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克井小学 李展开


一、说教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是人教课标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本文情感强烈,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起来催人泪下。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教学难点是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和的观念。


二、说教法:


这是一篇书信体文章。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情感,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语言朴实,情感强烈,读之催人泪下。但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孩子,较难体会这种情感,因此,我在教学时注重:


(一)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对比凸显作者的悲痛。


本节课我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让学生回忆节假日和爸爸、妈妈一家人在阳光明媚的春日去郊外踏青或去哪里旅游的幸福时光,然后话题一转:可这一切,有一位中国孩子将永远永远地失去了,留在他心中的只是失去父亲的悲与痛。请听听这位中国孩子的呼声吧!这样通过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作者的“失父之痛”,更易激发学生情感与作者达到共鸣。


(二)引导学生多揣摩,从作者的失父之痛中体会和平之可贵。


教学中,通过学生读文质疑,教师梳理出三个有价值的问题:1、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3、作者为谁呼吁?呼吁什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特别是含义深刻的句子及信中“我”的呼吁重点理解体会、感悟交流。教学中还采用换位体验:假如你是雷利,你和爸爸相约时心情怎样?假如你是雷利,当看到爸爸的遗体躺在灵柩里时,你的心情会怎样?等问题引起孩子们情感的共鸣。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运用了多种手段,尽可能再现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如:“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什么”,让学生去想象:爸爸会呼唤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又如“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并补充一些材料如:关于战争的数据统计等,通过阅读课文和补充材料,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世界并不太平。[]


(三)加强指导多读,让学生在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情感。


当学生真挚情感急于表达时,读书是最好的表达方法。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尤其是重点语句,让学生读出感悟,并把握“巨大的悲痛,深切的缅怀”这一感情基调,读出体会,读出感情,读出渴望,与小作者一起倾诉、怀念、同悲、同恨。如,“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应用低沉、缓慢的语调读,表达悲痛的心情。爸爸临上飞机前说的话“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应用坚定的语气读,表达爸爸的坚定信心。“我” 仿佛听见爸爸的“呼唤”一句是个长句,层层递进,朗读时语调应逐渐提高,特别是连用三个“和平!”更要重读,以表达强烈的感情。介绍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以及爸爸“为和平而倒下”这部分,应带着自豪、崇敬的感情来读。使本课的教学情感达到高潮。


三、说学法:


这篇课文的重难点语句较多,作者的情感学生从无体验,他们对此难以理解。因此我这样设计让学生去学习:


(一)回忆幸福时光,对比体会作者悲痛心情。


通过让学生回忆节假日和爸爸、妈妈携手春游,在溪边散步,在草地上嬉戏,在青山间攀爬是多么快乐、多么惬意,对比体会失去父亲的作者悲痛心情,并自然而然地导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质疑解疑,理解感悟。


通过学生读文质疑,抓住含义深刻的重点语句理解感悟(找句、勾画、批注、体会、朗读),让学生从作者的字里行间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作者的失父之痛、世界并不太平及渴望和平的感受,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一步从内心深处强烈地树立维和观念。


(三)搜集资料,加深理解。


课前,我布置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如:报纸、广播、电视等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涤绕涔刈⒆钗动荡不安,仍弥漫着战争硝烟的地区局势。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工作状况等。这既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可谓一举三得。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在深入感悟课文内容后,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除了从读文中倾吐自己的感情外,还有千言万语要倾诉,我就让学生说说课下准备为维护和平做些什么。学生有的说准备给饱尝战争苦难的小朋友写一封信,表达对他们的同情与关怀,有的说准备办一期“战争与和平”的手抄报,有的说准备给战乱地区的小朋友献爱心,还有的建议我们班开一次“制止战争,保卫和平”的主题班会等。我对同学们的想法大加赞赏,然后号召学生课下赶快把想法付诸行动。[]


四、说教学程序:


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寻找了有关的远程教育资源和教学资料,进行了一番思考分析之后,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书信的主要内容及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从而树立维和观念。


(3)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和体会情感,以及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这样,教学目标明确了,上课也就能有的放矢,较圆满地完成预期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程序的设计上,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尽量使课堂每一分钟能得到合理运用,使用均要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使它们的配合使用尽量能达到天衣无缝,为教学过程服务,使课堂教学因此而生辉添彩,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首先:声像结合,激情导入,把学生引入硝烟弥漫的战火中去,让学生体会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特别是儿童的悲惨生活,以及对和平的渴望,从而体会作者失去父亲的悲痛心情,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接着多媒体出示自学要求,引导学生按要求自学阅读课文内容,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然后:抓住重点词句细读体会“痛失父亲”、“世界并不太平”、“呼吁和平”三个部分。


再进行小组汇报和全班汇报的方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这部分用教师“引”和学生“找”的方法,为后文“突出重点” ——感情朗读做一些准备。)


接着:进行重点段落和重点句子的指导朗读。


在理解“世界并不太平……”时先让学生出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当今世界并不太平的具体事例,然后教师出示战争中的有关数据,引发孩子们呼吁的渴望,了解作者为谁呼吁?呼吁什么?将课文教学引到一个小高潮。这时孩子们对和平的渴望非常强烈,我让孩子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将全文教学推向高潮。


最后:让学生说说作为一名小学生,能为维护和平作些什么,并在课下把自己的打算付诸行动,从而把有限的40分钟的课堂学习延伸至无限的课外,把学生的情感、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进一步使“和平”的理念在孩子的脑海中根深蒂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五)说板书:


随机抓住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闪光点”及“悲痛”、“忧虑”、“呼吁”三条线索板书,使板书提纲列挈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层次、重难点,起到引领、启发等作用。


附: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痛失父亲


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


世界并不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