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教学设计之二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角色的愿望。


2.知识与技能:知道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同的角色。


3.过程与方法: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应承担的不同的责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三、课前准备:相关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当我站在讲台上,我是谁?生:(老师)


2.师:当我回到自己家里,我又是谁呢?生:(是妻子;是妈妈)


3.当我来到森林公园陪着60多岁的父母亲散步时,我又是谁呢?生:(是女儿;是游客)


4.教师小结:当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人时,会有着不同的角色。今天,我们就来讨论“我是谁”这个话题。板书:我是谁


【设计理念】以生活中的问题切入,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让他们有话可说,乐意去说。


(二)活动一 生活中角色


1.师:“我是谁?”这个问题太容易回答了,我就是我自己呗。真是这样简单吗?让我们来看看书中58页的同学,他在生活中有哪些不同的角色?


2.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所担当的不同角色。教师相机板书:在学校,在家里,在社会


(此时的思路可以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电影院、公园里、旅游景点、书店、图书馆、运动场等,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小学生在学校是学生;在商场购物时是顾客;在公共汽车上是乘客;回到家里是孩子)


【设计理念】让学生通过文本知识和自己已有的社会经验,认识自己在生活中的不同角色。


3.师:我们再来想一想我们身边的人,他们在不同的场合,又是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及时点评引导)


【设计理念】学生说身边的人的不同角色,感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不同角色都是社会的需要,使学生对角色抽象的概念得到具体化。


4.教师小结:不只是我们自己,还有我们身边的人,每个人在不同的生活场合,面对不同的人,都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角色。(板书:角色不同)


(三)活动二 我该怎么做


1.师:每个人在不同的生活场所,都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社会角色。我们怎样做才能充当好自己的角色呢?


(出示大屏幕)组织学生讨论:在不同的场所,怎么做才能充当好自己的角色?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选定交流话题,把问题讨论透彻。让学生明确,角色与场景的变化是紧密相联的。(板书:责任不同)


2.组织学生进行情境表演


师: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担当的角色不同,责任也不相同,你们能当好这些不同的角色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演一演。[]


3.提出表演要求:


(1)学生可以轻轻离开自己的座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同伴和场景来进行表演。


(2)合作表演时要分配好各自的角色。


(3)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现有的资源如书本、椅子等作为表演道具。


(4)在别人表演的时候,同学们要充当好观众的角色,并且评价他们是否担当好了自己的角色?


【设计理念】要想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表演才能,合作前的要求非常必要。让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同伴合作表演,体现了活动开放的理念,会使他们的合作更加有效,表演更加默切。


4.多媒体出示表演场景


(1)游青山公园


(2)到图书馆借阅图书


(3)乘车去大武口


(4)去超市购物


(5)在电影院看电影


(6)放学回家,看到奶奶生病了


【设计理念】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表演,促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再现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动手动脑,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开放性、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加强,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思想认同。


5.师生合演


(7)教师扮演奶奶,学生扮演孙女,表演“放学回家,看到奶奶生病了”的场景。表演后,学生评价。


【设计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要将自己融入到孩子们中间去,和他们一起学习,享受学习过程的快乐。


6.师: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在不同的场合,我们的角色不同,今天我们尝试一下角色互换 ,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办?(出示课件)


(1)假如你是老师,你的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有时甚至不写家庭作业,你该怎么办?


(2)假如你是家长,您的孩子不讲个人卫生,你会怎样做呢?


(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看法)


【设计理念】角色互换这一环节也是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创新,让学生换位来思考,体现思品教学的明理导行,更加有教育意义。


(四)活动小结


师:同学们真能干,在生活中由于场景不同,参照对象不同,我们所承担的角色是不一样的。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儿女,在学校我们是学生,在商店我们是顾客,在车上我们是乘客……根据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参照对象,我们要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每一种角色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当好生活中各种不同的角色。


(五)送给学生几句话


1.在家庭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


2.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


3.在学校做团结友爱,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


4.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5.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勇于创新的“小主人”


(六)课外延伸


观察你周围的人们,是不是担当好了自己的角色,完成调查报告。


我的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


【设计理念】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而要体现在课前准备、课堂活动、课后延续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课后深入社会生活中去调查,进行实践体验,通过调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为其参与社会、了解社会打下基础。


(七)板书设计


我 是 谁


在家里


在学校 角色不同 责任不同


在社会


课后反思: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如何将新课程理念通过教学来实现,关键是课程实施。它首先体现在教学活动中,而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就意味着要建构新的教学生活。通过执教三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的起始课《我是谁》这一课,使我对《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1.新课程下的《品德与社会》具有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的课程特点。我在设计该课教学时,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社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活动为载体,打破了课堂的单一和呆板的格局,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开放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


2.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主体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体验的空间。师生应是教学过程的“学习共同体”,在本课教学中,我和学生通过猜老师、说自己和身边的人、角色扮演、角色互换等活动,让学生观察、体验、交流、感悟,使学生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不同角色是社会的需要,使学生对角色抽象的概念得到具体化,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


3.新课程下的《品德与社会》要求把学习的时空开放,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而要体现在课前准备、课堂活动、课后延续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课后深入社会生活中去调查,进行实践体验,通过调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为其参与社会、了解社会打下基础。


4.《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力求联系学生社会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情感态度,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课存在的问题:


1.在本课 “学生结合自己——说说“自己是谁?” 的活动中,课堂氛围不够活跃,课堂呈现形式较单一,未能达到师生、生生互动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深钻教材,强化目标意识,精心设计活动,达到教学目的,取得教学成效。


2.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应是多元化的。而我在这堂课上评价的方式较单一,评价的语言也较贫乏。今后,要不断丰富自己的评价语言,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使学生间、师生间形成和谐平等的对话平台,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和自信心。


3.当然,课堂教学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今天在课堂上,学生的精彩表演,使我也不由自主地参与其中,板书却没及时跟上,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锻炼,不断培养教学机智,提高临场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