽的八千兵马被“四面楚歌”唱败的故事,)想出了 (吹奏胡笳曲退匈奴兵的计谋。)
(二)这首胡笳曲究竟神奇在哪呢?速读第四节,找出描写胡笳曲的语句,出示并交流。
出示:胡笳曲是那么悦耳动听,又是那么哀伤凄婉,就像是年老的慈母在呼唤久别的孩子,又像是年轻的妻子在思念在外的丈夫……
1、悦耳动听何意?(悦耳是什么意思?动听呢?两个意思相近的词同时出现,可见这胡笳曲怎样?
那就是个——好听,旋律美极了,所以才能抓住人心,让匈奴人屏息凝神地倾听。
2、理解“哀伤凄婉”(哀伤的近义词是什么?凄婉的意思是什么?用拆字法解释。)
那就是个——动情、感人,所以能拨动匈奴人的心弦,使他们产生无限遐想。那匈奴兵们想到了什么呢?
3、配乐引读:
胡笳曲是那么( ),那么( ),就像是( ),
又像是( )……
4、反复读。(女生、男生、齐读)
1)那久别的孩子、在外的丈夫是谁?
他们此时正征战沙场,也许——也许——也许——(忍饥挨饿、生病、受伤、战死疆场、抛尸荒野……)
2)他们一切的一切都牵动着家中亲人的心啊!
引说想象:胡笳曲是(那么悦耳动听),又是(那么哀伤凄婉),就像是(年老的慈母在呼唤久别的孩子):“( )。”
胡笳曲是(那么悦耳动听),又是(那么哀伤凄婉),又像是(年轻的妻子在思念着在外的丈夫):“( )。”
胡笳曲是(那么悦耳动听),又是(那么哀伤凄婉),还像( )在呼唤( ):“( )。”
5、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匈奴兵们虽然都是铁打的汉子,但他们也是血肉做的心啊!听到这样令人肝肠寸断的来自家乡的乐曲,谁抑制得住对亲人的思念。
所以,胡笳曲产生了神奇的效果——引读第五节。
这胡笳曲还产生了更神奇的效果,那就是——(引读)第二天一早,卫兵赶来报告,说(匈奴兵全部撤走了)。(读出激动、狂喜的心情)
6、胡笳曲的作用奇不奇?神不神?
五、总结全文
1、了解了胡笳曲的魅力,现在你们知道一曲胡笳能就孤城的原因了吧?从文中找出相应小节。
2、交流,再引读第七节。
3、创设情境说话:
这好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瞬间在晋阳城内传开了。凡得知消息的人无不奔走相告:“( )。”
(鼓励加上三、四节内容说。
鼓励对刘琨感激、敬佩、称赞的发言。)
2、 这真是一段脍炙人口的——(出示)佳话。就这样,这段佳话被一传十,十传百,鞔相传,流传了百年、千年,于是就成了——(出示)千古佳话。感情朗读第八节。
3、 你了解了这段千古佳话,还想讲给谁听?讲不讲给自己的孩子听呢?
所以,我们相信,这段千古佳话,一定还能成为——(出示)万古美谈!
4、再读课题,说说你这样读的理由。
5、刘琨以柔克刚,不动一刀一箭,不伤一兵一卒,只吹奏了一曲胡笳,便退了围城的匈奴骑兵,挽救了一座孤城,挽救满城百姓的生命,也使得多少将士不至于埋尸他乡。怎不让人心生敬意?
让我们再读课题!
板书:
34、一曲胡笳救孤城
启发? 神奇? 原因?
长啸惊敌 悦耳动听 思乡之情
四面楚歌 哀伤凄婉 士气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