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教学实录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读出古文的韵味。


3、进一步的体会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体会文中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文言文的内容,并懂得其中蕴含的寓意。


2、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和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收集关于“鹬和蚌”的资料、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今天在上课之前老师要给孩子们介绍两个新朋友,一位是鹬,一位是蚌。请孩子们用最甜的声音来叫叫它们。


生:读“鹬,蚌”。


师:你们了解它们吗?


生:1、鹬的羽毛是黑褐色的,嘴又长有尖,它最爱吃小鱼、小虾,和河蚌的肉。河蚌有坚硬的外壳,一般生活在江河、湖泊,以水中的微生物为食。


师:(相机评价)相信你一定读了不少书。


生:2、我知道还可以在蚌中养珍珠。


师:(相机评价)你知道的可真不少,老师佩服你。


生:3、蚌特别喜欢晒太阳。遇到危险就会把壳合起来,保护自己。


师:(相机评价)你的语言真美。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关于鹬和蚌的资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我想找两个自信的孩子给大家介绍介绍。


大屏幕出示:鹬属于鸟类,一般生活在海岸、沼泽、河川等地。身体比较小,全身的羽毛呈黑褐色并带有斑点,嘴又长又尖,它主要以小鱼、小虾、和河蚌的肉为食。它飞行能力强,飞行时颈与脚均伸直。


蚌一般生活在湖泊、江河、池塘。有坚硬的外壳,它总是把壳一张一合的在水中悠闲地挪来挪去,并获取水中的微生物,当它遇到危险时,马上把壳合起来,沉入水中,一动不动。


师:可是生活在天上的鹬和生活在水里的蚌却发生了冲突,这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则选自《战国策》的寓言故事《鹬蚌相争》。这个鹬字非常的复杂,让我们首先来记住它。


(大屏幕演示鹬的笔画)


师:相信你们已经记住了这个字,现在请孩子们和老师一起来写这个字。(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


生:齐读课题


师:相信你们再读课题一定会读出不少疑问。


生:再读课题


师:你们读出了什么疑问?


生:1、鹬和蚌为什么要相争?


师:(相机评价)你是一个会思考的孩子。


生:2、鹬和蚌是怎样相争?


师:(相机评价)这个问题很有价值。


生:3、鹬和蚌相争的结果怎样?


师:(相机评价)你真聪明。


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俗话说得好“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请孩子们带着这些疑问迅速把书翻到53页,自由小声的读文言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大屏幕出示第一把金钥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自读课文。


师:边巡视边说“有的孩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还在查字典呢。有的孩子读了一遍还在读第二遍,甚至还在读第三遍呢。假如同桌的两个孩子都完成了自读请你读给你的同桌听并提醒他注意读准那些字的读音。[]


生:抽一个学生读。(相机正音)


师:谁来帮助他?


生:刚才他把“曝”字读错了,我通过查字典知道它是多音字在这里是晒太阳的意思应读“PU”。


师:查字典理解字的意思也是读准字音的一个好方法。你能教大家读读吗?


生:教读。生跟读。


师:你还提醒你的伙伴读准那些字的读音。


生:我想提醒我的伙伴注意“箝”字的读音,因为它是我们第一次见到的字。


师:你真能干,第一次见到都把它读正确,相信你把它放在句子中能读的更准。


生:读第一句话。


师:老师还要表扬你,“喙”字那么难你也把它读正确。“喙”字和这句话的那个字特别象?


生:啄


(大屏幕出示:喙、啄)


师:你用什么方法来区别这两个字的。


生:“喙”字上面多了一个互字少一横。而“啄”字没有上面的部分,下面多了一点。


师:老师明白了,你是区别字形来记住它们读音的。


生:我要提醒大家读准“雨”的读音。我也是通过查字典知道它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表示下雨的意思,因此应读四声。


师:你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相信有了伙伴们的提醒你一定会读的更准。


生:读(抽刚才读错音的孩子读)


师:你的进步太大了,我想把掌声送给他,你们想吗?我还想抽一个读得流利的孩子来读一读。


生:读


师:你不但读的字正腔圆,而且还很流利。相信所有的孩子都能像他一样。


生:全体读。


三、借助译文,读懂文言文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反复的读是读准字音的一个好方法。我们的编者想得非常的周到,在文言文的后面还附了译文,现在请孩子们借助译文,读懂文言文。


(大屏幕出示第二把金钥匙:借助译文,读懂文言文)


生:借助译文,读懂文言文。(教师边巡视边说,不懂笔墨不读书,有的孩子边读边用笔在勾勾画画,有的孩子读一句古文再读一句译文,有的孩子遇到不理解的字和词还在旁边打了问号这些都是读懂课文的好方法。)


师:孩子们学得可真投入呀,在借助译文来读懂文言文时有没有遇到不理解的字和词呢?


生:“箝”字我不理解。


师:谁来帮帮她?


生:“箝”在这里是夹住的意思。


师:你是用什么好方法来理解这个词的?


生:我是借助译文来理解的。


师:请把译文的那句话读出来吧。


生:读


师:看来孩子们读懂了文言文,现在老师来读古文孩子们来读译文。


生:读译文。


师:老师还想考考孩子们,男生读古文,女生读译文。


生:读


四、解读释义、读出韵味


师:看来孩子们真正的读懂了文言文。那鹬和蚌为什么争执?这个问题能解决了吗?


