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白玫瑰》教学设计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是按“我”的心情变化为线索叙述故事的,并能联系上下文说清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2、 读懂“我”和小男孩的对话,能用连贯的语言简要介绍小男孩的情况。


3、 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亲情可贵、真情无价,同时还要懂得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


教学过程:


一、由课题导入,理清文章脉络


1、检查预习,了解文中的两位主要人物及关系


2、引导学生质疑:


作为一个和小男孩一家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两天后,我却——(生读:买了一捧白玫瑰,来到小男孩母亲举行告别仪式的殡仪馆,) “我”站在门口看见——(生读:男孩的母亲躺在那儿,手拿一枝美丽的白玫瑰,怀抱着一个漂亮的洋娃娃和那男孩的照片。)


引导质疑:你有什么疑问?


二、 自读课文,了解“我”的心情变化


1、了解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文章的一般特点——关注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


我有点好奇。


我的心几乎停止了跳动。


我再也忘不掉那男孩儿。


我始终无法忘记那商店里的小男孩……


我含着热泪离开了……


3、交流,齐读句子。


三、深入研读1-4节,体会“我”心情变化的原因


1、学习第一节,了解“好奇”的原因


(1)结合第1小节中“我”听见、看见的内容,了解“我”好奇的原因。


(2)引导学生结合句式“我看到( )听到( ),所以感到好奇。”,说清“我”好奇的原因


2、学习第2节,利用批注的读书方法读懂小男孩话中的含义,了解“我的心几乎停止跳动的。”原因


(1)从“我”和小男孩的对话中,了解小男孩的情况


师生配合读第2节中的对话


(2)学习“批注”的方法,读小男孩的语言。(具体示范后,请学生照样子批注)


(3)学生交流“我的心几乎停止了跳动。”的原因


3、学习第3小节,读懂小男孩的情况,了解“我再也忘不掉那男孩儿。”原因


结合第3小节,感受小男孩的可怜、善良、天真。


引读第3小节中小男孩的话,了解“我”与小男孩交谈的内容。


交流对小男孩的了解,了解我忘不掉那男孩的原因


4、朗读第4节,感受“那男孩当然不会和这事有关”的含义


(1)引读第4节。


(2)抓住“当然”一词,理解“那男孩当然不会和这事有关”,齐读“我”安慰自己的话。


四、学习5,6两节,深入体会亲情可贵、真情无价


1、引读第5小节,再次感受发生在殡仪馆的一幕。


2、联系“玫瑰花、洋娃娃、照片”配乐引读1—3节中小男孩的有关表现,情感体悟。


3、 学习最后一节,体会“我”内心复杂的情绪[]


(1)想象“我含着热泪离开”时的心理活动。


(2)交流,板书学生讲到的形容此时心情的词语


(3)小结


五、总结全文,引导体会作者命题的用意


1、体会作者命题的含义


(1)对照题目引导体会以《一枝白玫瑰》为题的意义。


(2)小结


2、交流、小结学习方法。


附板书


37、一枝白玫瑰


(素不相识)


圣诞节前的一天 “我”---------------------------------小男孩


(商店) 好奇 (无法忘记) 抱、抚摸、问


同情 难过 震惊…… 告诉“我”……


不幸遭遇


两天后 担心 希望 谴责……


(殡仪馆)


教学反思:


本次学术节交流活动,抱着学习的心态,我选择的课文是《一枝白玫瑰》。中年段的课文中,有些是以第一人称来记叙的。要理解这类文章,就要让学生关注作者的情感变化及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因此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能感受的作者心情变化的语句。以这条情感线索贯穿课堂,展开教学。


一、 以情感线索训练学生概括能力


在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我”对小男孩产生好奇的原因的同时训练其概括的能力。备课时,考虑到本班学生的表达水平,我将“我看到( ),听到( ),是我感到好奇。”这一句式用投影打出辅助学生的表达。这一环节,学生在抓住关键词句后能较为透彻的理解。


二、 以情感线索教给读书方法


本篇课文中有些语句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如“她已经和上帝在一起了”、“妈妈也要去了”等语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教给其“批注”的读书方法。试图利用这个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男孩的妹妹去世,妈妈生命垂危。在此基础上,才能让学生感悟小男孩的可怜、善良和天真。


三、 以情感线索指导朗读


在学生理解事情的始末后,配音乐引读课文的关键处。对文章进行梳理并借此渲染情感,让学生在读中悟情,以情促读。此环节效果较好,学生的情感被激发。


反思整节课,感觉在教授“批注”方法这一环节时并未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学生理解了文中小男孩妹妹去世和他妈妈生命垂危后,并没有对“我再也忘不掉那个男孩”进行情感体悟,个别学生仍不理解小男孩为什么“兴奋”。如果在设计教学时,将第2节和第3节的内容放在一起,让学生充分利用批注的方法研读相关语句,理解这个小男孩的“可怜”、“天真”、“善良”,将会达到预期效果。具体可以设计问题:读读课文第2、3节,说说小男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批注的方法在文中相应的地方标出;接着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最后引导学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