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课堂教学设计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古诗内容,弄懂诗句意思,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描绘的景色,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庐山风光录像片、计算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创情境,引入境


师:在讲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部短片。


(播放庐山美景的录像片)


师:这儿的山,这儿的雾,这儿的飞流瀑布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使我们不由得想起了李白的那首《望庐山瀑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点评: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让学生感受庐山山水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二、知诗人,解诗题


师: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能说说你对李白这位大诗人有哪些了解?


生:李白是唐朝人,号清莲居士,字太白。


生:李白被称为诗仙。


师:人们对他的诗篇喜爱至极,所以给他这样的称号。


生:这首诗是李白二十六岁时在庐山的黄岩瀑布写的。


(点评:课前查阅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既为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上介绍作者,又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也为理解古诗内容做好准备。)


三、勤质疑,明诗意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那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究竟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师:谁愿意试读?


(学生纷纷试读)


师:现在,同学们就找自己喜欢的小伙伴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这首诗,开始。(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点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师:刚才看到同学们学习的非常认真,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说说你们组学懂了什么?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意思是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升起了紫色的烟雾。远远的看瀑布就像一条河挂在山上。


生:老师,我们发现李白写了一个错别字,他把“升起”的“升”写成了“学生”的“生”。


(点评:学生在读懂古诗的情况下,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


师:同学们快看看,李白是写错别字了吗?


生:没有,这里的“生”是“产生”的意思,李白是说香炉峰产生了紫色的烟雾,而不是升起了烟雾。


师:(转向质疑的同学)你明白了吗?那你再来重新解释一下诗句的意思。


(学生解释诗句)


师:这位同学善于发现问题,说明他用心读书了,大家要向他学习!谁愿意来有感情的读读前两句?


(学生纷纷试读,群体练读)[]


(点评:指导学生仔细读书,在读中去体会,去感受,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师:谁来说说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瀑布从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落下来,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的。


生:“三千尺”是夸张的说法,应该是从很高很高的地方落下来。


师:你理解的真好!在古诗中,用来表示数字的“三”“六”、“九”、“千”、“万”等都是虚指,不是实指,一般用来形容很大很大,很多很多,很高很高。那你还知道那些诗句使用了夸张的写法吗?


(点评:教师巧妙适时地点拨,复习已学的有关诗句,使记忆不断得到强化。)


生:“危楼高百尺。”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


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师:大家知道这么多的诗句,真不错!刚才那位同学说好像是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这个“好像”解释了“疑”字。“疑”还有不同的解释吗?


(点评: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好像是”。


师:都可以。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己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学生再次练读)


师:谁再试试?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读得好!再现了瀑布宏伟的气势。齐读这两句。


傻闫溃貉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读得充分,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师: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疑”字呢?


(板书:疑)


生:不是真有银河从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疑”字。


师:对,这不禁使我们想起了李白的另一首诗《静夜思》中好像也有这样的笔墨:“床前明月光-----”


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


师:这离奇的想象,大胆夸张的语言,正是李白诗词的特有风格,所以他被世人称为“诗仙。”你还知道哪些李白的诗句具有离奇的想象呢?


(点评: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及古诗的积累。)


生:李白《清平调词》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栏露华浓。”


生:《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生:《蜀道难》里有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生:《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也是夸张的写法。


:生:《秋浦歌》中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也是。


生:还有“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师:看来,同学们课下真是读了不少的诗呀!还有用其它方式来汇报的吗?


(点评: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拓展了学生诗文学习的范围。)


生:老师,我们组是用绘画的方式。


师:来,展示一下你们组的画。


(教师将画贴在黑板上)


师:请你们小组来描述一下你们的画。


(点评: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生:(指着画上的景物)这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大家看,这幅画画得美不美?


(生齐答:“美!”)


师:那么大家就带着这种美美的感情把这首诗读一遍。


(学生有感情齐读)


四、想画面,悟诗情


师:大家读得真是太好了!在你读这首诗时,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见了一个珍珠串成的帘子。


生:我看见瀑布闪着银光,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泻而下!


生:我看见青山衬着绿水。仿佛两条蓝绿相间的带子。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景象?


放瀑布的录象


(点评:用多媒体出示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同时加上配乐朗读,再次让学生去领略,去感受景美、语言美、情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师:什么感觉?


生:雄伟!


生:壮丽!


生:气势磅礴!


师:现在,你面前就是庐山的瀑布,你们想不想做一回小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学生有感情背诵)


(点评: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录像片中真实的庐山瀑布,让学生入情入境,真正的做到了感情朗读。)


生:老师,他站的位置不对。李白是望庐山瀑布,他离瀑布那么近,怎么能看到瀑布的全身呢?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到前面来给大家吟诵一下。


(该生摇头晃脑地吟诵)


生:老师,我们组想给大家吟唱这首诗。


(一生唱,两生随音乐翩翩起舞)


生:我觉得他们选的这个乐曲不适合这首诗,咱们以前还学习过一首七言的乐曲,更适合这首诗。我想给大家唱唱。(全班学生有感情的吟唱《望庐山瀑布》)


(点评: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乐曲吟唱古诗,说明他们已经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的心情。)


五、迁移运用背诗文


师:(由衷地赞美)瀑布不但看起来美,吟诵起来美,唱起来更美。你们还找到了哪些描写瀑布的诗句呢?


(点评: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及古诗的积累能力,使课内学到的知识延伸到课外,扩大了信息量。)


生:徐凝的《庐山瀑布》中有一句“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生: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中有一句“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生: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有一句“挂落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生: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还有一句“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师:看来大家课下真是下了不少功夫!我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更加喜欢瀑布了。但愿有一天咱们师生能共同站在瀑布脚下吟唱这首《望庐山瀑布》。


总评:


汤洋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打破传统古诗教学模式,提高了古诗教学质量。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打破常规,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教学结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由庐山风光的短篇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二、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1、自学时间充分。


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同桌还可以商量商量,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


2、质疑环节落实


在汇报了读懂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而且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


这样的安排彻底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方式学习,真正体现出对学生尊重,体现出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课堂气氛热烈。


三、创设情境,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老师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录像片中真实的庐山瀑布,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老师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师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重现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四、加强了课内外的结合


课堂上启发学生互相交流查阅资料的收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学生终生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