生:1、因为鹬去啄蚌的肉吃,蚌夹住了鹬的嘴,所以它们争起来了。


师:我还想听听其他还孩子的意见。[]


生:2、因为一天蚌出来晒太阳,鹬一下啄住了蚌的肉,蚌却一下子夹住了鹬的嘴,所以它们争了起来。


师:你真是个会表达的孩子。那我们原文又是怎么说的呢?


生: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师:你自信的告诉了我们这个故事的起因。我还想请一位同学来读读。


生:读


师:你清楚的告诉了我们鹬蚌相争的原因是,鹬啄其肉,蚌箝其喙。(教师边说边板书)孩子还可以这样告诉大家(教师范读)其实我们的古人就是这样读书的。现在请我们的孩子像古人一样大声的告诉老师鹬蚌相争的原因是?


生:读


师:刚才我们弄明白了鹬蚌相争的原因,那它们又是怎样相争的呢?


生:


师:那我们文言文又是怎样说的呢?


生:“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师:老师听明白了,如果鹬的嘴拔不出来,鹬就会被活活饿死;如果不下雨,蚌也会被活活干死的。(老师边说边板书:不出即死、不雨即死)我想请两个孩子来对读。


生:对读


师:听了你的读,老师仿佛觉得鹬和蚌好像在聊天呢!可是今天鹬和蚌却在相争。现在请孩子们和你的同桌一起来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相争的味,在练之前老师有个要求,先请孩子们,借助译文用自己的话练练,练出相争的味了,在用古文的话练练。


生:同桌对练。


师:孩子们练得可真投入呀,老师要请一位自信的孩子来读读。


生:读(抽一对生读)


师:有那么一点点相争的味了。可是孩子们请仔细想想,鹬死死地啄住蚌的肉想吃掉它,可是蚌不让鹬吃,反而紧紧地夹住了鹬的嘴,此时鹬会怎样说?


(大屏幕出示:鹬( )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 )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生:得意的曰。(并读出得意的语气)


师:面对如此得意的鹬,蚌你会怎样回应它呢?


生:当然是不甘示弱也会得意的回应它。(读)


师:好一只得意的鹬,不甘示弱的蚌。鹬还会怎样曰?


生:我认为还会恶狠狠地曰。(读)


师:蚌,面对鹬恶狠狠地态度,你服气吗?


生:一定不服,我也是不好若的,它都那么凶,我当然也会凶,以牙还牙。(读)


师:看来你们俩都不肯放过对方。鹬还会怎样曰?


生:我想此时它们一定都很生气,鹬会气急败坏的曰。(读)


师:面对如此嚣张的鹬,蚌你咽得下这口气吗?


生:当然咽不下,我会指着它的脑门,气急败坏的对它说。(读)


师:看来你们俩已经争得你死我活了。孩子们你们认为此时鹬和蚌争得怎样了呢?


生:面红耳赤


生:火冒三丈、恼羞成怒


生:气急败坏


师:从孩子们的发言中,老师明白了鹬死死的啄住蚌的肉,蚌紧紧的夹住鹬的嘴,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谁,已经挣得面红耳赤了。鹬说(师示意孩子读)蚌说(师示意孩子读);它们俩你不放我,我不放你,这简直就是生死相争呀,鹬说(师示意孩子读)蚌说(师示意孩子读);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它们俩都还不放开彼此,坚持着,相持着,此时鹬筋疲力尽的说(/师示意孩子读)蚌说(师示意孩子读)。[]


师:孩子们,鹬死死的啄住蚌的肉,蚌紧紧的夹住鹬的嘴,它们俩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这就叫做?


生:鹬蚌相争


师:那它们相争的结果怎样呢?


生:它们俩都不肯放开对方,最后被渔夫捉去了。


师:你真会思考,那我们文言文是怎样说的呢?老师奖励你把它读出来。


生: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大屏幕出示: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师:孩子们鹬蚌相争的结果是?


生:读


师:你有什么新发现?


生:老师我发现“擒”字打错了,不应该有“提手旁”的“禽”。


师:你真是个亮眼睛的孩子,一个小小的错字都逃不过你的眼睛。你理解这个“禽”字吗?


生:是捉住、抓住的意思。


师:孩子们这个“禽”字特别有意思,古代人把他当作捉住抓住讲;而现代人却把它当飞禽走兽的“禽”字理解。这就是文言文的有趣之处了。鹬蚌相争的结果是?


生:读


五、揭示寓意、升华主题


师:(边说边板书:不肯相舍,并禽之)是呀,不肯相舍,并禽之。假如你就是那个左手拿鹬,右手拿蚌的渔夫,你会说些什么?


生:哈哈,今天运气太好了,不费功夫就得到了一只鹬和一只蚌。


生:今天又可以美餐一顿了。


生:可怜的鹬和蚌呀,你们俩,假如明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含义,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了,反省反省吧。


……….


师:相信孩子们学到这里已经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现在请你们把你明白的道理用一两句话写在书上。


生:写道理(回报自己明白的道理)


师:是呀,鹬和蚌为了眼前的利益,相互争执,不肯罢休,最终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教师边说边完善板书)可是聪明的孩子,这么简单的道理鹬和蚌都不明白,所以才有了今天这个有趣的语言故事?


生:鹬蚌相争


师:其实它也是一个有趣的八字成语?


生: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师:相信此时你再读课文,不但能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还能读得有滋有味。


生:配乐读


师:特别有意思的是古人读书是没有标点符号的,相信我们的孩子们去掉标点也能读出古文的韵味。


生:配乐读第二遍


师:假如孩子们再加上摇头晃脑的动作,就更能读出古文的韵味了。


生:配乐读第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