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着承受一切》教后反思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微笑着承受一切〉〉教后反思


〈〈微笑着承受一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中国优秀的体操选手桑兰的故事。文本内容是很显而易懂的,主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桑兰拥有的这种不屈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在整个教学中有得有失,令我自己满意的是对于桑兰受伤坚强地练习吃饭这一简单动作的想象教学。


三年级阅读教学是由低年级培养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为主向高年级的理解、欣赏过渡。这一学段的阅读教学很难把握。“扶”的过多,不利于孩子自主读悟能力的培养。“放”的太开,孩子们对文本理解感受太过肤浅。要求过高,超过孩子的理解水平、自读能力,达不到有效阅读。三年级孩子仍以形象思维为主,阅读教学应以帮助孩子“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为主,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帮助孩子“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因此,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孩子这一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灵活选取教学策略。孩子们对桑兰刷牙、穿衣、吃饭动作没有深刻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体会动作的艰难,艰难地以至于“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了。杜威说:“教学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阅读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阅读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


而要引领孩子回归文本,并通过拓展丰富文本,将孩子引投入一个充实的精神世界,用心灵感受这种精神。“此刻,如果你就站在桑兰姐姐面前,看到桑兰姐姐如此用力而又认真地做着这样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你会怎样说?”使整个教学场更富人文气息,对孩子精神也是价值引领。


失败的是在教学中对于“承受”与“微笑”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让学生在事实中融会贯通地理解。桑兰受伤后忍受着疼痛让医生推拿,忍受着疼痛练习吃饭穿衣这些简单的动作,还要承受坐在轮椅上生活不能参加运动会的痛苦,这就是承受。而她却一直微笑着。在教学中要灵活地点题,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并由此感动并自发地学习桑兰的品质。