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希望的种子》说课设计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二年级的《一颗希望的种子》。文章以种子为核心,既是西瓜种,更是童真求知的希望之种,所以此文题眼就具有了两层含义,也使得文章线索呈现了两条。在文字表述的表层线索,童年的我跟着爷爷种西瓜,上午播种,经过自己认为的“漫长的一个下午”,等待着傍晚看到瓜苗,甚至希望看到更丰厚的果实,而事与愿违,一片泥浆的瓜地即将浇灭我的美好心愿。爷爷的一次“善意谎言”之举,让我“兴奋极了”,一晚上收获了世界上最大的西瓜。藏在文字中的另一条暗线则是我的心情变化,从满怀希望——焦急等待——兴奋极了——充满希望,所有这些,都是我童真的的展现,更是爷爷对我的宠爱和对童真之举的爱护。


文章故事讲述清晰,对于二年级的同学来说,读懂第一条线索,明白故事的始末是不成问题的,学生也具备了这样的学习能力。但将种西瓜和播种希望相联系,明白文章主旨——天伦之乐却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这也正是本文人文性所在。从学生能力来看,在教学中,读懂课文,明白文章末句“在一个孩子幼稚的心田却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是教学重难点。所以,如何通过上文故事的讲读,从西瓜种迁移至希望之种是突破重难点的切入口,在此中“等待”一次的理解回事全文的转折点,更是突破重难点的支点所在。


此外,本文放置在二年级教学,除了体会文章所表现的爷孙同乐之外,对于词语的搭配也应该是语文教学中应该关注的,如文中出现的“辽阔的原野”等等,综上所述,从学生和教材两方面考虑,定如下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对词语的合适搭配能力能有所提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爷孙对话能分角色表演。


3.通过理解“在一个孩子幼稚的心田里播下一颗希望的种子”,体会文章所表述的爷孙同乐。


针对本课所定教学目标,我设计两课时来教学,第一课时主要协助学生扫除生字词的障碍,能读通课文,对文中讲述的故事有大致了解,下面我主要阐述一下第二课时的设计,在第二课时我主要分三大板块来设计教学。


一、创境入文,播下种子


1.师引读第一小节,通过课件展示“爷爷那里”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学生自读第二小节,完成词语搭配的填空,如( )的原野,( )的草垛等等。


(以这样的形式导入新课,其目的在于开宗明义,直接创境。全班同学能随着课件和练习,走入文本所预设的环境,词语搭配的练习,也使对第一课时学习词语的复习巩固,更是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感知乡村事物的美好,在同学们的回答中,教师也就能顺利引入文中“我”的愿望。)[]


2.那文中的“我”到底有什么愿望呢?自读2-6小结,用直线画出写我愿望的句子,用浪线画出爷爷的话,读一读。


(在此教学活动中,学生用不同的线画出不同人物的句子是可以轻松实现的,在学生的回答中,他们对我的愿望可以表述清楚:想在爷爷那儿中西瓜。在学生有能力回答了这个问题之后,教师的引导就比较关键了。)


3.爷爷赞成我的想法吗?


(这样一个追问,答案肯定的。)


4.从哪看出来呢?


第一个核心词“播种”也就呼之欲出了,播种的过程在学生们找从哪儿看出来时可以得到解决。


5.师边引边指导,这次翻松泥土,洒下瓜子,种下的不仅是西瓜籽,也使我愿望实现的一个起点。在充分理解播种之后,师引读爷爷的话——“接下来就是等待了”


(这一板块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能读清爷爷和“我”的话,在不同句子的理解中,体会我的兴致勃勃,满怀希望。爷爷也乐于和我一起尝试,爷孙同乐。在初步讲读后,男女生对比读一读双方的话能促进学生更好地体会感情。)


二、感悟心情,焦急等待


1.在上一板块引读爷爷的话后,师出示“我不懂得等待是怎么回事。”文中的“我”是怎么理解“等待”的,你觉得他等待时在想些什么呢?齐读7-9小节,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有了前期同桌之间的互相提醒和补充,在全班交流时,学生的答案一般会出现在:我等了一个下午。我跑了很多趟瓜地。我浇了很多次水。我去问爷爷等等。如果出现这样的答案,老师可以顺着学生的回答评价“是啊,你看我等得多急啊!这样的评价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我的等待是焦急的,说出我在想什么时也能顺理成章。


如果学生答不出预期答案,应该机智的引导学生多读第8小节中我的话,同时问第9小节中爷爷的话中“专心等待,再回到我的焦急上。)


2这一板块的设计主要围绕在我的等待是焦急的,思绪就像我伺候的那块瓜地一样,一片泥浆。但爷爷的劝说是专心等待,这两者间的矛盾是这一板块的处理核心,反差让学生对“等待“的理解>发共鸣,到底要怎样等待呢?这时,顺利引入第三板块。


三、扣句悟意,收获希望


1.我又等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晨,我一觉醒来就往瓜地跑。


出示第10小节中的三句感叹句,指名读。结合课件出示,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这是一个怎样的西瓜?


此时我的兴奋之情,学生也能体会到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我的心情,说一说为什么要这么读,其感情体会更深,结合评价再读,读出我的兴奋。


3.真是一个晚上吗?这个西瓜真是我种的吗?


答案肯定不是,西瓜是爷爷搬到地里的。学生也在此明白,种西瓜的等待不是一个下午,一个晚上的事。


4.那爷爷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学生的回答,很多可能停留在爷爷不想让我失望,爷爷是骗我的,是逗我的等等。这时,将学生回答中,爷爷是对我怎样要在评价中提炼,让学生结合文章的最后一句,再说说爷爷为什么要这么做,学生有了前面直观感和后文句子的提升,就会知道爷爷这是爱护我,对我童真之心的保护,给予我希望,就是让我始终能保持童真之心。


5.这时,对文末省略号就能给予关注,还会有怎样的事?你是不是也遇到过?


这一板块是学文的结束。在设计时,我重在理解,从一句话中理解整个故事的含义所在,也关注了标点在文中表情所起的作用。


四、学习生字


全文生字体现了左窄右宽的基本结构,对稚这个字要特别关注不同。


板书:


一颗希望的种子


童心


播种 —— 等待 —— 收获


美好愿望——焦急失望——播下希望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