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能自主识字,积累词语,理解“让男子汉们自己好好儿地长吧”等句子的含义。
2、 能根据课后“学习小建议”自主阅读,知道课文描写了小男子汉“吃饭爽气”、“崇拜父亲”、“要求独立”等事;知道这是个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孩子。
3、 了解文中小标题的作用,并能学习课文的写法,以“他真是个男子汉”为题说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让男子汉们自己好好儿地长吧”等句子的含义。
2、解文中小标题的作用,并能学习课文的写法,以“他真是个男子汉”为题说一段话。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会男子汉形象。
1、体会父母对孩子慈爱的目光。
⑴请学生概述《父亲的谜语》和《看不见的爱》两课的主要内容。
⑵教师引语总结:亲人们用慈爱的目光关注着孩子的成长。作家王安忆也同样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出示课题)我们家的男子汉(齐读课题)
2、作家以姐姐的孩子为主人公,塑造了一个普通的男孩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男子汉气概。
(板书:男孩——男子汉)
二、品词赏句,细品男子汉气概。
1、梳理作家的写作思路。
⑴自读全文,思考:作家通过哪几个方面写了小男孩的男子汉行为?
⑵交流反馈,随机板书:对食物、对父亲、对独立。
2、谈谈对男子汉的个性见解。
⑴你们觉得作家笔下的小男孩是不是男子汉?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事例谈谈看法。
⑵随机交流反馈,用一个词概括小男孩的男子汉行径 。
预设1:对食物——
(写了四件事:①吃小笼包子;②编谜语;③吃大拇指;④想去少林寺。)
(关注)通过保姆之口,概括了小男子汉吃饭的特点——爽气。然后用略带夸张的语言具体写了小男子汉“吃”的特点、样子。吃饭的特点:量很多,范围广,吃得极有滋味。“什么都要吃”具体说明了范围广,“叫人看了不由得也会嘴馋起来”则从侧面生动表现了“有滋味”之“极”。特别是“当实在不能吃了时候,他便吃自己的大拇指,吃得十分专心,以至前边的嘴唇都有些翘了起来”一句,还有与大人们的对话,能否去少林寺一段,真令人忍俊不禁,指导学生着重朗读。
预设2:对父亲——
(关注)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两方面的事情。①爸爸妈妈拌嘴时,站在妈妈一边攻击爸爸,这是男孩子的天性所致,并不影响他对父亲的崇拜;②觉得爸爸是“无所不能” 的(理解词语“无所不能”)。主要注意作者的用词,以“攻击”、“阵线”、“求援”、“冤案”、“对证”、“了结此案”等,以夸张或反语等,凸现出小男子汉鲜明的形象。
预设3:对独立——[]
主要以具体的事例,①不让人搀手(略写);②要自己买东西(详写)抓住小男子汉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等写了他的可爱、有独立性,体会他从“胆怯——沮丧——耐心等待”的成长过程。(理解“沮丧”,思考:他沮丧什么?)
预设4:男孩?男子汉?
也许个别孩子会认为作家笔下描述的只是男孩子的行为,没有真正的男子汉气概。
(关注)主人公是一个儿童,从年龄和体魄上是称不上一个男子汉的。可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渐渐显露出了男子汉的意志、品质的萌芽,所以,他算是一个男子汉,一个小男子汉。同时“男子汉”也使课文增加了童趣和幽默感,也寄寓了作者对男孩的期望。
三、总结提升,深化男子汉内涵。
1、小组合作,用“他真是一个男子汉。 ”介绍一下作家笔下的男子汉。(每组分别从文中三个不同的方面综合起来说。)
2、难怪作家说——(出示最后两节)
(1)自读最后两节。
(2)质疑。
预设1:为什么说“神秘地”一点一点儿鲜明,突出,扩大,再扩大?
预设2:为什么说“这真是比任何文学还要文学、任何艺术还要艺术。”?
预设3:如何理解“让男子汉们自己好好儿地长吧!”(板书:男子汉们)
……
(3)结合文本释疑、、存疑,体会父母等亲人对孩子关爱和期待的目光。
3、回忆一下学过的课文中你认为又男子汉气概的人物,说说“我心目中的男子汉”。
四、联系实际,具化男子汉行径。
1、说说“我身边的男子汉”。
2、抓住典型事例写一写“我身边的男子汉”。
板书设计:
我们家的男子汉
(小男孩)
他对食物感兴趣 执着
他对父亲很崇拜 帮助弱小
他对独立有要求 渴望独立
唉,让男子汉们自己好好地长吧!
教学效果反馈:
本文教学我以学生自学为主,围绕“你们觉得作者笔下的小男孩是不是男子汉?”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各抒己见,一方面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对中心的感悟,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和组织材料的方法。
质疑的环节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使学生在释疑、存疑的过程中体会父母等亲人对孩子的关爱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