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二则《掩耳盗铃》《自相矛盾》教学设计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发现,了解什么叫“寓言”,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1.请学生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2.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读文,进行反馈。


4.学习生字词。


读词:矛、盾、锐利、坚固、拿、卖、哑口无言


① 演示象形字“盾”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让学生感到学汉字非常有趣,


并指导书写这个字。


② 让学生把“矛、盾”两个字和“锐利、坚固”连起来说说,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


鼓励学生求异表达。


③ 用上“矛、盾、锐利、坚固、拿、卖”这些生字词,围绕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


进行连词成句的句子训练。


④ 通过选择,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哑口无言”的含义。


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


1.请一个人读故事,其他同学说说他是用什么语气来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


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3.分角色读故事,然后说说自己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4.默读课文,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看这个人。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析,通过文本对话,揭示寓意。


一个人拿矛和盾的图


自相矛盾


我的矛 我的盾


锐利 坚固


什么盾 什么矛


戳得穿 戳不穿


五、通过表演,深化对寓意的理解。


1.创设情景,指导学生分角色全员参与表演。


2.有层次的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寓意,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受到教育。


六、延伸练习。


1.鼓励学生根据本课内容提出问题,用“寓言百宝箱”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代寓言的兴


趣。


2.根据学生的兴趣,老师做重点知识的讲解。同时,把知识卡送给学生鼓励学生课后自


学。


板书设计:


戳不穿—— 盾坚固 矛不锋利


戳得穿—— 矛锋利 盾不坚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掩耳盗铃、铃铛、守株待兔、树桩、乐滋滋、锄头”。


2.朗读和背诵课文。抄写《守株待兔》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的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重点难点: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寓意。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解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教师板书:掩耳盗铃。


4.通过预习,谁知道“掩耳盗铃”中的“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


二、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则寓言。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l)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勾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勾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明明知道 只要……就……


(2)在书上勾出含有“只要……就”的句子齐读。


(3)指名用“只要……就”口头造句。


(4)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


了一个办法。


①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第(1)小题: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的


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在书上勾出写偷铃人怎么想的句子


读一读。


②这句话里用了一个关联词语,是哪个关联词语?“掩住”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如果把耳朵捂住,响声就听不见了。)


③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铃声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别人还能听见铃声吗?


(5)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还这么做 刚……就……课文中的插图所描绘的就是这个结果,指名说出图意。)


(6)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盗铃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己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关键在于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7)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朗读时要把盗铃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铃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3.总结扩展。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铃”的事?


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熟记本课生字所组成的新词。


2.用“只要……就……”造句。


3,把“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给家长听。


4.背诵《掩耳盗铃》这则寓言。


板书设计:


掩耳盗铃


想偷铃铛——掩住耳朵——被人发觉


(自欺欺人)


教学目标:


1.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哑口无言”的含义。


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4.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


重点难点:


1.重点是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难点是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