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规划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教材分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属书信体的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深切地缅怀父亲,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本文情感强烈,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教学这篇课文一是缅怀那些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二是进一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体会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识字量比较丰富,具备比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同时我们也一直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所以在单元导读整体预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按要求预习,扫除识字障碍,了解相关的资料,学生都能去做。这篇课文篇幅较长,生字多,难认难理解,像“联合国秘书长”、“维和部队”、“蓝盔”的理解,“钉”“血”“丧”的字音等学生自学难以掌握。课文是一篇书信体裁的文章,出自一个中国孩子痛失父亲后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渴望和平的真挚情感。由于小学生对战争特别是战争中痛失亲人罕有情感体验,只能从电影、电视中目睹一些场面,教师要利用音像呈现及影片剪辑、提供数据资料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缩小学生与文本在内容、时空、情感上的视界差距,凭藉课前的这一精心预设为课堂教学的精彩生成提供平台。像文中“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些抽象,有一定含义的句子,需要学生对当今世界还并不太平的现状有一定的了解,才能真正理解体悟。所以,课前指导学生从各种渠道关注时事,了解世界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18个新词;理解书信的主要内容及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从而树立维护和平的信念。


(3)技能目标:学会收集和筛选资料,学生结合资料理解重点词句和体会情感,以及培养学生质疑、解疑,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诵读导引、涵咏品味,感悟爸爸为维护和平壮烈牺牲的英勇形象和失去亲人的悲愤,从而体会和平的可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以及热切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掌握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信的主要内容,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策略】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理念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以“呼声”起首,以“悲愤”贯之,以“渴盼”作结。全文落点在“呼声”,“呼声”承载的“惋惜”、“悲痛”、“愤恨”、“渴盼”等情感意向如一红线贯穿全文始终。基于这样的理念,再注目文本情真意挚的写作特色,我设想本课教学着眼于“情”,扎根于“言”,采取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教学总策略,运用 “以疑导引,细读文本,互动生成”这一模式进行本课时教学。教学时以“情”为切入口,顺学而导,让学生在师生多元互动对话中,在情感多向交流碰撞中,受到人文精神的浸染,使自身情感脉搏与作者情感脉搏形成强烈共振,最终求得学生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建,和谐发展。因此,我试图从以下三方面构想教学:


(一)一条主线,两个板块,全息阅读。


教学时,可抓住“一条主线”: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要和平,不要战争!”“两个板块”:“感悟父亲形象,体会丧父之痛”和“世界并不太平的现状”,凭藉“呼声”提揳全文,两个板块整体规划,以简驭繁,凸显重点,做到“有所不为有所为”。


(二)以疑导引,细读文本,实现生成建构。


教学时,可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在学生据题质疑后,聚焦“呼声”,细读文本,充分把握言意融合的文本生长点。引导学生在诗歌与画面等的视听情境中,在品读父亲形象中,在“两年多来”, “呼唤的是”等的逻辑引读中,在对父亲履约如期而归的想象中,在“你是雷利,你是怎样的心情”的“移情换位”中,自主建构,逐层推进,把多元理解与语言品味紧密结合起来。


(三)顺应言语欲求,引导潜心会文,激情诵读。


在文本解读中,紧扣一个“情”字,抓住一个“愤”字,引导学生含英咀华,以心契心,此“情”此 “愤”,感同身受。“道始于情”,教学时可用语言传情,用幸(对雷利父亲履约而归幸福场景的想象)与不幸(雷利父亲牺牲的无情现实)的比照参读铺垫,用哀乐渲染,引领学生在对文本言语材料的深度拓展中,披文入情,激情诵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其间的读可以有侧重情感表达的外显的有声有色的练读、演读、悟读等,也可以有侧重于思考与想象的内隐的默读、想象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